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丁斯关怀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的现实启示

2015-11-03 11:58刘晓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关怀榜样关心

刘晓芳

(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 保定 071002)

一、诺丁斯关怀理论概述

关怀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德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并发展起来的理论流派。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以关怀伦理学和多元智能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针对当时美国的比较突出的学校教育问题,倡导建立以“关怀”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诺丁斯关怀理论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体现出与传统教育理论的不同之处,彰显出独特的情感特征。

(一)教育目的:培养具有关怀能力的人,促使学生学会关心

“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认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关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关心能力的人,培养关心型的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因此,培养具有关怀能力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诺丁斯认为,教育不是改变一个人命运和前途的阶梯,而是让人感受到爱和幸福。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内尔·诺丁斯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目标的多元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内容:以关怀为主题进行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选择

关怀理论的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密切相关,“教育内容服务于教育目的,在这样的关怀关系中,课程设置的整个过程都应当以关怀为核心,考虑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能力和兴趣倾向,建立符合其兴趣需要和能力发展的课程,课程计划充分考虑人类能力的多样性而制订,既有专门的课程又有致力于关心主题的课程。”[1]关怀理论在进行教育内容设置时,充分考虑到以关怀为核心,构建以关怀关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关心自己,关心身边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1]在以关怀为线索的课程体系中,以对自我的关心为起点,体现了由近及远、由自然关怀到伦理关怀的逻辑顺序,展现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三)教育方法:注重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提高学生的关怀能力

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提出了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四种教育方法。其中,诺丁斯特别强调榜样的作用。关怀理论强调关怀不是一种美德,而是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怀关系中榜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育者以身作则给予受教育者关怀,通过积极的教育行为树立榜样,并通过这种过程让受教育者学会关怀他人;对话发生在我、你之间,学生是一个人,而不只是他说出的话语,教师不仅要在意学生说了什么,更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么想[2]。对话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对话,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充分能够了解彼此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关怀和被关怀的道德行为。实践是学生关怀他人,形成关怀能力的过程。在师生关怀关系上,学生对教师的关怀行为作出敏感性的反应,这是学生形成关怀能力、积累关怀经验的重要标志。“学生进一步的道德实践是关怀教师个人,如:尊敬教师、愿意为她分担一些课堂杂务,甚至协助她教低年级的学生。同时,她又提出关怀是需要一些基本技能的,学生必须通过践行学习关怀,诺丁斯将这个过程称为关怀实习。”[2]提供的关怀教育实践机会,让受教育者在进行“关怀实习”,这种关怀实践行为能够使受教育者形成关怀能力,成为一个关心他人也被他人关心的幸福之人;“诺丁斯认为,学生担当多种角色(学生、朋友、身体的自我)所获得的感觉是加强或削弱其道德理想的重要力量,教师不断对他做出的反应是其形成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影响源,所以,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与现实相符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而不是将一种主观的期望强加给学生,唯如此,学生才能产生力量感,才能形成积极的道德追求,这就是对学生的认可。”[2]认可是双方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者真实地了解被关怀者的心理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的关怀。

二、关怀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的现实启示

关怀教育理论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在理念、目的与方法等方面表现为与关怀理论的一致性,为此,把关怀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契合,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也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因此,高校学生管理需要以关怀为核心,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将关怀贯穿于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的始终。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关怀”文化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完善的发展为根本”[3]。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才培养应当“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学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服务对象之一,从教育含义及学生管理的服务育人观念出发,在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以服务对象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从细节做起,做好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真诚面对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关心、爱护、教育、帮助、引导每一个学生,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将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从内心接受学生管理工作。营造充满关怀的校园文化,会使学生受到“关怀”氛围的熏陶,感受到幸福,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关怀文化内化为学生们的一种精神追求时,高校学生管理也就取得了实效性的成果。

(二)注重“管理育人”,完善关怀内容

与人类教育活动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培养“完人”,即具有完美灵魂、完整人格和独立生存能力的“完人”,也就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而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4]。关怀教育理论下的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指引。高校学生管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生管理中也要追求“完人”的培养目标。高校学生管理重视“管理育人”,就是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关心,使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学生管理目标与宏观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管理育人是其结合点。因此,在学生管理中体现管理育人,不仅仅是对管理者的一种要求,更是实现学校整体育人功能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重视情感管理,指引关怀方法

学生管理不仅仅是对图书的管理,而且还包括与读者的交流、沟通与对话,在此过程中蕴含着积极的情感因素。诺丁斯关怀理论认为,人与人的关怀是相互的,关怀不是一种单纯的美德,而是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在关怀关系建立的过程中情感因素特别重要。注重学生管理的情感因素就是在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中建立一种关怀关系,热心为学生服务。情感管理要求一方面管理者表现出积极的情感倾向,主动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和分享;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以教师积极的情感倾向影响和促进学生良好情感的形成,这是学生管理追求的目标之一,也体现了学生管理的当代发展方向。

(四)倡导榜样示范,形成关怀能力

在诺丁斯关怀理论中,关怀和被关怀的关系的形成中教师的榜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的榜样作用表现在学生管理中就是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从各方面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学生关怀能力的形成得益于教师的榜样示范,通过教师言行举止,让学生感受到被关心;在此基础上去体验、感悟,形成积极的情感倾向,并持之以恒,这样学生的关怀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榜样示范是核心环节。诺丁斯关怀理论特别注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而学生在社会学习活动中形成关怀能力。在学生管理中,管理者要体现出榜样作用,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对自己从事工作的热爱,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态度和能力。

[1]王艳华,纪文婷.诺丁斯关心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47-50.

[2]侯晶晶,朱小蔓.诺丁斯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04,(3):36-43.

[3]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12.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5.

猜你喜欢
关怀榜样关心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开心与关心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