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亚辉
教学目标:理解并集和交集的概念;会算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通过对交集和并集思考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和并集运算。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和交集。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集
(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小组思考,分组回答,教师总结)
思考1:在运动会上,某班参加百米赛跑的有4名同学,参加跳高比赛的有6名同学,既参加百米赛跑又参加跳高比赛的同学有2名,那么这些同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2:某班第一学期的三好学生有李佳、王燕、张洁、王勇;第二学期的三好学生有王燕、李炎、王勇、孙颖,那么该班哪些同学连续两个学期都是三好学生?
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李佳,王燕,张洁,王勇};B={王燕,李炎,王勇,孙颖};C={王燕,王勇}.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3:集合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的思考,可以看出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构成的,也就是由集合A、B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这时,将C称作是A与B的交集。
(二)动脑思考,探索新知(小组回答,各组补充,教师总结)
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A、B的相同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求两个集合交集的运算叫做交运算。
(三)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以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归纳的形式,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例:已知集合A、B,求A∩B。(小组讨论,分组回答,教师讲解)
(1) A={1,2},B={2,3};
(2) A={a,b},B={c,d , e , f };
(3) A={1,3,5},B=
(4) A={2,4},B={1,2,3,4}.
例题分析:集合全是由列举法表示的,通过定义我们知道 A∩B 是由集合A和集合B中相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所以通过一一列举出集合的所有相同元素求得到集合的交集。
解:(1) 通过观察相同元素是2,A∩B={1,2}∩{2,3 }={2};
(2)通过观察,没有相同元素A∩B={a , b}∩{c, d , e , f }
=
(3)通过观察,因为A是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所以根据定义它们的交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即A∩B=
(4) 通过观察,因为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能找到的元素,所以A∩B=A。
二、学习并集
(一)创设情景,兴趣导入(小组思考,分组回答,教师总结)
思考1:某班有团员34名,非团员11名,那么该班有多少名同学?
用我们学过的集合来表示:A={此班团员};B={此班非团员};C={此班同学},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思考2:某班第一学期的三好学生有李佳、王燕、张洁、王勇;第二学期的三好学生有王燕、李炎、王勇、孙颖,那么该班第一学年的三好学生都有哪些同学?
用集合来表示:A={李佳,王燕,张洁,王勇};B={王燕,李炎,王勇,孙颖};C={李佳,王燕,张洁,王勇,李炎,孙颖}.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思考3:集合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斜三角形}.那么这三个集合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我们通过对上面的三个问题的探究,可以得出集合C中的元素是由集合A和B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这时,我们将C称作是A与B的并集。
(二)动脑思考,探索新知(小组回答,各组补充,教师总结)
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集合 、 的所有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 与 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求两个集合并集的运算叫做并运算。
(三)巩固知识,典型例题 (以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归纳的形式,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例:已知集合A,B,求A∪B.(小组讨论,分组回答,教师讲解)
(1) A={1,2},B={2,3};
(2) A={a , b},B={c, d , e , f };
(3) A={1,3,5},B= ;
(4) A={2,4},B={1,2,3,4}.
例题分析:通过定义我们知道A∪B是由集合A和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对于集合都是用列举法表示时,通过一一列举这两个集合的元素,可以求得并集,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解:(1) A∪B={1,2}∪{2,3}={1,2,3};
(2) A∪B={a , b}∪{c , d , e , f }={a , b, c , d , e, f };
(3) 因为?是不含任何元素的空集,所以A∪B={1,3,5}∪= 1,3,5};
(4) 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A∪B={1,2,3,4}= B.
由并集定义和上面的例题,可以得到:
对于任意的两个集合A与B,都有:
(1)A∪B=B∪A;
(2)A∪B=A,A∪?=A;
(3)A∪B,A?=?A∪B,B ?A∪B;
(4)如果A?B,那么A∪B=A.
(四)知识总结,理论升华(小组思考,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思考并回答下面的思考:
1.集合的并集和交集有什么区别?(含义和符号)
2.我们在进行集合的并运算与交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3.集合用列举法与描述法表示时进行运算需要思考是什么?
(五)运用知识,强化练习(组间判分,各组评比,教师登记)
1.设A={-1,2,4,6},B={4,0,6,2},求A∩B.
2.设A={x∣-2<x≤3},B={1≤x≤5},求A∪B.
3.设A={x∣-3≤x≤3},B={1≤x﹤6},求A∩B,A∪B.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