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化抽象为直观,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地参与学习,那么语文课堂将充满激情与活力。下面笔者介绍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一、借信息技术于课始,优化识字、写字教学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深入挖掘汉字的直观形象的因素,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识字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识字、写字的活动。
1.直观画面,化难为易。
“方整平直”是汉字的总体特征,但每个字又不尽相同,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认清汉字的外形特点,找准字的重心,捕捉字的关键笔画,才有利于把字写整齐、写美观。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们对抽象的字识记困难,但对与图相对应的字,识记起来就轻松多了。例如在教学象形字“川”时,笔者先用多媒体展示水波的图像,然后出示“川”字让学生观察并问:“这幅图与‘川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细心观察的学生马上就会发现:“水波的形状就是‘川字。”正所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教学课件的运用,把枯燥的识字过程变得形象有趣了,学生不仅感受到字形的美,对汉字的喜爱之情也油然而生。
2.闯关游戏,诱情激趣。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方式,因此在课堂中适时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如汉字对对碰、找朋友、巧手摘苹果等,就会使识字教学生动有趣,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爱看动画片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也可以把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动画人物请到课堂上。笔者在巩固学习生字环节里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故事情境:聪明可爱的喜羊羊被灰太狼关在了迷宫里,你愿意帮助它闯迷宫吗?迷宫里有无数道门,只要读对了门上的汉字,门就会自动打开。读对了所有的生字,喜羊羊就会顺利回到羊村。学生顿时热情高涨,识字活动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
二、借信息技术于课中,感悟语言文字
在课堂中,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的优势,把文字和具体形象联系起来,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1.图文结合,理解关键词句。
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重要部分,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必须理解词句。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语句和具体事物相联系,使学生目观其形、心领其义。例如,人教版第四册《丑小鸭》一文中,“一天傍晚,一群天鹅从空中飞过。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这段话课文并没有配上插图,“惊奇”和“羡慕”二词又不好理解,于是,笔者制作了与之对应的插图,插图中瘦小的丑小鸭伸长脖子,瞪着双眼,目不转睛地望着天上的白天鹅。然后引导学生对比丑小鸭与天鹅,观察丑小鸭的表情,说说此时的丑小鸭心里会想些什么。有了图画的对照,学生们畅所欲言,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体会到丑小鸭内心深处的梦想。
2.创设情境,培养朗读能力。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验品味,培养语感。例如,人教版第六册《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它的语言文字美,描写的景物美,展现的意境也美。怎样让学生走近这一池荷花,激发他们喜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在课的开始,笔者神秘地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一个美丽的地方!”在学生激动、好奇的眼神中,笔者通过视频把一池美丽动人的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上《荷花颂》的音乐。花入眼帘,乐动心弦,在这样一场视听盛宴中,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在学习荷花样子这一段落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应的荷花,引导学生观察并展开想象,体会荷花的姿势美、颜色美、动态美,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当荷花的美征服了学生的眼睛和心灵时,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好像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跟随着轻柔的音乐美读课文,此时,不用再提醒语速、节奏,学生的朗读已经深深打动了笔者。
三、借信息技术于课末,拓展学习空间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书本的限制,拓展学习空间,让语文学习超越时空,变得丰富多彩。
1.立足文本,实现知识的迁移。
课文只不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例子,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典范。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对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学习了《绝句》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后,笔者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查找有关写春天的诗句并读一读。学生们在查找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描写春天的诗句,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古诗的精妙,也提高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搜集资料,丰富写作的素材。
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说空话、假话是学生习作的通病,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互联网就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米”。我们在备课时,可以根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对网上资源进行筛选。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古今中外的有关佳作,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网站,让学生搜集资料,丰富写作素材,从别人的作品中感受情感、品味语言。这样一来,学生习作时就不怕无话可说、无情可表了。例如,在教学习作《我的家乡》时,笔者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走进网络,查找有关家乡的各种资料:文字、图片、视频……把学生查找的资料进行梳理,在课堂上一一呈现,图文并茂地说明、介绍,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那么问题又随之而来:如何把家乡写得美、写得具体呢?笔者引导学生再次走进网络,读读描写家乡的优秀写作,从中汲取他人文章中的营养,积累丰富的词汇,为自己所用。小小的一次尝试,让笔者对利用网络指导学生习作的作用刮目相看。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那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就是促使花蕾绽放的东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最优化地利用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让语文之花精彩绽放!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城西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