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琰
[摘要]创造是艺术的生命,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创造的灵魂。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以提高教育者的创造力,提高艺术人才全面素质为最终目标的。“创造性思维素质开发”课程旨在对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此课程的目标是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打破传统和常规概念的束缚。在艺术领域中不能只满足于被动的模仿和继承,而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寻求创意,发现新思路,探索新形式的艺术信念。
[关键词]现代舞 创造性思维 即兴舞蹈 人才培养
随着21世纪创意时代的到来,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核心,我国高等教育也正由传统知识型向智力创新型转变,其核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世界宣言中指出,“应当把开发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的存在……教育的任务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随着国际社会创造教育的发展。我国在1998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也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据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课程结构性缺失,必然难以造就优质的发展
全面的舞蹈艺术人才
纵观我国高等舞蹈教育建立20多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成绩,但因深受旧苏联学院派以专业技术教学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和课程模式的影响,在大学的知识结构上,一些全面提升人才素质的课程至今仍为短缺。在舞蹈高等教育课程中,仅对编导系学生设有编创课程,而占人数最多比例最大的舞蹈表演系和教育系的学生,却长期被忽略了对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和教育。创造是艺术的生命,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创造的灵魂。不论毕业生将从事社会的舞蹈表演工作、舞蹈教育工作、舞蹈编导工作都必需具备艺术创造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目前,课程结构性缺失,必然难以造就优质的发展全面的艺术人才。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以提高教育者的创造力,提高艺术人才全面素质为最终目标的。因为创造力是人的素质组成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渗透性、扩散性的因素,它能够带动素质组成部分的同步健康发展。同时与专业的技术技能相比,具创造性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对于其个人的成长,影响将更为久远,时效更长,作用更广泛,甚至受益于一生。
如果舞蹈高等教育将创造性艺术人才的培养设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为舞蹈专业人才开设“创造性思维素质开发”课程,将其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舞蹈事业的高等教育(不论是从事哪个职业方向),不仅能练就学生的一身技术,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大脑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提高创造性的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推动艺术未来持续发展的栋梁之才,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新时代舞蹈事业的高等人才。
二、培养具仃独立艺术人格,具有艺术创造个性的舞蹈艺术家
根据科学家论证“创作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性能,创造潜力是可以通过科学教育和思维训练不断得到开发和提升的。”
“创造性思维素质开发”旨在对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此课程的目标是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打破传统和常规概念的束缚。在艺术领域中不能只满足于被动的模仿和继承,而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寻求创意,发现新思路,探索新形式的艺术信念。逐步树立新颖、独特、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大脑的智慧和活力,从而使学生不仅能增强对现有知识的创造性应用能力。还具备对艺术的未知领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独立艺术人格,具有艺术创造个性的艺术家。
本课程建构在舞蹈的肢体艺术语境之上,调动舞者对舞蹈本体的不断探求和再创造,并结合美术、文学、戏剧、音乐等各类艺术形式为互动开发创意的手段,紧紧围绕创新思维的六个思维特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地组织五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自主性、体验性、互动性、探索性的创造思维素质训练。
创新思维的六个思想特征:1.对固有思维的突破性;2.思路上的新颖性3.视角上的多元性;4.时空上的开放性;5.程序上的非逻辑性材料;6.应用的综合性。
五方面的教学内容:1.习惯性思维的突破与发散性思维的开发;2.人体运动的探索性开发;3.即兴表演与创造的训练;4.舞蹈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意;5.视觉媒体互动实验。
教学方法创造性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表现创造性的宽容、活跃、自由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做引导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设计者,在学生反馈中不断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重视教学互动的过程体验,重视学生创造潜能被激活后的智慧火花,教师必需及时给予鼓励和点评。
三、拓宽形式载体,摆脱舞台格式,涌现全新的创作元素和创意冲动
《创造性思维素质开发课程》适合于各专业方向的学生(表演专业、表教专业、舞蹈学专业、编导专业),是开发艺术创造力的素质训练课,应作为舞蹈艺术的必修课程设立。
艺术创造的产生,常具有突破性、直觉性、偶发性、情景感应等即兴反应特征。体现出艺术创造源于心智而非逻辑推理而成。对创意而言如果没有方法任何想象中的创意都不可能实现,而如果没有智慧这些创意的想法就不会产生。
即兴课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均通过启发、诱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感官和心灵,将学生的创造意识、心灵欲望、身体的深层记忆、直觉的接受与反射自由的释放出来。通过师生互动,学生的自主体验过程,激发出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热情,并使其产生结果,以增强学生艺术创造的自觉意识和个性化意识。
“可在任何环境下作舞”即是环境艺术创意课的目的。它将拓宽舞蹈表演形式的载体,摆脱框架式舞台表演的格式,涌现全新的创作元素和创意冲动。它将舞蹈引进自然环境中、人文环境中、社会生活中。
与水、土、树、日月共舞;与建筑、城廓、居室、自动电梯共构起舞。如此开阔宏大的创造空间与命题,改变着舞蹈原有的概念与功能,它以升腾为一种大视觉艺术和环境艺术。它的审美形式定位是:人与不同属性的物质世界共融、同构、同步展开的表演艺术。它是舞蹈审美的一场革命,为舞蹈——人体艺术创造与表现开辟了新天地,使舞蹈进入了人类生活的各种视线中。
四、表演艺术已经开始远远超出了传统模式视像与空问范畴
二十一世纪,数字科技和艺术已产生密切相关的联动关系,为我们打开了想象与创造的另一天地。
数字媒体科技,成为艺术创作的手段、媒材和载体,快速地进入了舞蹈及其他艺术的创造表现形式中。如大型的实景艺术与媒体视像结合的景观歌舞艺术表演;百老汇音乐剧的舞台上多媒体科技的艺术设计所呈现出视觉空间的神奇变化;电视舞蹈作品使视觉艺术从实际存在变为虚拟,使每一个原本直接存活的都可移离为再现……等等。无不发生虚拟实景与真人之间的联动与结合,每刻都在冲击着我们的视觉感官,事实证明表演艺术已经开始远远超出了传统模式的视像与空间的具体范畴。而走向跨越疆界的多元并置、共构或是抽象的时空、心理的某些存在形态。
在发展人体艺术的表演中,我们可以借助数字化媒材进行创作,运用电影录像、数字摄影、声光装置、电脑编辑的多元语言,构成“异类合成”的新美学和新形式,迈向视觉艺术创造的新纪元。
五、构建现代舞教育教学创新型人才
现代舞学科自2010年作为独立学科在北京舞蹈学院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以现代舞表演为学科基础的高等教育先河。现代舞学科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过程,我们从基础学科建设开始,逐步按照计划,将现代舞教育中心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现代舞学科。现代舞教育中心的成立,标志整个中国现代舞教育的开始,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具有舞蹈教育新革命的现代意义。
北京舞蹈学院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现代舞教育教学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艺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新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艺术人才。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构建现代舞教育教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社会主义艺术教育市场经济和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根据现代舞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结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化现代舞艺术人才
国际化的人才素质能力,除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力外,还应当具有自学能力、创造能力;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善于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中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种结构,对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区域文化选择等问题,使其更具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国际化现代舞专业人才拼的是综合素质、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现代舞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去合理安排课程设置和分量,改革课程设置、结构和内容,减少课程门类,拓宽专业口径,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正确处理文化理论课程与现代舞课程、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化现代舞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