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自信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15-11-03 05:31建平
中国外汇 2015年21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经济体储备

From the Editor 卷首语

更加自信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本期嘉宾:《中国外汇》学术委员 连平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议题再度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的当下,重读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七绝《桂源铺》,怎不令人平生几许感慨!

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未能满足“可自由使用”条件为由,将人民币拒之于SDR门外。时隔五年,在IMF最终审查结果尚未出炉前,国际上倾向性的声音认为,人民币加入SDR几无悬念。除新兴经济体全力支持外,IMF、欧洲、美国、日本也都公开表达了欢迎。前后对照,看似有些戏剧性,而实际上却是水到渠成。

从中国的视角来看,加入SDR并非仅有象征意义,它对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有三重积极效应:一是示范效应。SDR是国际公认的“超主权储备货币”,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已得到IMF正式承认,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188个成员国的官方候选储备货币。二是联动效应。人民币加入SDR后,IMF份额及投票权、国际汇率监督机制等更多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有可能随之提速。三是倒逼效应。人民币加入SDR前后,中国已采取、还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有利于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的措施,包括在境外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央票、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机制、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开放等。这反过来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就上述意义而言,人民币加入SDR宜早不宜迟。

从发达经济体和IMF的角度来看,也存在这样的需求。首先,人民币加入SDR议题背后折射出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家间实力消长的变化。2010年底之前,中国经济能否超越日本尚待揭晓;时至今日,中国早已坐稳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席位,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四分之一。缺少中国参与的SDR或任何其他国际金融机制,代表性和公信力都将大打折扣。其次,人民币已基本符合成为国际重要储备货币的条件,这是发达经济体和IMF都无法否认的事实。截至今年8月底,人民币已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第六大新发国际债券货币以及第八大国际债券余额货币,基本满足了IMF界定的“可自由使用”的四项评价标准,即官方外汇储备占比、国际银行业负债占比、国际债券发行占比、全球外汇交易占比。最后,鼓励人民币加入SDR,还有增强中国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黏性”的考虑,避免中国因一再被拒而与其他新兴大国彻底“另起炉灶”。

人民币加入SDR只是其国际化进程中的阶段性进展,未来“道阻且长”。中国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面临更大的压力与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和资本跨境流动风险。有鉴于此,中国一是应增强战略自信,牢牢把握“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妥善协调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市场化、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等金融改革的推进节奏,有效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继续与其他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在推动现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同时,加快新型区域及跨区域金融体系的建设。三是思考如何将人民币国际化成果有效转化为国内大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经济体储备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工作图什么?
The Great Unbanked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农村金融机构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产质量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