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商文化为依托开展高职创业教学改革实践

2015-11-02 01:44邱雷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高职

邱雷鸣

摘 要:浙商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有重要的影响。作为财经类高职的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3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浙商精神”为内涵,以“浙商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构建起了“德能并举、商学合一”为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将开展浙商文化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关键词:浙商文化;高职;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10007002

一、教学现状

浙商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的商人文化,无疑是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诞生并壮大起来的创业者和企业家群体所组成的“浙商”在实践过程中积淀起来的丰厚的商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力量。

开展浙商文化教育,主要通过浙商文化中所凝炼的“浙商精神”因素来熏陶和影响学生,重在锻炼与培养浙商新人所具有的那些精神品质与意识,为今后从业奠定一定的文化内涵与意志品格。

目前,省内已有一些高职院校开始利用这一文化资源,开展对学生的创业创新教育或人文素质教育等。同样,作为财经类高职之一的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3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浙商精神”为内涵,以“浙商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构建起了“德能并举、商学合一”为基本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将开展浙商文化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二、存在问题

1对浙商文化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浙商文化内涵丰富,其最大的优势在于精神优势。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浙商的创业模式、经营模式会随之转型,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探索新的浙商文化教育模式,但是对于浙商精神的理解和感悟还存在某些偏差,对浙商文化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有所欠缺。

2浙商文化教育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尚未有效融合

开展浙商文化教育,无论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还是从人文素质教育的角度,都非常关注文化环境因素对学生素质的影响,这种影响应当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事实上,我们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到将浙商文化教育(主要是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教育两者有效地融合,而这一点恰恰是增强学生乃至整个学校发展后劲和核心竞争力的支撑点。

3浙商文化教育的实践性教学问题亟待解决

有效开展浙商文化教育,是不能仅停留在意识的培养和精神的弘扬中,更要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通过实地考察、自身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切身感知并践行浙商精神,但目前相关的平台建设还比较欠缺。

三、改革思路

开展浙商文化教育,重在以“浙商精神”来熏陶和影响学生,通过课程体系建设、浙商文化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的融合以及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联结,努力使学生具有“诚信务实的职业道德、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以小致大的经营理念、技湛商慧的从业本领”基本特质的浙商新人的品质,探索出一种财经类高职院校浙商文化教育新模式。

1构建浙商文化教育的大课程体系

从《浙商文化概论》课程建设、《浙商文化教程》教材建设、《浙商讲堂》开办、教学基地的开拓与社团实践、浙商专题网的建立等方面构建浙商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以实现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的互补、被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联动、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的对接。

2探索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相融合的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在实施其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非常强调其“职业性”,在这里“职业”更多地被赋予从事相关职业的能力和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各学校都非常重视,至于职业素养培养,则还有待加强。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竞赛、社团实践等途径让学生体验浙商精神和展示商业能力,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3开展灵活多样的浙商文化实践性教育

文化的本质是人的实践过程和不断积淀过程。高职院校的文化实践既是系统的,又是具体的;既有观念、理念、制度、机制的,又有操作、运用、事项、物项的;既和院校管理者有关,也和教师、学生有关。

高职的生命就在于同区域和地方的紧密结合,离开了特定的土壤,高职教育就无法生根、开花、结果。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文化实践中,结合区域经济和地方需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既博采众长、灵活化用,又固守本色、形成个性[1]。

浙商文化具有非常典型的现实意义,跟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同时高职教育的办学性质要求浙商文化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程的理论式教学上,还要做到课内理论教育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包括浙商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企业实地参观考察、专业实践基地对接、网络创业尝试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通盘考虑,整合有效资源。

4搭建别具特色的师资团队

高职文化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从事浙商文化教育教学的师资团队也应当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团队教师树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通过进修学习与交流加速知识更新,通过企业调研挂职锻炼感知浙商了解浙商。同时,在立足浙商文化研究所现有师资基础上,根据专题教学形式的要求,在校内外选聘有专业背景和研究专长的专业课教师、专家学者和优秀校友企业家,开展课程教学、专题讲座与交流研讨,搭建别具特色的教育教学团队。

四、具体做法

1重点做好课程体系构建

(1)做好课程建设与教材修订,完善教育基本载体。在选修课基础上,不断完善《浙商文化概论》课程建设,制订课程标准,努力按精品课程建设标准来建设并争取在二年内申报;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开课;在实践基础上适时修订《浙商文化教程》,恰当把握深度和广度的关系。

(2)打造《浙商讲堂》讲座品牌,实现教学主体多样性和教学内容现实性。在做好课程教学同时,开设《浙商讲堂》讲座,每学期举办2—3次,邀请对浙商文化有研究的学者、专家,以及校友、企业家前来讲学[2]。通过他们亲身经历,讲述创业的艰辛、经营的甘苦、管理的智慧,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和精神力量。

(3)建立浙商专题网,实现课程体系的丰富性和时代性。结合多媒体和网络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开设浙商专题网站,内容包括课程在线与交流学习两个主题版块,使之成为学生拓展知识面、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的平台。

(4)拓展浙商文化教育基地,丰富教育载体。在充分利用好已有的都锦生故居纪念馆、胡庆余堂、宁波帮博物馆等浙商文化研究基地基础上,不断拓展新基地建设,引导学生通过感知浙商精神而加深并内化为自觉的意识。

2强化职业素养教育

(1)通过课程教学与讲座活动等,向学生系统性地介绍、宣传浙商文化,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接受浙商文化教育,以生动鲜活的浙商为范例学习各种素质和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塑造商业理念,感知商业文化。

(2)在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通过举办沙盘模拟大赛、创业大赛、社团活动、商业梦想宣讲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浙商精神和激发商业欲望,锻炼学生商业能力,真正让学生的商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展现,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具有渗透性的基础作用[3]。

3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探索

(1)教学内容专题化。采用专题教学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确立若干专题,使各个专题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保持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做到点与面的互补和平衡。

(2)教学组织团队化。以教学团队的方式讲授各个专题,即由有相应专业背景和研究特长的教师讲授特定专题,一个教学团队的教师数量以3—5人为宜,团队之间应注重沟通和协调,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或脱节。

(3)教学方法多样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探究式教学和辩论法、模拟法等引导学生挖掘浙商文化和浙商精神,加深对浙商文化和浙商精神内涵的理解。

4多渠道开展实践性教育

(1)加强浙商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根据浙商文化教育的基本要求,选取有代表性和特色的名商纪念馆、博物馆和企业,建立浙商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参观、交流,使学生能够现场感受浙商文化和浙商精神。

(2)整合校友资源,落实学生实践参观单位。每学年联系3—5个校友企业作为社团成员暑期社会实践的单位,组织学生参观、调研、访谈,观摩企业的具体运作流程,认识浙商文化及浙商精神在当下企业实践中的具体表现。

(3)帮助学生进入学校创业园实习创业。通过举办创业计划大赛,鼓励学生尝试网络创业等方式引导学生理顺一个创业项目的制定,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浙商精神、丰富浙商文化。

(4)做好浙商文化教育与专业实践基地的对接工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得学生有较长时间在专业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了解岗位工作要求与职业素养要求,在实践中感知浙商精神、了解浙商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洪一.中国特色高职文化的建构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8,(12).

[2]杨一琼.基于“浙商文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通报,2013,(11).

[3]童学敏.弘扬浙商文化践行厚德崇商[J].今日浙江,2009,(6).

(责任编辑:侯秀梅)  2015年10月第34卷第10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