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果
(江苏师范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轨道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讨
叶 果
(江苏师范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困境和轨道交通类实验教学和实践培训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江苏师范大学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特点,以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和服务区域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为目标,建设一个专业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详细阐述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方案和构思。通过“三位一体”实验平台、“一纵四横多分支”实验体系以及“三层六型”实验项目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进而为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轨道交通;三位一体;一纵四横;三层六型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以及“高铁出海”战略的提出,社会对轨道交通类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为相关行业培养和培训技术人才和熟练技工的需求也日趋紧迫。地处淮海经济区和铁路交通枢纽(徐州)的江苏师范大学,立足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和科技服务,加快了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理论教学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学生通过亲历实验过程,能够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有助于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实验室建设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平台和保障基础,可以提升学科专业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专业实验教学和实践培训存在如下问题:真实平台设备价格高昂,占地面积大,难以同时实现多人的标准化实训和考核;对涉及不可逆的操作,极端的环境,不可控天气条件的运行状况无法进行真实教学和研究。然而,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实验教学方法具有投资少、安全性高、拓展性强的优点,可为轨道交通专业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虚拟仿真技术是以计算机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用一个虚拟的仿真系统来模仿真实系统的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场景,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在模拟的实验场景、实验设备中开展相关实验,达到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完成各种实验教学活动的目的。它是虚拟仿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等多学科融合的结晶。在实验教学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虚拟实验设备可以代替昂贵的真实设备,同时节约实验室用地,降低实验室建设成本,有利于缓解经费紧张压力;第二,仿真实验的引入突破了实验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实验设备的利用,进而有利于推进实验教学的改革;第三,虚拟仿真技术可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四,虚拟仿真技术使得实验环境更接近现实,有利于缩短学生进入相关行业的适应期。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工程实验室应在信息集成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大力推广和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开展网络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还可以缓解实验设备和实验硬件资源不足等问题,有利于改善和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江苏师范大学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和软件平台,积极筹划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位一体”实验平台、“一纵四横多分支”实验体系和“三层六型”实验项目。
3.1“三位一体”实验平台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三个,其一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二是培训职工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其三是提升科学研究与试验的支撑能力。因此,首先建立了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平台,进而搭建实践培训虚拟仿真平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了科研服务虚拟仿真平台。三部分功能互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三位一体”多功能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见图1),实现了“实验教学、实践培训、科研服务”的有机融合。
图1 “三位一体”实验平台
3.2“一纵四横多分支”实验体系
在“三位一体”多功能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基础上,按照“能实不虚、虚实结合、相互补充”的原则,以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点为依据,以轨道交通全过程过程操作规范为标准,以安全运行控制为要求,建设由“行车控制”“运行车辆”“牵引供电”和“运输组织”四大部分构成的“一纵四横多分支”实践教学资源体系(见图2),以满足学校、企业和区域的虚拟仿真实践教学需求,实现校内外、本地区及更广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形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图2 “一纵四横多分支”实验体系
3.3“三层六型”实验项目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课程实验设置要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虚拟仿真实验分为基础层、应用层、提高层三个层次,包含验证型、演示型、综合型、设计型、科研型、创新型六种实验类型。其中,教学虚拟仿真实验属于基础层,注重专业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验证,有验证型、演示型仿真实验项目46个;实践培训虚拟仿真实验属于应用层,注重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职工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共有综合型、设计型项目42个;科研服务虚拟仿真属于提高层实验,共有科研型、创新型项目14个,全部面向学生、教师、轨道交通相关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开放,注重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作为高校实验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以其依托的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专业知识,拥有了传统实验室难以具备的优势:建设维护成本低,平台扩展性好,利用效率高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了上述优点,改进了本学科本专业的实验室布局和结构,搭建了“三位一体”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形成了“一纵四横多分支”的实验体系,开发了“三层六型”实验项目。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相关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的效果,进而为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爱娟.职教领域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09-112.
[2]李平,毛昌杰,徐进.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高校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5-8.
[3]马文顶,吴作武,万志军,等.采矿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9):14-18.
[4]李炎锋,杜修力,纪金豹,等.土木类专业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9):82-85.
[5]段齐文,刘芳,刘博科.基于化学仿真实验平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2(8):125-128.
[6]胡今鸿,李鸿飞,黄涛.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2):140-144.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57
G434
A
1673-0194(2015)20-0210-02
2015-09-07
江苏师范大学教研课题(T61271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