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
【摘 要】网络给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种时髦病——网瘾综合征,简称“网瘾”,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处于难以自我摆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本文论述了青少年如何自己管理自己,正确利用网络。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 自我管理
据调查,青少年“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比例高达14%。网瘾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网络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形成了精神、行为障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地损害。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这么大,青少年该如何自我管理自己,正确利用网络呢?
一、正确认识网络,建立良好的上网心态
网络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青少年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正确看待互联网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认清网络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工具。用合理的方法使用网络,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在全面正确认识网络的基础上,明白使用网络的利与弊,以崇高的道德心权衡利弊,合理地进行每一项网络活动。
二、培养良好上网习惯
制定一个上网计划,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可以客观上减少迷恋网络的概率;不去网吧上网,因为网吧是专门提供网络使用的经营场所,人员结构复杂,会给青少年形成错误的“榜样”作用,加速网络沉迷的形成;学习网络的使用技巧,学习网上获取资料的技能,保护自己的电脑不会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袭,自动屏蔽掉低俗的信息。
三、积极主动交朋友
一般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缺乏关爱,缺少交流,精神空虚,在现实生活中苦闷、不满,与很多同学存在人际交往困难,因性格、家庭问题等不善于与人交往;而在网络上则没有这种交往障碍,因此他们都希望通过网络来求得情感发泄,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满足感。他们在网络中寻找着肯定和赏识的成就感,寻找着精神的寄托。在网络游戏中,唯我独尊,以自我为核心,痛快淋漓;和陌生人聊天,可以自由随意,甚至是肆无忌惮,能够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发泄,使他们尽情释放内心的压力。这都极大地满足了这些迷茫、叛逆又好奇的孩子的心理需求。
所以,青少年要积极地去寻找朋友,多和伙伴相处,在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乐园。人与人交往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如果自我封闭,则接触不了外界,交不到好的朋友,把时间花在上网上,只会越陷越深;如果善于与人交往,则会发现很广阔的天地,往往好朋友的劝诫和引导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朋友往往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善于与朋友交往交流能帮助自己戒掉网瘾。
四、学会保护自己
青少年涉世不深,好奇心强,容易被网络虚像迷惑,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应该意识到网络中的形象并不代表每个人的真实面目,要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不要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电话号码、学校名称、家庭地址等信息;不随便与网友见面,特别是不要单独赴约,以免受骗,防止发生不测,小心谨慎总是没有错。
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转移注意力。(1)阅读。丰富的阅读能唤醒沉睡的心灵,能填充无聊的生活,主动探索人生的意义;(2)体育运动。健康的运动不但能让他们在酣畅淋漓中健全体魄,还能收获意志的坚定、战胜困难的勇气、超越自我的执着;(3)学习音乐、美术等。还可以培养自己更多的兴趣,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
六、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得到专业帮助
对网瘾的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团体治疗和家庭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分析网络成瘾者的内在想法,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网络、对自我、对世界的态度和行为,改变他们网络成瘾的行为。团体治疗是将同样存在网络成瘾问题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进行关于网络使用、网络成瘾、心理健康知识的讨论,通过团体讨论的形式,增加网络成瘾青少年对网络成瘾的认识、找到各自网络成瘾的心理原因,在团体中练习社交技能、团体内成员相互监督彼此戒断网络成瘾的行为。家庭疗法是父母亲共同参与到治疗中。在家庭治疗中,治疗师会帮助家庭寻找网络成瘾形成的家庭原因,通过改变这些家庭因素来改变青少年的网络成瘾行为。
作为青少年,要积极寻求帮助,让心理咨询师帮助分析自己网瘾的原因,采用相应的疗法戒掉网瘾,从虚拟自我中走到现实中的自我,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总之,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的青少年来说,无视网络存在或敌视网络,都是不合时宜甚至错误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正视网络,用良好的心态对待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合理上网,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使网络成为他们当前以及终生学习的平台,才是我们每位家长和老师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2]岳新华,司红梅.怎样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1.
[3](美)扬,(巴西)阿布雷乌.网瘾评估治疗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