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摘 要】教育复杂的原因在于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过程关系的复杂性、教育目的的复杂性。然而教育评价在实践中背离了教育复杂性要求,出现单一化、同质化弊病。为此,需要加强教育评价研究,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针对教育评价对象的特殊性科学设计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评价的精确性与模糊性是一对矛盾, 根据不同情况, 评价有时要求精确, 有时要求模糊。模糊评价改变了评价单一、封闭的评价方式, 克服了评价标准指向性过于具体的不足, 体现了把评价变为教育、指导和改进的过程, 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复杂性 模糊评价 教育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发现世界、发现知识的社会活动。评价,是指以不同的价值标准,对一个过程或一个结果的反思和判断。大多数人认为教育评价的基本精神是注重教育效果的质量和价值观,教育评价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实现,明确地制定教育目标,对照教育目标对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进行质量或价值判断。当前,我国教育评价实践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评价结果不足以解释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及质量保证提出的种种质疑。教育评价在实践中背离了教育复杂性要求,出现单一化、同质化弊病。究其原因,在于对教育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因此,充分认识教育的复杂性,需要加强教育评价研究,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同时,针对教育评价对象的特殊性科学设计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
一、教育的复杂性
埃德加·莫兰是当代思想史上首次把“复杂性研究”作为课题提出来的人,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政治评论家,是复杂性研究思潮的开拓者,亦是“复杂性范式”的著名提出者。莫兰从复杂性理论的角度来审查困扰当今世人的教育问题, 所获得的成果倍受关注。
关于复杂性的定义,莫兰在《复杂思想导论》中提出的一个定义是非常发人深省的:所谓复杂的东西,不能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 不能归结为一条规律, 也不能化归为一个简单的思想。复杂性不是能够用简单的方式来加以确定并取代简单性的东西。复杂与独立单一相对,不是“一”而是“多”,不是“简”而是“繁”,更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是有各种不同的,数量众多的部分、因素、概念、方面或影响的相互联系的整体。
即使教育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它也有稳定、确定、必然的时候,但是这样的一成不变是不会发展的。教育活动也就是复杂的、动态的、开放的。以下几个方面就表现出教育的复杂性。
(一)教育对象的复杂性
教育的复杂性体现在教育对象上,人是复杂的。传统的教育一直将人视为教育的对象,但对人的认知却与人的存在的复杂性不相符合,甚至违背人的复杂性,将人抽象化、简单化,还原为低级的原始的生物,认为只要通过教育,传授一些知识,就可以培养出有人性有灵性的人了。人们对人的整体认识的欠缺,导致当前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人在当代教育看似作为教育的对象,在“教育以人为本”的口号下,却看不到人。人从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忽而坠落为知识的奴隶。除此以外,我们有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精神、我们的意识。人从根本上讲是精神、意义的存在物,这也是与其他事物的区别。人的意义与否来自精神,而精神来源于情感和思维。个体之间在性格、特质、情感以及思维上都具有差异性,就致使对人的认识变得复杂。
(二)教育特质的复杂性
教育不只是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活动,而且是师生共同参与其中的精神生活。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
教育的特质是交往,交往体现于关系之中。在教育体系中,关系错综复杂。从对象来看,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所发生的行为,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有老师与家长的交往关系,有老师与老师的交往关系,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有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往关系;从结构来看,交往是“主体—中介—主体”的结构;从内容上来看,交往既可以是物质的交换,也可以是精神的交流,物质交流是主体间以物质为内容的交往,精神交往是主体间情感、思维、观念等精神层面的交流;从交往过程来看,交往是双向的过程,不是一方的控制和占有,而是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交往的对象、结构、形态、过程,每个部分里面都有繁杂的相互交错的关系以及影响,是难于被认识与实践的。
(三)教育目的的复杂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生命,在于智慧。智慧是在复杂的关系中去选择与平衡。智慧的要素是什么?智慧是一种平衡的艺术,不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平衡表现于关系和利益的平衡,意义与功用的平衡,适应与选择的平衡。智慧具有实践性、默会性、个体性、生活性与综合性。作为教育者,去认识智慧,分析智慧的要素与结构,确定智慧的教育学价值,思考智慧培育的策略与方法,这也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
二、模糊评价
(一)模糊评价的内涵
大多数人认为教育评价的基本精神是注重教育效果的质量和价值观,所以可以说教育评价就是在有效地履行培养人的这种社会活动方面,要明确地制定教育目标,对照教育目标对由于教育行为而产生的结果进行质量或价值的判断。1965年,控制学家查德提出了模糊数学理论,从模糊的认识中得出确定性的结果。
模糊评价,绝不是评价模糊,更不是主观随意的个人判断,而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评价活动中,通过对传统评价活动的行为取向、实施过程等环节的固有模式和固定程序加以模糊,以富有弹性的衡量尺度,可以变通的实施手段,含蓄委婉的表述方式,营造宽松、和谐的评价氛围,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功能。
(二)模糊评价的特点
评价标准的灵活性。评价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衡量尺度,是教学评价得以进行的前提。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评价结论。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评价的选拔淘汰目的影响,语文教学评价往往把学生置于一个共同的标准之下,用一元化的价值观进行“一刀切”。在这种评价标准的约束下,学生的个性被忽视,创新被抹杀,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激励功能也受到了严重影响。模糊评价不必以精确数据为条件,没有严格、死板的程序,它“不拘一格”,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某方面表现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它具有灵活简捷的特点。endprint
评价方式的机动性。评价方式是完成评价任务、实现评价目的的手段和载体。模糊评价就是要试图改变以往以几张试卷评定学生语文学业成绩的弊端,着力探索符合语文学科要求,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学习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主体的广泛性。评价主体是指能根据评价要求,为达到改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目的而采取相应措施的人。教师因为其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评价主体之一。但至于学生及其家长等是否参与评价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重视,教育评价活动中主体单一,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缺乏交流互动的问题也一直相当突出。对此,模糊评价主张冲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天然界限,不再把被评价者视为评价的待查客体, 而是把他也视为教育评价的主体。
三、教育需要模糊评价
事物的特性决定事物的规律和方法,教育的复杂性就决定了教育评价的模糊性。教育评价在实践中背离了教育复杂性要求,出现单一化、同质化弊病。评价的精确性与模糊性是一对矛盾, 根据不同情况, 评价有时要求精确, 有时要求模糊。为此,需要加强教育评价研究,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针对教育评价对象的特殊性科学设计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
教育对象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评价的模糊性。因为人从根本上来说是精神、意义的存在物,人的精神成长源于人的情感和思维,而对一个人情感和思维的评价就没有一个确定精确的标准,没有严格地规定什么样的情感思维就是好的,就是在进步的,只能有一个整体的模糊的描述评价。教育是对人的培养与改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教育的复杂性。
教育特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评价的模糊性。教育的特质是交往,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就会产生各种关系,有对象的区分,也有层次性质的区分,是一个多面体,是难以被认识和判断的。关系中涉及很多主观性的情感的东西,不能用量化的方式评价。教育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方面,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政府、家长、教师、学生、社会团体等对教育提出各自不同的诉求,使得教育评价标准难以令各方面满意。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利益相关者对教育的多种诉求会在教育评价活动中反映出来,每个利益主体既是评价者,同时又是被评价的对象.
教育目的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评价的模糊性。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智慧,智慧是在复杂的关系中去选择和平衡。人们对于智慧本身的认识就很少也不系统全面,把它作为教育的目标,最后也是没法通过具体定性的评价去判断是否达到了这样的标准。教育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教育过程的情境性决定了教育评价结果的解释力,这要求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情境对教育活动和评价活动的影响,及时进行评价。因此,教育评价呈现出不可还原性。
精确与模糊是对立的统一。事实上,在评价过程中,模糊性与精确性相互包含、彼此渗透。进行模糊评价也离不开量的支撑,模糊评价不是随意做出的判断。也就是说, 模糊评价从整体看是模糊的, 但它的内部细节却是精确的,其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确定因素, 模糊评价中包含着精确因素。同样,当我们用量化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精确描述时,也往往是表现了许多模糊因素。
【参考文献】
[1]陈一壮.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方法”思想及其在教育领域内的体现[J].教育科学,2004(02).
[2]王军红.复杂视野下的教育评价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3).
[3]田桂芹,李群.浅谈教育评价及模糊评价思想[J].专题探究,1998(02).
[4]管颖晖.试论语文教学的模糊评价机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5]王明东.试析语文教学中的模糊评价[J].新课程研究,2005(01).
[6]郑素华.教育“遗忘”的两个问题:在莫兰的复杂理论视野下[J].当代教育科学,2013(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