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珊
摘 要:产学研基地在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探讨产学研基地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及目前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出改善性建议。优化产学研基地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其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上的作用。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产学研基地;人才培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世界各国的商品。通过“海淘”、“海代”这类跨境电商购买海外商品成为了流行的购物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改变着国际贸易的方式。近年来,我国传统国际贸易发展速度放缓,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平台服务、物流配送、电子支付及信用服务等相关配套服务的完善推动了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2013年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提出了6项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为跨境电子商务带了新的机遇。由于跨境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不同,所以在所需人才上也存在差异。如何培养适应跨境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人才成为了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一、产学研基地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产学研基地通过整合产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优势资源,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创造经济效益、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促进产、学、研三方协同创新发展,是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需要。同时,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也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第七章高等教育中明确提出高校应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研究生教育上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高校还应树立社会服务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提升科学研究水平。现阶段我国产学研基地建设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高校均在全国多地都设有多处产学研基地。全国规模不等、形式各异的产学研基地数量庞大。整体来说,国内高校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功能定位不清晰、合作体制机制滞后、校内资源凝聚不到位等各种问题已经呈现。
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立足于区域经济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推进产学研基地建设,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如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均在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中探索出适合本校的创新模式。而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之相较则稍显落后。虽然人才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是高职院校在产学研基地建设上的经验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滞后
高校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模式发展滞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外,还应具备网络营销、物流管理、贸易平台的操作等新的技能。但是目前,高校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大多数仍然停留在课程理论教学上,甚至有部分国际贸易专业仍然停留在传统国际贸易方式教学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在开设跨境电子商务课程上没有把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网络营销、网站经营、平台操作及物流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开设也并不完善。
2.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高校在人才培养时,往往与企业脱节,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高校在设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往往没有考虑到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所学知识并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效的发挥作用。而企业也缺乏与高校有效沟通的渠道,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在新人培训上。这也造成企业用人难,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3.产学研基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高校中建立的跨境电子商务的产学研基地并不少,但是并没有在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其作用。高校与企业合作模式目前仍然以学生实习为主,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成果转化比较困难,学生实习还需要企业配备人员指导,不仅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占用了企业的一部分资源,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缺乏积极性。学生因不能留用或者本人并不想留用,实习期间也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学生本身也存在缺乏积极性。这就使产学研基地所能发挥作用非常有限。
三、针对问题的改善建议
1.优化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操作课程比例
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培养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熟知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熟练操作主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拥有创新创业精神并能够带领团队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高素质人才。在课程设置方面除原有国际贸易核心课程外应加入跨境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实务等核心课程。增设网络营销学、摄影与图片处理技术、网站运营及网页设计等实用型选修课。跨境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作为核心课程应加大实践操作课程的比例,并改善授课模式。打破原有的“讲授-操作-答疑”模式,实行“预习-操作-讲授-答疑”模式,即学生提前预习并完成老师布置任务,记录遇到问题,带着疑问听课再进行操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深入企业实习、实行“2+1”导师模式
针对目前培养人才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现状,学生的实践应具有针对性。首先需要深入到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直接参与项目工作,并且应锻炼学生能够独当一面。目前研究生的培养已经是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结合的模式,但是实习阶段,无论是校内导师还是校外导师都无法及时指导。学生在产学研基地实习阶段,应配备一名企业的相关资深人员作为实践导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实践,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这样既可以让企业将自己的用人标准、所需人才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也能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训练。
3.优化合作模式、实现产学研基地合作共赢
突破原有单一的合作模式,实现多种合作模式并存。如发展分销下线、自主创业、合作买手等模式。学生可以参与通过实习与实习企业建立联系,成为企业的分销下线。不仅为学生带来收益、企业扩大了销路,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依托产学研基地资源,自主创业。跨境电子商务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实习之后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依托产学研基地的生产企业、物流仓等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促进合作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处于长期缺乏买手的状态。学生可以在积累了一定基础之后与供应商进行合作,从事买手工作。除此之外,企业和学校双方可以发展更多的合作方式,只有达到合作共赢,才能充分地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亮等.“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0):400.
[2]冯峰等.高校产学研基地建设发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6):164-165.
[3]梁祎等.高校校外产学研基地建设现状及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4):51-52.
[4]华国振.高职跨境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8):20-22.
[5]甘艳.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的模式创新[J].现代教育管理,2015(3):1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