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对流天气与神秘的“局部”

2015-11-03 14:10果壳
初中生学习·高 2015年10期
关键词:雷雨大风积雨云冰晶

果壳

强对流都是些什么“鬼”

强对流天气的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雷暴、雷雨大风、冰雹、飑线、龙卷风、短时强降水。一般进入春季,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就开始增多;春夏过度季节,飑线和龙卷风逐渐增多;夏季,这6种类型的天气都容易发生。

强对流天气的6种常见表现形式,以出现频率从高到低和影响面积由大到小来排名的话,往往是雷暴、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飑线、冰雹、龙卷风,但从破坏性看,往往是倒序的。当然,有时也不一定,比如龙卷风如果出现在无人区,损失未必大;而短时强降水如果发生在大都市,则有可能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为啥总出现在神秘的“局部”

相比于台风、冷空气这些天气系统中的大手笔(空间上有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时间可持续几天),强对流天气属于小制作——中小尺度系统,空间有时按照百米计量,生命史也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这就很难具体预报出强对流会出现在哪个具体位置,往往只能圈出一个可能范围。所以迫不得已,气象部门只能说,在某某地区的局部地区可能会出现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强对流如何形成

强对流天气种类很多,冰雹、龙卷、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是单一的强对流结果,而雷暴、飑线往往是上述几种天气现象的自由组合。但无论怎样,他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始作俑者——积雨云。只要有强对流天气出现,必有积雨云。那积雨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低空产生暖湿空气后,暖湿空气会向上运动。暖湿空气升高时,它周围环境的气温会下降(在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6.5℃)。暖湿空气遇冷,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凝结释放了热量,加热了温度,因此暖湿空气还会继续上升,再遇冷,水蒸汽继续凝结,如此往复,上升气流从低空可以伸展到万米高空。到了更高的高度,当气温低于0℃时,就会出现冰晶,小水滴和冰晶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积雨云。当积雨云发展到对流层顶以后,上升运动就停止了。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云顶可达10公里以上,甚至达到20公里。有时上升气流特别强,还可以冲破对流层顶。

强对流天气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当云中的冰晶相互碰撞合并,有些水蒸气直接凝华附着在冰晶表面,小冰晶就会长大,当上升气流无法托住它的时候,在重力作用下它就会下落,形成各种形态的降水(雨、雪、冰雹等)。在下降过程中,由于低空温度高,如果冰晶融化,就成为降雨;有些小冰晶会直接下落形成冰雹,下落时如果继续相互碰撞合并,就会长成比较大的冰雹,就像滚元宵一样。另外,云中的冰晶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还会摩擦起电,当正负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击穿空气,形成雷电。

总之,在积雨云形成前后,内部往往有着一支强烈的上升气流,其后部会形成一个下沉气流。强对流天气就在其中酝酿出现。

惹不起,躲得起

俗话说,惹不起,躲得起。对于强对流天气,最好的防御就是躲避。每年春夏季节,是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期。天气预报经常说局部地区会有强对流天气,我们总不能天天躲着吧?所以,要学会一些基本常识,还要会看天气预报。

首先,当天气非常潮湿闷热的时候,要留个心眼。可以看看雷达图。雷达图可以从中央气象台、中国天气网等网站上搜索,或者在手机里装上相应的app。当雷达图上出现了橙色、甚至红色、紫色的回波,并且向着自己的城市方向移动,那就要小心了。一般而言,雷达图上的浅绿色部分表明有可能有降雨,深绿色地区则一定有降雨。亮黄色区域一般对应有10毫米/小时左右的降雨,暖红色雷达回波一般对应有20毫米/小时左右的降雨,并且有可能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其次,关注天气预报当中强对流预报区域。在汛期(5月至10月)当中,中央气象台的网站上每天都会有强对流天气预报,一旦看到自己处于强对流的预报区域内,就要特别警惕。

如果上面两条全中,那就要主动关注本地气象台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了。一旦接收到气象台发布的强对流的相关预警,就要按照预警中的要求,抓紧时间撤到安全区域,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endprint

猜你喜欢
雷雨大风积雨云冰晶
翼面结冰过程中的冰晶运动相变与黏附特性
雪为什么只在冬天下
广州市雷雨大风灾害风险区划
成都积雨云形成的层结条件分析
小泥人冰晶画 蕴藏大商机
1981—2013年辽宁省雷雨大风特征分析
穿越积雨云
“4. 17”广东雷雨大风冰雹天气成因分析
非典型积雨云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