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2015-11-03 22:05杜鹃
江西教育C 2015年9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语感英语教学

杜鹃

摘 要:英语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必修学科。受地域及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英语语感普遍较为薄弱。英语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注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强化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语言基础训练,促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进而形成语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英语教学 语感

语感(language sense),是学习者多方位接触某种语言及其相关文化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感觉,是掌握语言技能的高级阶段。有着“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锐敏的感觉。”对于社会交际而言,语言是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语感,则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音、语法、语意各方面的直觉,是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高度综合的表现,学习者对一门语言有了语感,就能自觉判断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虽然它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概念,但语感是客观存在于我们的言语活动中的。语感的强弱与英语几项基本技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者英语能力的高低,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

一、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英语语感的因素

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大多处于经济相对落后、交通欠发达地区,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不足;再加上当地条件较落后,很难留住一些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英语教师,导致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从而影响了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地域及风俗习惯

我国有56个民族,聚居地比较分散,且各自都有自己的语言。对于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来说,本民族语言是他们的母语,汉语是第二母语,而像英语等外国语言则属于第三语言。少数民族拥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民俗,相对于汉族而言,少数民族人们的思想较为保守,一旦遇上了文化开放的外国语言,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摩擦和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进英语教学,一般情况下都会遇到人们思想上或多或少的抵触。

(二)教材

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学生在初中以前几乎对英语没有太多的接触。而新版教材改革建立在小学有简单英语教学的基础上。未来课改教材依然紧随时代发展,随着国际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英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新版中学《英语》教材对于城镇中学生来说也许并不是十分难以接受,但对几乎没有英语基础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则困难重重,特别是课程进度设置对于他们来说有点过快。进度设置只是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大致的教学提纲,但这个提纲却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地区的教学需要,即使在同一个地区也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

(三)教育资源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大多去了物质条件较好的城市,肯留在偏远地区教书育人的少之又少。相较大城市的师资队伍,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少数民族地区暂时无法大范围普及使用。

(四)学生心理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抱有“子承父业”的心理,他们上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深造机会,而只是为了获得一种经历。怀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思想上没有什么压力,在学习上抱着一种嬉戏的心态,只限于完成课堂上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上没有什么上进心。

二、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语感的方法

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力和能力层次制订“配餐制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把握关键点。既要有“同”,还要有“异”,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一)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思想上对英语学习产生偏见,产生“英语无用论”的观点,更有甚者会受到民族风俗的影响,对知识的追求欲望不高。面对学生的认知偏差,初中英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和教育,结合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时代,学好外语是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技能,从思想根源上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偏见。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受当地民族语言的限制,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产生抵触情绪,严重的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语言学习目的在于沟通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该像教自己的婴孩学说话那样去对待刚开始学说英语的学生。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最大的障碍就是害羞:因为自己发音不准或是怕自己说错而羞于说出。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要利用节假日、课余等一些轻松欢快的时间段,举办英语故事演讲、英语知识讲座、场景模拟对话等,消除学生对英语的恐惧感,扫除学生羞于张口的对话障碍。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如今网络已覆盖到大部分乡村,少数民族地区大可通过网络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英语教师要学会接受外界新知识,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学生学习有所进步。英语教师要不断总结和提升自己,学会和学生沟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强化语言基础训练

语感是语言应用的高级体现,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语感形成的基础是灵活应用语言,而语言的灵活运用以扎实的语言知识为基础。英语基础教学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海之大来于滴水,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决定了对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

1.口语训练

学习语言的目的为了交流,如果只是停留在脑海里那只是应试的“哑巴”英语,并不是英语教学的初衷。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的“开口难”问题,英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词、句说出来。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小学英语学习基础的情况,初中英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从英语学习最基础的26个字母发音及发音组合开始讲解,对于学生在发音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考虑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讲解基础知识时可以通过音、形结合,使学生将发音知识以“形”固化于脑海中。之后从与生活相关的单词入手,特别是对与吃、住、用相关的物品单词进行重点讲解,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听力训练

听力练习的基础是要学生自己会说,而且能够用标准的发音去表达。学生英语的听力练习,除了教师标准的发音引导之外,还需要教师挑选一些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小故事、经典美文或是一些著名的英文歌曲原声带,借助标准的原声,模拟英语对话场景,让学生能在练习发音的同时学习到外国人说英语的语言思维和表达逻辑,避免说“中国式”英语。

3.阅读训练

英语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单纯的语法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利用阅读来引导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有效掌握。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可由教师挑选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英文短文,鼓励学生记忆背诵,以期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改变。

4.写作训练

语言的魅力在于交流、沟通和表达,写作只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写作是培养语感的方法之一。英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写出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梦想,通过反复写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写作训练的加强,出现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对语言掌握运用的控制力也会越来越强。

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英语语感培养方面确实存在诸多困难,但作为基础语言科目的英语,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无比重要,对此,英语教师要有清晰的认识,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更要有深刻的理解。语感是语法的升华,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教师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英语语感,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艳红,李娜.浅议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2]王悦.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语感训练[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6).

[3]陈厚胜.中学阶段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缺陷及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2).

[4]项本芳.提高初中生英语语感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04).

[5]陈伟芳.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07).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语感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