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霁虹
摘要:在我们这个“海洋文化”大发展的时代,部分普通高校开始切实推进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相关课程,上海海洋大学就是其中之一,开展了一系列“海洋特色课程”,也在涉及“海洋音乐”艺术选修课程方面的探究,对课程理念、目标以及内容都有着初步的思路。“海洋音乐”课程是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传达海洋文化精神,鼓励学生重视海洋文化,培养学生海洋精神。
关键词:海洋音乐 海洋文化 普通高校 艺术选修课
21世纪,我们已迈入了一个推动国家海洋事业大发展的时代,处在了推动国家文化大发展和推动国家海洋事业大发展的双重背景,这些都将使我们迎来一个“海洋文化”大发展的时代。 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洋文化的发展对一个临海国家或地区极为重要。
2013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2014年又提出了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促进我国同沿线国家教育、旅游、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在这种要求增强海洋意识、海洋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门响应号召,鼓励各高校能开展引导学生树立合乎时代要求的海洋意识、海洋文化的相关活动。
上海海洋大学本身就是由上海市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国家农业部共建的具有海洋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因此在顺应推广海洋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结合自身学校的专业特色与资源,切实推进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海洋特色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海洋音乐的欣赏”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且是以公共基础选修课性质为载体,从音乐艺术的角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海洋文化,重视海洋文化。
一、“海洋音乐”课程建立的基本理念
海洋文化是上海海洋大学的最主要的核心文化之一,海洋音乐特色课程的确立,充分体现了海洋大学自己的特色,又将为学生营造海洋精神的文化氛围,同时也将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
当今,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目标由“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改变为“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普通高校音乐教选修课教学,培养和激发大学生把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形成创造力应当列为首要的教学目标。
(一)加强海洋文化素养的培养。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中也最为活泼、最喜闻乐见。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发挥社会前进助燃器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因此,将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与海洋文化相结合,运用音乐这种传媒方式,集中地歌唱、抒发海洋以及海洋事业,不仅可以唤醒和深化人们的海洋意识,而且能传播海洋人敢于直面困难的精神、开放的观念以及兼容、开拓的品格,培养加强学生的海洋文化综合素养。
(二)凸显学校特色,带动海洋文化的课程开发研究
学校的特色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学校办学理念独特性的一个重要的表现,上海海洋大学就是以“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等系列海洋相关专业为自身品牌特色专业。因此,在“海洋”氛围中开展“海洋音乐”相关课程能很好地利用学校本身的海洋资源信息以及研究平台,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
海洋音乐走进高校选修课程,是对艺术类选修课程的一种延展。现阶段,在海洋文化和音乐文化研究领域中,涉及到“海洋音乐”的学术研究是比较少的,全国各大普通高校中开展了专题性的“海洋音乐”相关课程更是少之又少,有部分中小学开展了与海洋相关的选修课程,更多的是开展“海洋与地理”,“海洋与科学”等理科性质的课程,对海洋与艺术的结合是非常缺乏的。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海洋音乐”能够很好地传达海洋文化精神,艺术家的很多优秀作品的灵感来源都与海洋息息相关,通过这些音乐作品,可以更好地让我们理解艺术家对海洋的一种人文情怀。通过将海洋与音乐的结合,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海洋文化其他相关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做出一份努力,也会从侧面鼓励各高校创建更多与海洋相关的多学科交叉型课程。
(三)激励学生重视海洋文化,丰富人文的教育
从音乐的角度出发,音乐作品中海洋文化的传达,可以较好地鼓励、激励学生对海洋文化的重视。海洋文化也是人文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对海洋文化的学习、传播能够更加完善、丰富人文的教育。
二、海洋音乐课程建立的基本目标
(一)激发学生了解海洋文化的兴趣
音乐,是当下大学生非常喜欢的艺术之一,也是他们平时无时无刻都在接触的艺术,将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在丰富的音乐作品中,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艺术美的同时了解海洋和海洋文化,鼓励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各种艺术来了解海洋文化,重视海洋文化,感受海洋文化带给我们的各种思索、各种体验以及情怀。
(二)培养学生海纳百川、有责任感的“海洋精神”
大海一直有着“海纳百川”的品质,也成为很多音乐家创作海洋作品的灵感来源之一。海洋音乐艺术充分体现了人与海洋的亲和统一,在思想内容上,也是侧重表现了人对海洋以及海洋生活的赞美,以及海洋人坚毅、勇敢、宽容的品质。在海洋音乐的熏陶下,了解感受这种海洋的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这种大海的优秀品质。同时也了解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时,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增强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感受海洋的大气、宽容和珍贵。
(三)营造有特色的海洋文化校园氛围
海洋音乐的传播,使得学生更加了解重视海洋音乐,并通过开展多项海洋音乐活动或者专题讲座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一些海洋气息。上海海洋大学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海洋信息资源,搭建宣传海洋文化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海洋音乐、传播海洋音乐的机会,营造有海洋特色的艺术文化氛围。
三、海洋音乐课程建立的基本内容
作为既是海洋文化又是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海洋音乐课程内容可从三个思路进行设计:
(一)从海洋里的声音的角度,发现海洋本身的音乐之美
海洋自身就包含着太多美的音响,比如:海浪的各种声响、海底生物的各自发出的声响、海洋世界里各种动物生存、生活引发的声响等等,这些都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海洋之音。2010年,雅克·贝汉和雅克·克鲁索花费了八年的时间打造了《海洋》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海洋”的音乐:开场就是海浪哗哗地翻滚,空中不时划过逐浪鸟的声音;用竖琴与弦乐的旋律描绘了“奔跑的海豚”;钢琴的低音敲击声描绘海底的杀戮等等。雅克·贝汉曾说:“很多鱼类本身与仅仅依赖耳朵感受声音的人类不同,它们对声音的感知是通过全身的皮肤”。因此,在拍摄纪录片时,水下摄影装置不仅极力降噪,而且还装备尽可能优质的同期收音功能,比如鲸的“歌唱”、海豚的“交谈”等等,它更主要的是让大海和海洋生物们成为主角,让我们体会到海洋本身之美。
探究海底的声音,了解海洋本身的音乐,是激发对海洋的兴趣最直接的手段。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完全可以将这一类的作品与学生分享,并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各种各样的“海洋的声音”,并设定一个主题,将这些音乐素材自由组合起来,形成自己心目中了解、认识以及想表达的“海洋音乐”。
音乐的实质就是“声音”,任何声音都可以是音乐的来源。海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音乐的来源,通过对“声音”的探索,能让学生从“倾听”中来感知声音的奥秘;通过对“声音”进行多样组合,又能让学生利用素材自己创作“海洋音乐”。从素材搜集、设定故事主题,再到声音的搭配,这一系列过程都会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海洋的直接兴趣,让他们亲自参与到音乐配乐中,增加了他们对音乐的体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音乐创作的能力。因此,艺术性的表现海洋景象和海洋物象的海洋音乐无疑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新颖的感官体验。
(二)与海洋有关题材的音乐的角度
海洋艺术一直以多样的艺术形式和手段表现了人类不断发展的涉海活动。这些艺术作品有的是真实再现海洋生活风情的,讴歌普通涉海劳动人群。如大家广为传唱的歌曲《军港之夜》,就是一首反映我国海军生活的军旅歌曲,展现了年轻的水兵日日夜夜保卫着祖国边疆的辛苦;有的是身临其境的抒怀,波涛汹涌的海浪在旋律中起起伏伏,战胜大海,做海洋主人的自信充溢在其中;有的是作曲家对海整体的感受,他们热爱着海洋,对海洋生活有着美好的深情流露;有的是将海洋代表一种新兴的思想与力量,代表着一种变革,我国著名的合唱作品《海韵》,以大海与女郎的关系、对话等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思索、发奋探索的精神,大海在作品中,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乐表现因素,作为一种新潮思想的象征,起着独特的作用,是我国现代合唱作品中极具特色的艺术创造。
与海洋有关题材的音乐是极为丰富的,而且这些音乐作品都是从多种角度,比如海洋音乐的历史、海洋音乐的区域、海洋音乐的形式等来传达海洋文化与精神的。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安排中,可从这些角度来选择作品,并让学生从这些角度进行讨论与探索。作为以海洋相关专业为特色的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相关专业的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参观一些实践操作性的专业,比如捕捞学、养殖学等,如有条件与机会,还可以亲自体验一下,可以很好地将海洋相关专业与音乐作品体验相结合。这种方式也是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资源,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与音乐艺术相结合,无疑是一个比较好的将多学科进行交叉渗透的方式。
(三)从我国地域海洋音乐文化的角度
海洋音乐有着众多的研究角度与方法。从地理的空间来说,不同自然地理空间的海洋音乐有着不同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地域音乐文化。蔡际洲老师主笔撰著了一部内容丰富、思想开阔的音乐学术力作《引商刻羽——长江流域的音乐》(武汉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在这部音乐学术力作中,以区域为出发点,从另一种历史地理的角度,对长江流域的多民族、多文化区的音乐艺术进行探究,这无疑是对地域音乐文化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这种角度思路同样适宜于海洋音乐的地域性研究,这种区域音乐的探索,可以涉及到历史、地理、美学、民俗生活以及人口迁移等多种方面。海洋不仅与音乐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对音乐文化的创造和发展都给予了重要的影响。
这种角度就是从研究海洋音乐文化来进行。大学生对问题的思辨、研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海洋音乐的学习不仅从感官、听觉来进行享受,还能站在更高的音乐文化的角度来把握。音乐是人文之声,乐为心声,海洋音乐与人、与人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注重海洋音乐和海洋文化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揭示海洋音乐的文化特质。让学生用一种研究、探索的心态、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来看待我们中国特色的海洋音乐,在其中,笔者相信会给学生以及老师都带来一些新的体验与思考。
参考文献:
[1]柳和勇.简论中国海洋艺术的发展历程及审美特色[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12,(12).
[2]郑锦扬.瞩目海洋:关于海洋音乐研究的几点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02).
[3]冯光钰.畅游在长江流域的音乐海洋[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