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前两天我听了一些三、四年级的英语常规课。教师都能认真备课上课,孩子们大多数似乎也很配合教师,一步一步跟着教师完成各种任务活动。从这些课中我注意到两个细节。
细节一:我正好坐在一个孩子的后面听着课,在学的过程中这个孩子一直静静地坐着,直到教师叫他回答问题才引起我的注意。对于教师的问题他的回答声连坐在旁边的我也听得很吃力。对于站在讲台前的上课教师也应该是没有听到和听清楚的吧。教师没有任何解释或帮助或哪怕一点评价来唤起孩子的学习情绪和状态的改变。孩子坐下来之后,依然不声不响,直到下课。
课堂教学评价是双主体的活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都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因此,他们具有强烈主观性的活动,具有浓烈的价值判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收集有关学生学习的各方面信息,依据所收集的信息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价值判断,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本案例中的教师没有抓住有利时机对孩子学习行为或状态作出相应的判断与调整。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还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个孩子在这节课中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教师的感情也是淡然冷漠的。因此,课堂激励性评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用好评价,意义重大。
细节二:为了完成语篇的教学任务,教师会更多考虑教学内容必须完成。于是,通过一个个活动设计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整节课听下来你会听到很多如“Ok”“Good”“Can you read them emotionally?”的课堂过渡用语,俨然听不到老师的评价语。课堂用语能等同于评价语吗?课堂评价语为什么不使用呢?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的课堂用语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而教师评价语能起到监控教學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而在这节课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激励性评价。
对于两节中年级英语常规课,教师对于课堂评价的轻视不得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课堂需要针对性评价。
一、根据不同年段孩子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低中年段的孩子好奇好动,爱表现自己,特别希望得到教师及同学的认可。教师利用这些特性采用一些趣味性的奖励和鼓励评价来充分发挥孩子学英语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高年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在英语课堂中更期望得到教师对其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肯定。因此,教师评价导向侧重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习英语的能力培养和学习方法正确有效地掌握。
二、根据不同年段孩子的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1.对能力较强的孩子采取响鼓重敲的评价方法
班级里孩子的接受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在课堂上会有反差体现,这样学得好的孩子如果不进行正确引导日积月累就会发展为骄傲情绪。因此,针对这部分孩子,教师在积极评价的同时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可以为他们制订具体的竞争评价方法。如课文复述评价、习作评价、课文表演评价等,这样树立竞争意识,激励他们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
2.对能力较弱的孩子采取赏识激励的评价方法
对于班级里面的几个后进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基础薄弱、能力水平欠缺、自信心不足的现象,教师可以说想尽用尽很多办法都收效甚微。但是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赏识激励性评价如果持之以恒地使用,一定会有明显效果。今年我带的某个后进生,就是要抓住他表现好的某一个时机真心去肯定他激励他,他就会悄然变化。比如一次书写有进步,比如给一些简单问题给他回答,比如给他一次掌声等,这样一次次累积赏识方式,让他自信心慢慢恢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予这些学生足够的关注,观察他们的学习行为,抓住点滴瞬间,对小的闪光点作出及时的鼓励,让学生知道教师并没有放弃自己。
课堂不能没有评价,而针对性评价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一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对促进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成败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
参考文献:
李雁冰.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