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是加拿大女性文坛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拟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理论,通过对爱丽丝·门罗短篇小说《弗莱茨路》的文本分析,来探寻爱丽丝·门罗关心女性、关爱自然,呼吁打破“二元制”的旧思想,建立男女两性平等共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爱丽丝·门罗 生态女性主义 和谐
一.引言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是加拿大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享有“当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的她迄今为止已发表了十三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长篇”小说集。不仅如此,她还曾经多次获得加拿大文学最高奖项总督奖、欧·亨利奖和英联邦文学大奖布克奖。门罗一生专注于短篇小说的创作,其作品往往通过对于普通生活琐碎事务的描写来反应生老病死等严肃的主题,被称为“当代契诃夫”。她的作品多以女性的视角来看待人生和社会,思考在父权制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双重压迫下女性面临的困境,积极寻求女性得以突破现状,获得身体和精神双重自由的出路。
二.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现代工业文明的急剧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物质财富迅猛增加,交通和通讯日益便利……但是这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愈来愈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水源污染、资源枯竭、雾霾天气、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者弗朗索瓦·德·奥波尼首次提出了“生态女性主义”一词。长期以来,在以父权制为主导的社会中,女性处于从属的地位;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中心的思想主宰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使得自然界处于从属地位,遭受着人类的肆意掠夺。不仅如此,女性和自然界还有孕育生命的共性,使得物种得以繁衍。因而,生态女性主义是将这两者相结合,发觉文学对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1],倡导建立一个两性和谐、物种平等、人类社会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社会[2]。
三.从《弗莱兹路》探究门罗的生态女性思想
《弗莱兹路》是门罗的代表作之一《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的开篇第一章。小说一开头就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了瓦瓦那什河的美丽风光。贝尼叔叔——“我”父亲狐狸养殖农场的帮工,对于我们所居住的叫做“弗莱兹路”小镇的一切自然环境都是那么熟悉。在他看来,整个的自然已经和他融为一体。班尼叔叔把这个叫做“弗莱兹路”小镇的一切都看作自己“家里”的东西。后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征婚启示使他上了当。在相亲之后,班尼叔叔与不到十七岁的玛德琳结了婚,并且她还带着一个十八个月大的女婴戴安。玛德琳的精神有问题,经常虐待女婴戴安。不仅如此,她的脾气还异常暴躁,班尼叔叔也没有“幸免于难”。直到有一天,玛德琳带着戴安一起消失了——这使得善良的班尼叔叔非常担心戴安会继续受到玛德琳的虐待。于是班尼叔叔来到大城市寻找她们,错综复杂的大城市让他陷入混乱之中,最终迷路不得不空手而归[3]。
1.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小说《弗莱兹路》的一开篇,门罗就给予了大量的环境描写:“我们在瓦瓦那什河边待了很多天,帮班尼叔叔捕鱼。我们还帮他抓青蛙。我们悄悄的爬着接近它们,在泥泞的河岸,在柳树下,早充满圆锥花序植物和剑状页草的沼泽洞穴,我们光着的腿上留下了不易察觉的伤痕……它们会待在里面,直到班尼叔叔准备好把它们叉在钓鱼钩上。”(P.3)这些看似朴实的语言,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愉悦”二字,但其自理行间透漏给读者的都是无比的轻松和愉快。门罗通过“我们”和班尼叔叔在瓦瓦那什河边的轻松生活告诉读者,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去奴役自然界。也只有在与自然的相处中珍惜自然、热爱自然,返璞归真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不仅如此,班尼叔叔也是门罗爱护生态思想的代言人。“你们这些小孩要想趟泥水把鱼吓跑,就到别出去,别在我的河岸捣乱”;(P.3-4)“河不是他的。他经常钓鱼的这个地方是我们的。不过,我们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按照他的思维,河和树林,还有整个格兰诺沼泽差不多都是他的,因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它们。”(P.4)班尼叔叔对于自然的热爱折射出门罗对于人类中心论的批判。她呼吁打破以往的人类中心论的发展模式,建立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相融共生的持续发展新局面。
2.人与人的和谐
班尼叔叔被骗婚以后,他没有立马抛弃骗他的玛德琳。反而以一颗宽容的心接纳了不到十七岁的玛德琳和她不到十八个月大的女儿。玛德琳精神失常,经常会殴打小戴安。而班尼叔叔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强大母性的光辉让小戴安感受到了来自班尼叔叔强烈的爱。班尼叔叔给予小戴安的安全感让她对班尼叔叔无比的信任。“除了班尼叔叔,她不和任何人讲话。她对玩具、饼干、牛奶和任何我们给她的东西都很好奇、从来不抱怨和哭闹。摸她或抱她,她会小心地顺从,她的身体慌乱地颤动着,心脏跳得很厉害,就像被抓在手里的小鸟一样。不过,她会躺在班尼叔叔的膝上或靠着他的肩膀睡觉,四肢垂下,像意大利面条似的。”(P.22-23)在玛德琳带着戴安逃跑以后,“我”母亲的话道出了班尼叔叔的担心:“关键是小姑娘戴安”(P.24)班尼叔叔仍然担心戴安会继续受到玛德琳的虐待。尽管“从长远来看,班尼叔叔应该是幸运的”(P.24)但是他内心的强大“母性”使得他仍然心系戴安的安危。门罗塑造出班尼叔叔这一光辉的象形,是对于长期以来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社会的有力回击。男女两性间可以和睦相处,而且也应该和睦相处。班尼叔叔自身存在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共存也说明人只有在男性和女性力量“一起和谐的生活、精诚合作的时候”,而不是男性或女性一方占统治地位才处于最佳状态[4]。
3.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
门罗所倡导的和谐共生的局面不仅仅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之间。门罗不断通过自然环境与现代文明社会的对比来展现她对于重返自然生态、远离现代文明喧嚣的渴望。《弗莱兹路》中的“我”住在弗莱兹路的尽头,而“我”想要回家时就必须穿过镇子:木头房子、人行道、街灯、商店、阳台以及坐在阳台上观街景的女士们——“所有这些文明的、令人渴望的东西都被抛在脑后了,我们走在宽阔弯曲的弗莱兹路。”(P.8)镇上的这些象征现代文明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吸引力。“弗莱兹路是母亲最不想住的地方,她的脚一踏上镇里的人行道,她就昂起头,感激在弗莱兹路一路暴晒后享受到的荫凉,一副欣慰的样子。”(P10)所以“我的母亲在弗莱茨路并不太受欢迎。”(P11)而“我的父亲则完全不同。所有的人都喜欢他,他喜欢弗莱茨路……”象征自然的弗莱兹路被崇尚现代文明的母亲所厌恶;同样地,母亲在弗莱兹路也并不受欢迎;父亲喜欢这里,真心对待这里的一切,同样也受到了这里人们的欢迎。现代机械社会的文明的确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但是人们的内心世界同样也不能空虚。班尼叔叔的婚姻最终以玛德琳的逃跑并偷走了他的东西而告终。母亲作为这场婚姻自始至终的旁观者也许看清了很多东西,她自言自语地说:“不过,世界上再没有比弗莱兹街口更好的看夕阳的地方了。”(P27)机械社会的文明让人们的生活无限丰富,行走于物质的横流中也许会让人迷失,但最终只有回归自然才能寻到内心深处的平静和精神深处的愉悦。班尼叔叔在去多伦多找寻玛德琳的过程中,终因城市的错综复杂让他迷了路。迷路之后,班尼叔叔说“我知道最好是走出来,随便什么路,只要能出来。”(P.30).一方面,班尼叔叔是想从身体上从迷路的城市走出来,而更深层次的“走出来”则是指精神层面。因为“在他的那个世界里,人们可能沉到流沙坑里,被鬼怪或恐怖的城市征服(P30)”在贝尼叔叔看来,城市是那么的可怕,不仅吞噬人的身体,更能麻痹人的灵魂。由此,门罗对于现代机械文明的厌恶,对于自然的崇尚便不言而喻了。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主导下,人们不顾自然的发展规律为了物质利益肆意破坏自然。而极大丰富的物质丛林却叫人迷失。人类只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本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思想来谋求发展,尊重自然,返璞归真,才能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自由。
四.结语
在短篇小说《弗莱兹路》中,门罗通过对“我们”在瓦瓦那什河畔的欢乐时光以及班尼叔叔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来呼吁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又通过富有爱心的班尼叔叔用心对待戴安来呼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最后,门罗又通过母亲和父亲对于弗莱兹路截然相反的态度做了明显的对比,珍惜自然,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才是永恒发展之道。这些都集中体现了门罗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彻底打破人类中心、父权中心的“二元论”,实现女性与男性,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平等和谐共生。人类也只有保护好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才能在回归自然中获得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自由。
参考文献
[1]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马琰.和谐、危机与救赎——解读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芒种,2014年第1期.
[3]李洪辉.艾丽丝·门罗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4]郭笑梅.双性同体的新女性——简·爱形象新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5]艾丽斯·门罗.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M].马勇波、杨于军,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作者介绍:韩东娟,青岛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