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要学什么东西,激发他们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学习乐器更是如此。通过从实际的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来激发和培养学生进一步激发参与陶笛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关键词:音乐教学;陶笛;进课堂;探索;实践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很好的音乐实践,又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校在三年前就走上了“器乐进课堂”的教育轨道,选择了陶笛,走进了学生的音乐生活,在取得成果的同时,笔者也在不断地反思平时的教学实践,发现了一些问题的根源之处。
一、以精彩纷呈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兴趣
持续学生学习乐器的热情和积极性,课堂器乐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器乐,它的特点是简单、易学、易表现。陶笛作为一种“新型”乐器进入课堂,并没有统一成熟的教学用书,这对教师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想要学生继续保持对陶笛的喜爱,刻苦钻研陶笛,就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建议,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只有对某个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才会产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动力。
二、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把音乐课教学仅仅局限在教室里,教师教唱,学生学唱,不但很难使学生直接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而且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的感觉,特别是器乐教学,很难在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既可以使学生有更充足的学习、理解、消化的时间,又能使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选择性,获得更多的主动学习机会。当然,学生的课外学习并不是无的放矢,无组织地进行,教师可以通过课内的协调、引导,组织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明确学习任务,提供学习的帮助等。
三、让陶笛声传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陶笛演奏技巧后,仅限于课堂的活动内容已远远满足不了他们了,教师应及时打开课堂之门,让学生把优美动听的笛声吹向校园。色彩缤纷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提高校园文化的水准,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陶笛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才能。我校每年都会紧密结合读书节、重大节日、主题班队会、才艺展示大赛、田径运动会等重点工作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展示“竖笛”特长的机会。如,在一次以"咏梅"为主题的诗歌诵读活动中,有个班级以一个学生独奏乐曲《一剪梅》为音乐背景,其余学生富有深情地朗诵有关“梅”的文字片段,感染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阵阵掌声。此外,学校以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梅花节”活动为契机,组织学校班班发动、人人参与,展示汇报活动。在我校第一届“梅花节”艺术节上,一群貌似仙女打扮的女孩子们演奏了一曲《祈祷》,至善至美的音乐和画面,令所有观众都陶醉其中;一群朝气蓬勃,极富阳刚之气的男生给我们演奏了一曲《龙的传人》,从此让男生改变了对陶笛的“看法”,它不仅适合演奏优美舒缓的乐曲,也可以演奏富有动感的音乐;一群以精灵模样装扮的学生,为我们吹奏了动听的《森林狂想曲》,小小的陶笛竟能模仿数种小动物叫声,让学生重新认识了陶笛,大叹陶笛之神奇。当活动结束后,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学习热潮,纷纷学习富有代表性的乐曲,也有能力较强的学生三三两两地效仿组乐队,如“雏鹰”组合、“笛声飞扬”组合等。
现在,在学生课余时间漫步于校园,随处可见、可闻学生悠扬的笛声,在我们为他们搭建的舞台上,他们收获了学习的快乐,收获了自信,并且也陶冶了情操。
我校作为陶笛进课堂的实践者之一,在近年的教学中我深深感到要上好乐器课,要让学生更进一步学习陶笛,提升演奏技巧,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教学环节中、课内课外进行精雕细刻,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永远都处于一个“保鲜”状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发展的空间,让每一株幼苗都成长为参天的大树。”让我们的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自信,获得成功。也希望我校的特色之路从一般走向成功,最终迈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