胡志平
摘 要:语感在语文能力结构中居核心地位,是语言感受、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表达的合力,是一个人语言基础、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综合表现。
关键词:阅读教学 培养 语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69-01
语感在语文能力结构中居核心地位,是语言感受、语言理解、语言鉴赏、语言表达的合力,是一个人语言基础、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综合表现。吕淑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敏锐而强烈的语感呢?我认为不访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在读中激发语感
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写的一个基本思想是以读为主线,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和各种感官,通过朗读、轻读、默读等形式的阅读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一文的第四段时,我抓住了“不分昼夜、拼命不停地、如饥似渴、像一块干燥的海绵”等关键语句,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边读边想象这些词语所描述的情景,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不分昼夜”是怎样的场景?“如饥似渴”又是怎样的处境及感受?在孩子充分地阅读之后,让他们说说从中读出了什么?悟到了什么?结果孩子们理解得较为令人满意。他们感受到了海伦·凯勒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刻苦学习的精神,体会到了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格力量。其实,读就是一味良方,而充分地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则更是一味灵丹,它可以有效地将孩子的情感牵引出来,激发他们阅读的情趣、体会的欲望,从而在读中训练属于自己的语感。通过反复的练读,直到熟读成诵。在阅读指导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把握感情脉络和声音节奏,还可以借助音像材料,引导学生感知体会,以不断提高朗读水平,增强语感能力。
2 在想中品悟语感
“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于亲”是说读者只有进入作者的情境中,才能与作者产生情境的共鸣。阅读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入境”呢?叶老说:“必须驱遣我们的想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我们凭借语文的描写,通过想象,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借助课文插图、教学挂图、投影、多媒体演示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等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建立起“内心视像”。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彭德怀为了战士忍痛杀了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解燃眉之急的故事,颂扬了彭德怀关心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格。教学时,应充分指导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语言的感悟。在教学这一课文时,我就使用“抓语句,促想象”这种方法来和孩子共讨的。如“一路上大黑骡子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堆得像小山似的”这句话,看似平常,其实包含许多。出示这句话后,我这样对孩子们说:“这一句话你们认为它平凡吗?”孩子们都拼命的摇头,我乘机说:“那么,你们能把它的不平凡处、动人之处揪出来或想出来与老师、大家共享吗?”结果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争着去读、去想,起先他们说的都是一般的字面上的意思,于是我乘机又拉出了这一句话:“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再次引导孩子想象,将两句话放在一起体会彭德怀为什么会发火?为什么吃不下?孩子们在联系语句中才体会到彭德怀那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情——大黑骡子不能杀、不忍杀,而为了战士性命却不得不杀的心情,从而也感受到了一代开国将领那种爱自己的坐骑但更爱战士的伟大情怀。孩子们在有目的的指导下展开想象,都感叹不已,为了大黑骡子、为了彭德怀、更为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3 在背中强化语感
叶老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枯燥的语言文字与丰富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再创造想象。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鸟语》一文时,我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布谷鸟什么时候来?它是怎么叫的?喜鹊又是如何叫的?在听到它们的叫声时你的心情如何?听了这些问题,孩子们立刻就雀跃起来,他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喜雀喳喳喳喳,表示要有喜事了”,有的说:“布谷鸟叫的声音就好象在催人劳动”,有的说:“喜雀虽然不好看,但它是吉祥的象征”。更有的孩子竟然学起了鸟儿的叫声。对此,我没有去阻止,我知道他们找到了课堂上最有趣的东西——那就是生活。你说,在这样的快乐中,孩子们能不理解鸟儿叫声的意义吗?能不理解小作者的写作思路吗?又怎能不理解那文字背后想要说的话呢?
语感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力,要靠长期的语言积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告诉我们:没有长期的语言积累,就不会产生“顿悟”,不会产生语感。苏教版小语教材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多地背一些美文佳作,这对于培养他们的语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无疑是有所帮助的。
4 在写中丰富语感
阅读是把课文描写的内容变成语言形象,而写作则是把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等形象用文字表现出来。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语感强烈、敏锐,他们笔下的人、事、物也显得鲜明具体。 由此可见,写不失为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另一方面则充分运用苏教版教材注重积累运用的特点,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进行课堂或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经常大声地读自己的作文或日记,帮助他们在运用中培养语感,训练他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
夏丐尊老先生曾指出:“强烈的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应长期贯彻的。”我们广大语文工作者应在语文课堂这方小小的舞台上,努力创设情境,帮学生走进语言,体会中华语言之精妙,把握中华语言之情趣,处处锤炼自己的语感,让自己的语言感悟能力好似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让这“翅膀”带动阅读教学课堂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