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步华
提到数学,许多人的脑海中不禁与枯燥、乏味、严肃等词汇相联系。事实上,数学绝不仅仅是一种“思维体操”,也不仅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学的文化功能正不断凸显,数学是一种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数学文化是对数学知识、理论、运用、方法等方面的高度概括。同时,数学文化彰显着数学思想、精神与品质,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文化是一种传承
数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为例,它分别对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比例、体积计算、方程、勾股定理等方面做出详尽的阐述,对世界数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纵观目前小学各个版本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编者在数学知识、体系的编排上都做到了数学文化的传承。教者只要很好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便能让自己的数学课堂真正地传承数学文化。
例如,教学“字母表示数”一课时,许多教师善于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学习中的实例让学生懂得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用来表示数,然后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所举的例子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但是这样的教学略显单调。同时,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本就陌生,因此他们在参与、互动方面显得有所不足。我们可以从“数的起源”入手,借助生动有趣的数学历史瞬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把数学史与数学课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这时的数学课堂,不再是简单生硬、抽象枯燥的字母不停反复地放映,而是打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灵之窗、乐趣之门。他们开阔了视野,惊叹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震撼之余也更能感受到数学的智慧,以及传统文化的博大。
当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材的需要穿插一些数学知识、数学历史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数学知识,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与教材的关系,切不可喧宾夺主、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