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赵懿
微课程、大数据分析、电子书包等新媒体、新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同样促进了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对教师的备课更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的备课不仅指教师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更是指本校教师之间、本地区各校教师之间、不同地区各校教师之间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立体备课,使集体备课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集体备课的内容也由传统意义上的集体备教案,发展到以备学生、备教学设计、备资源为核心的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备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在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达到默契,个人的专业素养在网络环境、同伴互助下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
利用“智慧教育·云平台”,形成具有共享互动的网络备课机制
备课能反映出我们的教学行为、决策和选择,是一定思想观点的外化,通过集体备课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教师的思想观点能够得以呈现、融合或补充,并达到提高自身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为集体备课开拓了广阔的交流空间,改变了单一的集体备课方式。我们在不断实践中,基于西安立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如图1),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建构了以“个人中心”为基础的网络备课系统平台。
在该系统平台上,每位教师、学生、家长都有各自独立的账号。教师进行“在线备课”后可以将教学设计设为共享,向其他教师发出备课邀请,在“在线备课”这个教研工作室里进行协作备课、研讨互动、资源共享等活动,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个人初备、一人主备、集体研讨、主备定稿、教后互动、个人三备等环节生成的备课成果,可以选择是否共享于平台供其他用户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各环节中,学生也可以参与备课的全过程,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案的完成效果,以及学生在互动区的留言掌握学情,从而更准确、更有目的地确立课堂学习的内容,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实现在信息环境下具有开放性、共享性、时效性等特点的多元化集体备课。
建构信息技术环境下集体备课的操作策略
恰当地借助信息技术环境,不仅会对学习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学习模式带来一些深刻的变化,还会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提供一种新的方式和手段。在“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支撑下,我们构建了“自主预案—共享研讨—定案执教—反思交流—再教设计”的“三案五步”集体备课流程(如图2)。
此教学流程有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合作文化、评价文化,实现教师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同时,“智慧教育·云平台”能为教师成长创设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通过交流,达到最优化组合和资源最大共享,达到同备课组教师的优势和特色的整合,从而形成优势互补。可以说,“三案五步”备课流程是一种崭新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同时,这个平台融合学生的预习、家长的指导为一体,实现了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最大限度的“集体”备课,使备课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说,“三案五步”备课流程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备课资源开发模式。具体操作分述如下:
环节一:一人主备,形成预案
由备课教师根据本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以及课程标准对本学科、本年段的具体要求,在熟悉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写出教学方案,形成预案。这样的教学预案不同于传统的教案,它不仅包括教师使用的教案和供学生自学预习的微课程,以及网上学习方案,还包括教学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的选择等问题。它可以供学生课外预习、课堂上使用和课后复习巩固。
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课时,教师初步预设的网上学案分为五个板块:第一板块为“知识链接”,即为学生介绍与徐霞客相关的资料及链接、推荐阅读的书目等;第二板块为“自主学习”,即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积累文章中的好词句等;第三板块为“基础测评”,即对学生字、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以便更好地确定课堂上需要讲授的内容,为定案执教打好基础;第四板块为“质疑探究”,即为突破重难点做前期准备,如徐霞客在阅读大地时遇到了哪些艰险?通过背景描写对彰显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等问题能指导学生根据课文质疑,一步步地深入探究课文;第五板块为“学习期望”,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表述自己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内容的方式,让教师在定案时,能从学生的需要入手,合理地延伸拓展。
值得说明的是,教学预案应当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它与“教案”不同,“教案”往往只是单方面反映教师“教”的意志,而未体现学生“学”的主动。而网上学案能够更加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要培养的能力。
环节二:分发预案,研讨交流
在个人初备完成之后,将由主备教师发起、组织协备教师参与。备课教师可以将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参考资源在通过审核后设定为“共享”,并发布于平台中,其他教师登录后即可参阅。学案还发给每个学生端进行“作业预习”。
采用协作备课的方式。首先,借助研讨互动平台,由备课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流程,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与依据,并发起讨论,采用即时交流的方式,与其他协备教师一起研讨交流;其次,根据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以及留言、讨论等互动方式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情况,甚至可以邀请家长也加入到备课过程中,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再次,根据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综合同组教师研讨的要点,结合学生对本课的认知情况,重新修订预案。
仍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课为例,根据最初的预案,在进行互动交流时,五年级语文组的教师们分别提出了如下修改建议:①导课部分较为繁琐,直接抓住单元主题引出课文,教学效果会更好;②若以学生关注的一个问题统领全文的教学,课堂的教学会更有效;③背景部分的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们的互动中,在多人思维的碰撞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会发现预设教案中的很多漏洞与问题,这为我们形成定案奠定了基础。
环节三:二备定稿,课堂教学
在问题的基础上,主备课教师整合组内教师研讨的要点,梳理问题,再结合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以及他们讨论交流的反馈,修改原有的教学设计,形成集体教学设计,从而形成定案。协备教师则结合本班实际学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完成二次备课,从而确立教案,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
例如,一位教师在进行电子书包的试点研究时,他将教师备课定案《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稍作调整,教学本课时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场景的描写感悟徐霞客这位“奇人”和他的“奇书”。利用电子书包的便捷性特点,引导学生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尝试阅读《徐霞客游记》原文。同时,学生在交流平台上也留下了自己独特的体会:“在徐霞客笔下我仿佛看见了奇山、秀水,就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画。读到《蝴蝶泉》时也让我想到了郭沫若的‘蝴蝶泉头蝴蝶树……”“我更喜欢《游黄山日记》,特别是了解到徐霞客为了补充书籍中地理方面的空缺而执意要爬天都峰,我真为他的精神而折服……”等等。
这样的备课调整,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提供了巨大空间,也使他们的主动性与参与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既保证了教学目标的达成、重难点的突破,又体现了学生分层学习、教师分类指导的个性化学习,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环节四:个人反思,集体交流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反思分享的机会,而且让这种分享变得随时随地,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从而逐渐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
例如,《林中乐队》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教师以课前制定的观课主题“教学策略的选择”“资源的利用”“技术的适切性”为重点进行集体交流研讨。一位教师说道:“在备课时,我只考虑怎么教这一课,所以选择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技术也只是用于提供一些画面。”备课组教师提出:“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跳出‘讲读课文的模式,备课时既不能一厢情愿,也不能只考虑怎么教,应更多地思考‘教什么,这似乎是目前语文课堂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经过集体研讨后,大家形成了统一认识:现代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实现海量阅读,提高其感悟运用的能力,成为学生运用丰富学习资源、实现多样化学习的工具,从而真正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环节五:再教设计,主题沙龙
再教设计不仅强调一个包含重建环节的思维过程,更强调在回顾的过程中发现不足,找出困惑和不解,并进行修正和完善,进而将设想重新付诸下一个课堂。网上教研工作室常常围绕“再教”或由再教引出的本学科话题举行沙龙,让理性思考后的“再教设计”更加精彩。
例如,在集体观摩《镜泊湖奇观》的课堂教学实录后,负责人选择具有本学科争议的热点问题“教学目标设定的有效性”作为沙龙主题,经历了“确定沙龙主题”“集体交流”“分类总结”三个环节,最终提高了认识,完成了自己的研修案例,而未参与讨论的成员则可以通过下载的方式进行查阅,弥补这部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