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视野中的陶行知儿童教育找优法思想

2015-11-04 06:11李梅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陶行知

李梅

摘 要:陶行知的儿童教育思想和心理实践是十分丰富的,为了更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尝试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探讨陶行知的儿童教育思想,进一步挖掘陶行知儿童教育理论的精髓,用找优法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陶行知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找优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25-02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有个性,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喜欢和老师“搞潜伏”、常常让我束手无策。当班主任老师的每一天里,我总是提心吊胆、生怕学生出什么意外,加上电视新闻、网络媒体也经常报道学生的一些心理安全事故,家长们都把责任推给学校,安全教育就困扰着学校,也给班主任老师增加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基于种种迹象,怎样打开学生心里的结、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师生亲切沟通、和谐相处、促进学生快乐成长的氛围就成为了班主任老师们探究的重要问题。

1 找优方法

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逐渐摸索出了运用找优法给学生找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方法:

2.1自我接纳法

自我接纳法就是学生的自我陶醉,建立自信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认真的剖析自我、了解自我、挖掘自我、给自己找优点,发现自己内在的美,并学会用这些美来激励自己、美化自己,在他人面前处处体现优越感,使自己内心坦荡、生活坦然,全方位得到自己的赏识。学生小琴是我所带学生中印象比较深刻的,因为她是流动儿童,父母有烧窑手艺,这半年在这个窑厂,那半年可能就搬走了,她是秋天的时候到我班的,经过十来天的接触,我发现这孩子还是特别爱学习的,只是每天都独来独往,很少说话,默默地来,默默地走,显得和她的年龄很不相称。于是我经常找她聊天,聊聊她曾经去过哪些学校读书,老师们对她好吗,她这才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以后一有空我就找她说话。别的学生认为我对她格外好,也纷纷找她玩。我看到她越来越开朗,对学习也非常认真,对班级事物也越来越热心。不久就和班集体融为一体。现在我每每再和她聊天,发现她语气里全是自信,那种我行我能的自我陶醉感,自我满足感。

2.2强加优点法

就是在学生没有突出的特点和优点时,我们把优点强加给他,并在公共场合大力宣传,使其找到一种满足感,用我们地方方言叫“赶鸭子上架”。学生“不优”也只有“学优”了。这一点吻合了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2.3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是指在无对抗情绪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产生影响的心理活动过程。

心理暗示的关键是“示”,即对学生的发展目标给予方向性的引导和启迪,促其领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当然,做到这些并不容易,需要掌握心理暗示的技巧。

2.3.1心理暗示的语言要含蓄性

暗示性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含蓄、幽默,用好的语言暗示,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对学生要有深刻的了解,否则暗示就没有针对性。二是要掌握语言暗示的技巧,用于暗示的语言,应当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或含蓄幽默、或一语双关、或“顾左右而言他”

2.3.2心理暗示的环境要有熏陶性

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各种新鲜事物所吸引,接受能力强,容易吸收新知识,可塑性强,容易按照各种模式进行塑造。

如果能让学生在优美的物化环境的陶冶下和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的感化下生活,久而久之,必然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2 找优法的原则

找优不是无休止的找,要有原则,找优有下列原则:

2.1目标性原则

当学生有问题时,我们找优,就要有目的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言行,并能及时的改正。

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先生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先生没有批评他,却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了糖果。

接着,陶行知先生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王友,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迷惑不解地接过了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听到这里,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校长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王友:“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待王友接过糖,陶行知校长说:“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完了吧。”

2.2可塑性原则

不管是自己找优或是他人找优,我们用到的必须是有发展潜力的优点,才能带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从而遏制不良习性的产生。

3 找优法的作用

(1)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优越感、会理解他人,让学生拥有一个宽容、博爱的胸怀。(2)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心理,帮助学生走出忧郁的阴影。(3)让学生在激励中快乐成长,克服嫉妒心理,抑制学生的攀比心理,克服交往障碍,学会享受快乐,在快乐中成长。(4)培养学生乐观、豁达、耐心、富有同情心的思想情操。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心理学家。”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确,作为班主任,要真正了解学生、真正有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就一定要懂心理学。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有效利用陶行知儿童教育找优法思想,这样才能成为班主任工作的真正能手。

参考文献:

[1]乔建中.情绪研究:理论与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叶素珍,曾振华.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陶行知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Tao Xingzhi — One of the Best Educationists 陶行知——最优秀的教育家之一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情怀的原因探析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