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俄国文艺理论家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所谓“陌生化”,实质在于不断更新我们对人生、事物和世界的陈旧感觉,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的制约,不再采用自动化、机械化的方式,而是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到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及非同一般。虽然陌生化理论最初源于写作,但细细品味和美术创作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美术中,创作视角是画家看世界的镜头和角度,可以帮助画家塑造画面,从而达到艺术家的创作目的。本文中的创作视角主要强调:儿童画创作中不同的切入点去创作同一命题的儿童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丰富,他们会学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繪画内容,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下面就谈一谈自己在研究中的所得。
一、学会审题,抓住关键词
就像写作文一样,绘画也不能跑题,首先要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巧妙地去寻找切入点。例如,《可爱的家乡》,关键词是家乡,就应该围绕家乡去想、去画,但是前面有一个词:可爱,那就是要画家乡的美丽之处,好的地方。
二、明确题目要求后巧妙选择创作视角
1.在点燃儿童进行创作的欲望前,教师一定要在开始进行表现活动之前先给学生“充电”,如,相关的生活经验铺垫、多方面发散思维的引导,有了充分的准备,儿童自然能够浮现自己的表现构想,创作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才能有丰富的画面的出现。那么如何发散学生思维呢?我们可以借鉴语文教师的做法,可以先对学生进行一些词语的联想训练,以寻找创作切入点。例如,学生一看到“周末”这个词,就会想到作业、逛超市、辅导班、做游戏、公园等;提到“春来了”,学生不约而同地会想到燕子飞来、柳树发芽、风筝满天等,可爱的家乡,学生会想到家乡的景色、家乡的人等,通过字面的联想学生创作的内容无形之中丰富了起来,选择的视角也多了起来。
2.选择的视角宜小不宜大。陌生化最突出特点就是:创作要求新、奇、特,但在最初创作时很多孩子往往画的是概念化的山、水、树、房子,画面大多雷同,没有新意。生活的积淀为儿童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然而现实中许多孩子在创作课上却一筹莫展,不知画什么?对于熟悉的生活场景反而视而不见,这时就需要运用陌生化理论指导我们引导学生创作,什克洛夫斯基说过:“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例如,家乡的可爱可以是人物可爱,教师可以引导:家乡人们平时有哪些娱乐活动?学生马上想起每天晚上必跳的广场舞、大树下对弈争吵的面红耳赤的人、打麻将……家乡的可爱还可以是丰收的场景,学生会想起葡萄丰收,西瓜丰收,苹果、梨子丰收……家乡的可爱还可以是家门口开满荷花的小池塘、奶奶家的老磨坊、农家小院……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师一提,学生马上能想象出来,这些视角虽小,但具体且容易表现,因此,选择的视角不宜太大,一大就空,就容易概念化。所以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点滴中寻找创作的视角,从一些平常的看似小的细节表现家乡的美往往更能打动人心。
三、筛选提炼,精益求精
当我们面对很多选择想去画、去表现时,陌生化理论告诉我们的:要给人以新奇、惊异的感觉,画别人没有画的。但是在筛选创作视角时,切入点一定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表现自己擅长的,能驾驭了的。
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的意义正在于瓦解艺术形式和语言方式运作上的自动化和心理上的惯性化,从而重新构造我们对世界的感觉,把一种奇异的与实际生活完全不同的现实展现给我们。美术教师一直很重视创造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根据儿童对实际生活的理解和观察来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准备一些能让儿童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自我表现的题材,如,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象、自己的发现等,将切入点做得再细致一点,精益求精。如《可爱的家乡》选择的视角可以跳广场舞、可以下象棋、可以打麻将,那么,同样是表现家乡的人,怎么样画才显得人“可爱”呢?可以夸张动作,可以夸张表情,还可以是广场舞登台前互相化妆比美,这些都可以显得人们滑稽可爱。又如,下象棋这个视角,如果两人老老实实地坐着,画面就没有看头,也就是陌生化理论中说的:要想办法延长观者的审美感受、审美时间,增强审美效果。那我们就要画出下棋人的可爱,如两人为了一步棋而争得面红耳赤,或者是下棋时专注的神情、动作,记得有一个同学画的是两个人专心下棋以至于他的头上站了一只小鸟都浑然不觉,画面充满儿童趣味,很有意思。
巧妙地选择创作视角,这幅画已经成功了一半,余下就是思考如何构图、选用何种绘画方法表现等等。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浅见,希望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