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亲情课

2015-11-04 10:07编辑周春伦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塞丝宠儿奶水

编辑_周春伦

如何上好一堂亲情课

编辑_周春伦

【编者按】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崇尚孝道。亲情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切文化的母题。亲情,尤其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恩情,是中小学语文课堂里一个绕不开的话题。2015年6月5日,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第四届创建儿童世纪峰会”以此主题,邀各位专家、老师在课堂及论坛中,相互探讨,也引领更多的教育者思考:我们的老师应该怎样把握,才能让这个通俗却宏大的话题不至于流于形式或情感泛滥,从而得到升华,启迪智慧?

《宠儿》(课堂节选)

执讲人_翟跃(中学语文新锐教师,宁波市首届卓越工程培训班学员)

翟跃

师:一部优秀小说的主题一定是多元的,今天我们就围绕一个话题来谈:宠儿的母亲。昨天老师给大家发了《宠儿》这本书的节选内容,想问问大家,在你读到杀婴的这个情节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生:我感觉这个女的疯了。

师:很震惊,她是不是疯了?居然把孩子给杀了,对吧?其实老师读的时候,也跟同学们相似,感觉这个情节非常出人意料,很难想象一个母亲会把孩子杀掉,是吗?昨天老师布置了交流的话题:你怎么看待塞丝的杀人?谁先来说说?

生:我认为塞丝作为一个母亲,虽然杀死自己的女儿是出于她对她的爱,但这种做法太偏激了,她没有权利剥夺女儿的生命。人的生命中有许多偶然,也许她的女儿长大后可以过与她不一样的生活呢。但是站在她的立场上说,她只是不想让孩子去经历那些痛苦,而且在她杀死孩子的那一刻,已经有千丝万缕的思绪在她脑中飞过,也许是不甘心、不忍心、痛苦、绝望、无奈又撕心裂肺。她是爱孩子的,心里曾经呐喊过,但既然活着那么痛苦,那就死,死了什么也感觉不到了。

师:好,非常感谢,她非常全面地看待了这一问题,一面去批判塞丝不够理智的行为,一面她也深深感受到了塞丝内心的那种痛苦情感。

《宠儿》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尼·莫里森

生:我觉得,一个母亲能有多狠心,狠到能够杀掉自己的孩子,让她的鲜血溅满自己的身体?初读时,我甚至可以看到这位母亲眼睛中迸发的火,本以为会看到腥风血雨,哀嚎怒吼,但我错了,剩下的只有绝望,触目惊心的绝望,永恒的黑暗来临了,黝黑的肤色里带着不屈和勇气,在万籁俱寂里倾听,听那车辙一点一点碾在心上,近了更近了,枷锁近了。她一步又一步走入深渊,成了另一个自己。屠刀滴着鲜血,刺痛了所有人的眼,也捅碎了她自己的心。

师:好,他用了丰富且合理的想象,还原了现场,揣摩了人的心理活动,填补了作者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空白,这是我们学过的非常重要的文学欣赏的方法,他能够学以致用,并且表现得如此细腻,我们应该给他掌声。

生:塞丝亲手杀死自己的骨肉,惨绝人寰,很多人将这一行为主观地看作是对宠儿的解脱,堂而皇之地赞颂母爱的伟大,在我看来,这种感情是极度偏执的,无非是不想孩子重蹈覆辙,但她似乎从未想过是否有一天,她的孩子将会将命运踏于足下,改写残忍不公的制度,即使这种可能性再小,但作为一个母亲,有什么必然的理由相信自己做不到的事,而你也一定做不到呢?所以因自己的懦弱而扼杀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孩童,这种爱的呈现方式代价太大。

师:他非常理智、客观地批判了塞丝的行为。

生:在宠儿之前,我读过《汤姆叔叔的小屋》,也是对奴隶制压迫下的黑人生活的写照,无力的反抗,如锋利的匕首划开读者的心。我觉得我是没有资格去评判这位母亲的行为的,我无法在一个种族不平等、肤色歧视的国度里,大义凛然打着人权的旗号去控诉她残忍地剥夺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我没有经受过的痛苦,怎么可以说它不痛呢?在那个丧失理智的社会,还怎么能用理智去要求别人呢?太残忍了,我不是指黑人母亲,而是指披着圣洁外衣的奴隶制,从绝望的母亲的屠刀上流下的只是她的宠儿的血吗?是所有黑人的悲鸣,自由和尊严也许天堂才会有吧!

老师:感谢!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我突然间想到了一句话:“你不是我的子民,我却把你称作我的子民。”你不是我的宠儿,我却把你称作我的宠儿。非常感谢,好,最后一位。

学生:在一开始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觉得有一些不可思议,因为塞丝如此决绝地割开了她自己女儿的喉咙,这根本不像一个母亲,而像一个饱经沧桑的刽子手。我不禁在想,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但是如果你查阅了历史书,大概就可以对她的行为有一些深入的了解。塞丝生活的时代,黑奴们是非常悲惨的。种植园主们为了尽可能地节约成本,赚取利益,要求黑奴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全年无休。他们的生活条件也非常恶劣,没有充足的食物,也没有干净的水源,稍有反抗,就会被奴隶主鞭打,甚至有许多的黑奴被残暴的奴隶主殴打致死,也有许多的人因为不堪忍受而自杀。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个社会,对于塞丝的行为,我们是无法用人权的观点去解释的。如果是要批判她的话,倒不如去批判那些奴隶主以及罪恶的奴隶制度。所以说悲剧总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不愧是我们班的百科全书,他最可贵的就是把人物的行为放在了整个黑奴制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其实说到黑奴制,老师在这里只想补充《宠儿》这部书中写到的几个事例:一个黑女人被绞死,因为她偷了两只鸭子;一个黑人小伙子在逃跑后,被烧死,被烤脆;保罗第逃跑失败后,嘴上被戴上了马嚼子,钳子钳住了他的舌头,使他好像时时刻刻都在笑;任何一个白人,都有可能因为他头脑中忽然闪现的任何一个念头,而夺走你的整个生命……如果我们把塞丝的行为放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中去分析,或许对她的行为就有了一些理解。

老师看到,同学们的感受很丰富,不存在所谓的对错之分。那么,有的人对塞丝的行为不理解,在这里,老师大胆地把情节进行了改编。我请一位同学来把改编后的情节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他们终于来了,这所房子是那么的安静,到处充斥着紧张的气息,近了,近了,塞丝感到接近死亡的气息,她带着宠儿躲进了最近的屋子,因为床底下狭小的空间,宠儿险些喘不上气来,塞丝担心孩子发出声音,因为那是危险的信号。她用手轻轻地捂住孩子小小的嘴巴,又担心她会因此而窒息。空气仿佛在这时凝固,静止,近了,近了,这次是真的近了。塞丝听到了三四个骑马人的脚步声,他们朝这个房间走来。孩子,妈妈不能让你再重复妈妈的苦痛,妈妈一定会想办法,不让你忍受黑暗世界的磨难,哪怕用尽我的生命,相信妈妈,我们会有机会逃出去的,塞丝自言自语着。学校老师和他的侄子,帮助了塞丝和她的孩子。

美洲黑奴

师:同学们发现老师改编后的情节跟原文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杀戮。

师:她没有杀害她的孩子,是这样吗?好,同学们,那你们觉得这两个母亲哪一个更理性?

生:第二个。

师:哪一个母亲所表现的情感更浓烈?

生:原文的母亲。

师:大家发现了吗?其实在有些时候,人物越理性,他的情感可能表现得越淡,人物越不理性,他的情感可能表现得就越浓烈。塞丝为了保护孩子而杀死孩子,完全失去了理性,但是她情感的浓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不理解,可以批判塞丝不理性的行为,但是对她浓烈的情感我们能否认吗?

生:不能否认。

师:同学们,塞丝曾经用一句话解释了她的想法,她说:要么爱,要么不爱,不能的爱根本就不叫爱。其实在文学作品当中,很多感人的、生动的,甚至有震撼人心效果的人物,他们的情感大多是偏向于浓烈的,表现在情节上、细节上,可能是不同程度的出人意料。举个例子,比如关羽,为了大局、出于理性,他绝不该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但他报恩的情感超越了他的理性,于是有了华容道释放曹操。再比如新版水浒里的铁牛,明明知道放在眼前的是壶毒酒,但是对哥哥的情感超越了生命理性,他竟然将毒酒一饮而尽,这也比原版作品中铁牛的结局更加震撼,更加感人。同学们不妨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或者读过的文学作品,有没有偏向于情感的这样的人物呢?有吗?

生:《海的女儿》里面的人鱼公主,她心里喜欢那个王子,她为了她的王子愿意舍弃自己的鱼尾,忍受痛苦,甚至最后化为泡沫,这种近乎非理性的爱,让这个故事更加升华。

师: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从一个新的角度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法,就是情感与理性的角度。同学们,你们能通过文字推测出塞丝带着孩子逃跑的原因吗?

生:因为侄子打了塞丝。

师:而且打得非常狠,你们知道有多狠吗?那个侄子用刀胡乱划开了塞丝的整个后背,后来密密麻麻的刀疤长的很像一棵树,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但老师想告诉大家的是,这并不是塞丝逃跑的真正原因,这只是白人眼中塞丝逃跑的原因。同学们可以展开想象,你觉得塞丝可能因为什么逃跑?

生:在我目前看来,最合理的一种解释,就是她是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带出去。

师:非常合情合理。

生:我认为她不想孩子再过跟自己一样的生活。

师:同学们猜测得都很合情理,但塞丝逃跑的真正原因,或许会让你感到出人意料。来,我请你来读读这段话。

生:我离开你以后,那两个家伙去了我那儿,抢走了我的奶水。他们就是为那个来的。把我按倒,吸走了我的奶水。我向加纳太太告了他们。她长着那个包,不能讲话,可她眼里流了泪。那些家伙发现我告了他们,一个家伙划开我的后背,伤口愈合时就成了一棵树。它还在那儿长着呢。“他们用皮鞭抽你了?”“还抢走了我的奶水。”“你怀着孩子他们还打你?”“还抢走了我的奶水。”

师:非常好,现在你们知道她逃跑的原因了吗?

生:因为她没有能力去喂养她的孩子。

师:塞丝被殴打过,被虐待过,被奴役过,被残害过,但这些都没有成为她逃跑的理由,最后却因为奶水而逃跑,老师很想听听大家的理解。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

……

生:我觉得塞丝过得太苦了,她只剩下奶水了,但她的最后一点东西还要被别人抢走,她受不了了。可能在白人看来,她的奶水是很廉价的一种东西。但是有些东西看上去很廉价,但是它代表的却不一定廉价。

师:好,还有吗?

生:她觉得自己神圣的母性受到了践踏,因为她的奶水是为她的孩子准备的,而白人却抢了她的奶水,她整个人的尊严,她的母性,就像是被白人践踏过了,所以她才会逃走。

师:你说的这个神圣的母性跟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其实很像,她觉得这是她最重要的东西了,好。

生:我觉得应该是积怨已久,这件事情是一个导火索,让她把不满都爆发出来,所以说如果没有奶水这种事情发生,她也会以其他理由逃走。

师:那你觉得其他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是,他们把她的孩子从她身边拉走了。

老师:大家发现了吗?其实他猜测的塞丝的所作所为都是与什么有关?

生:孩子。

师:其他的事,她可能不一定逃走,但是跟孩子有关的事她就要逃走。

生:老师,我觉得这样写,比写她因为被人殴打然后逃走更好。从一个非常小的点引出她逃走,更能够展示出她对孩子的爱。

师:是的,大家会发现,她的这种行为虽然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棒,你们十四五岁的年纪就能对一个母亲有如此深刻的感受,老师非常感动。如果你知道塞丝在逃跑的途中经历了什么,或许你就更能理解奶水对塞丝的重要。对于塞丝而言,奶水意味着什么?

生:奶水意味着希望。

生:奶水意味着她肚子里的小绵羊,意味着她宠儿的生命。

师:意味着生命的延续。

生:我也这么认为,可能奶水对她来说,就意味着唯一只属于她的生命的延续。

师:唯一的东西,或者是生命延续的唯一的可能性。

生:还有她想摆脱这种悲惨生活的希望。

师:如果没有奶水,孩子都没有,何谈梦想和希望?生命,希望,未来,如果让我来说,对于塞丝而言,奶水意味着她还有权利,做一个母亲的权利。孩子们,这就是母亲,是把奶水看作所有,比全部生命还重要的黑人母亲。在塞丝上面那段对话中,她重复了一句话:“还抢走了我的奶水。”这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情绪?

生:十分激动,气愤,悲愤。

师:既有悲伤,又有愤怒,可能情绪上甚至有些失控了。是这样吗?同学们,老师也是一个母亲,也曾经用自己的奶水喂养过我的女儿,今天我很想把她的话读一下,去感受塞丝对于奶水的那种情感好吗?

生:他们用皮鞭抽你了。

师:还抢走了我的奶水。

生:你怀着孩子他们还打你?

师:还抢走了我的奶水!

师:塞丝因为保护孩子却杀害了孩子,因为奶水被抢,而甘愿承受各种逃跑风险,听起来是那么不可思议,其实文章中这样出人意料的细节还有很多。塞丝想给宠儿刻墓碑,没有钱,于是她用肉体进行交换,她非常痛苦,可是她后悔没有做得更多,奇怪吗?因为她只想在这个宠儿的墓碑上多刻三个字:亲爱的;她有过一次有生以来的巨大声响的唯一一次哈哈大笑,知道什么天大的喜事吗?因为宠儿亮晶晶的口水滴在她的脸上;她生完孩子之后发了高烧,浑身疼痛难忍,她反而特别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觉得可以用自己发烧后的体温去温暖她小小的宝贝……

文章中这样出人意料的细节还有很多,这些逾越理性的细节到底有着怎样的情感逻辑?她跟宠儿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如果你想知道答案,就在课后去好好读一读《宠儿》吧。不要忘记我们今天学到的阅读方法,主动去寻找文章中出人意料的情节、细节,探寻背后情感与理性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塞丝宠儿奶水
彳亍徘徊还是砥砺前行
我国奶水牛选育步入现代分子育种时代
剥夺或救赎:塞丝杀婴的伦理两难
论《宠儿》中的畸形母性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胸部大小和奶水多少有关吗
短视频因何成了宠儿?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多么恶毒的谣言:胸大=奶水多,胸小=奶水少
云南省奶水牛品牌建设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