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闻名
2015 年10 月21 日,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王妃陪同到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妇出席在伦敦兰卡斯特宫举行的中英创意产业展
“未来5~10年将是两国互相磨合的过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的国事访问,是10年来中国元首对英国的首次国事访问,英国方面给予了超高规格的接待。
2015年也被称为中英关系的“黄金年”。新年伊始,威廉王子即来华访问,这是29年来英国王室成员对中国的首次正式访问。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一个月前也刚刚访华,明确释放了中英将“携手打造‘黄金10年”的信号。
中英“黄金10年”对于两国和世界格局意味着什么?英国政要如何看待中国的未来角色?《瞭望东方周刊》就此专访了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著名历史学家拉纳.米特(Rana Mitter)教授。
“双方都展现出了‘亲密感”
《瞭望东方周刊》:英国政府这次以超高规格接待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被英国媒体评论为“铺开了最红的地毯”。其中你觉得最值得关注的部分有哪些?
拉纳.米特:我最感兴趣的,是中英之间互相表达好感的“身体语言”。
比如,女王为这次访问发出了有生以来第一条中文推特“女王和爱丁堡公爵欢迎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来到白金汉宫”。习近平主席在访英前接受媒体访问时明确表示,此行将“为今后一个时期中英关系绘制路线图”、“共同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卡梅伦首相也表态说,英国致力于成为“中国在西方世界的最好伙伴”。
可以说,双方都展现出了“亲密感”。
除伦敦以外,习近平主席还前往英格兰北部城市曼彻斯特访问。英国财长奥斯本正在力推一个名为“北方经济增长区”(Northern Powerhouse)的计划,拉动英格兰北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国领导人专程造访曼彻斯特,意味着中国投资可能会在这个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习近平主席此行访问的两所大学,一所是帝国理工学院,那里的工程学研究举世闻名;另一所是曼彻斯特大学,那里的石墨烯实验室是欧洲最大的石墨烯研究中心。
这意味着,除经贸以外,“大科学”将是未来英中合作的重要内容。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大力引进中国投资进入英国的核电和基础设施领域,开启中英“黄金时代”,英国国内似乎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你怎么看?
拉纳.米特:一些英国人有疑虑和不确定感是很正常的——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现在是英国投资于中国的核电站和基础设施,中国国内大概也会有不同意见。
而且,英国国内对此主要是讨论,总体来说对中国投资仍然持开放态度,这一点与美国不一样。即使是反对的声音,也并非出于敌意,而是对中国的了解不够。
当然,中国也应该在未来证明给英国的疑虑派们看:英国与中国的合作将是有益和有利的。
我想,中英“黄金年”传递出的真正信息是:让我们启动中英之间加深了解、携手合作的旅程,现在就出发,未来才能结出果实。
“与中国交好,是慎重和长远考虑后的选择”
《瞭望东方周刊》:有一些评论说,英国政府与中国交好的主要目的是吸引中国投资,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拉纳.米特: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确实,包括卡梅伦首相和奥斯本财长在内的英国执政者们,对中国未来和中英关系表达出了强烈信心,也希望中国投资能拉动英国经济增长。但是,有雄心的政治家们所考虑的,不仅是当下的事情,更是长远的大势。中国就是他们考虑的大问题之一。
与中国交好,应该是他们慎重和长远考虑后的选择,不只是吸引投资这么简单。
《瞭望东方周刊》:在英国政治家眼中,中国对英国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拉纳.米特:我不能代表他们说话,我想他们也在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中国未来选择的发展方向——是只做经济强国,还是同时使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上升,成为在未来很多年里对世界格局产生关键性影响的真正大国。
《瞭望东方周刊》:一家英国媒体在社评中说,此次访问将成为英国多年以来最重要的外交访问,意味着英国“从根本上校准大国关系”,把中国的重要性置于美国之上。你怎么看?
拉纳.米特: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在中美之间作选择。英国与美国在国际事务和防务方面仍然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在很多方面仍然是战略盟友。
“未来5~10年将是两国互相磨合的过程”
《瞭望东方周刊》:中英双方这次都明确提出了要把“黄金年”扩展为“黄金10年”、打造成“黄金时代”的愿景。纵观近300年的中英交往历史,可谓有起有伏,你觉得两国“黄金时代”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何在?
拉纳.米特:确实,中英历史上有过诸如鸦片战争等不愉快的片断,但不要忘记,中国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是盟友,共同浴血抗击过法西斯。
我很高兴地看到,习近平主席此次在白金汉宫国宴发表演讲时,特别提到了这一点。去年出版的我本人重写的中日战争史《被遗忘的盟友》中,也专门写到了这段重要的历史——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英国和美国的盟友,共同为今天的世界和平作出过贡献,这在西方已经被很多人遗忘。
所以中国和英国其实也是在重温过去的友谊。当然,务实地看,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意见都一致,永远会是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意见。最重要的是,要一直在价值观上保持交流。
说到可能的挑战,经济方面,英国还需要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找到切合自身优势的合适位置。
地缘政治方面,目前中国在一些重要国际问题上仍然保持中立的态度,未来随着中国重要性的上升,可能必须在一些问题上表明立场。如果与英国有不一致的话,两国能否建立起一个协调机制?未来5~10年将是两国互相磨合的过程。
《瞭望东方周刊》:在此过程中,中英两国还可以向对方学习些什么?
拉纳.米特:细节方面,双方有很多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比如中国基础教育的经验已经在英国被热议。而英国虽然面积小,国际影响力不如从前,但总有3~4所大学一直处于世界顶尖位置,这背后是对于学术独立性的持续坚持。
从更大的方面来看,英国应该认真研究,中国如何走出了一条与西方不同的独特发展道路。中国则可以研究英国的历史经验——一个国家如何崛起为世界性强国,又如何在全球影响力衰退之际继续保持在经济、国际事务和文化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