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应变
——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的新老融合之道(下篇)

2015-11-01 09:08辛亚洁
现代企业文化 2015年34期
关键词:红云卷烟厂红河

文/辛亚洁

以变应变
——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的新老融合之道(下篇)

文/辛亚洁

从陌生到学习 对技术的痴迷是他们跨越厂区的共同话题:李哲宇(左),红河卷烟厂卷烟机操作工;邵敬峰,曲靖卷烟厂卷烟机操作工。

(接上期)

会泽县城东郊,一些若有似无的雾气飘荡在厂区上空。那是白天落下的雨水,是动力车间锅炉里溢出的蒸汽。伴随着雾气萦绕在空气里的,是一股酸酸的味道,略微有点涩。细嗅之下,这酸中还夹杂着些许香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甜。但它转瞬即逝,再难捕捉,因为有一股更为浓烈的桂花香掩面袭来,沁人心脾。

任泓宇不抽烟,这股“听说是烟叶发酵后的‘酸味’”,在2014年7月,那个他第一次踏足会泽卷烟厂的晴天里,侵袭了他的嗅觉,让他记忆犹新。而如今,同2013年以来入职云南中烟红云红河集团的其他毕业生一样,这个味道已经作为一个烙印,能迅速唤起他脑海中关于车间的一切:雪白的烟支、高速的传送带、零件咬合时咔哒咔哒的轻响、所有机器一起运转时的轰鸣……

所有人聚集在红云红河集团大教室里参与培训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份新鲜感还犹然新鲜,“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训导还历历在耳,而今,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轨道。

在与机器的“对话”中修心

中国的制造业正在变革,从传统到现代化、智能化,这一切都依赖于新的技术人才。员工们身处改革的最前沿,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考核机制,都让她感觉到企业强有力的脉搏:它在改革,在进步。这种进步在方方面面,在细微处影响着所有人。

邵敬峰说:“曲烟让我认清了自己,让我知道我应该这样做,我还可以这样做。”进厂2年,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转化成一个职业人,思考能力、全局性思维、责任意识全面提高,而这些都来源于工作中的耳濡目染。

曾经,他开机时忘了打开胶桶的开关,导致不能黏合,烟条无法成型,邵敬峰不得不停机。查明原因后,他没有受到料想中的批评,车间领导反而特意“关照”,叫他思考原因何在。事后,他反思自己的失误,想起了厂里的“优秀操作法”。这个操作法或是一个视频,或是一个PPT,总结了车间里所有的优秀经验,加以提炼,成为一个标准操作法,目的就是让新工少走弯路,避免失误。自此,邵敬峰养成了一个习惯,开机前一定回溯“优秀操作法”,按步骤操作。

随着工作时间的积累和与厂里老师傅们的接触,他的看法变了:“工作内容很琐碎,又重复,但任何一个工序都需要大家的配合,不能只盯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从熟练到创新 对技能的追求就是对岗位的尊重:陈晓龙(左),乌兰浩特卷烟厂卷接包车间卷烟机操作工;邹凯融,昆明卷烟厂滤棒成型机主操作工。

配合,在昆明卷烟厂的尹馨晨楠的脑海中,会具象成2个人。那是车间里的一对夫妇,他们同开一台卷烟机,是尽人皆知的“夫妻机台”。车间里噪音大,说话基本靠喊。“这对夫妻特别有默契,男的看一眼,女的就明白问题出在了哪里。”她也曾天真地问过他们:“你们每天在一起会不会烦?会不会吵架?”

人是活的,机器是死的。这些刚从学校毕业的,刚从鲜活的花花世界里走出来的小年轻们,每天对着同样的机器,听着同样的轰鸣声,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他们会觉得心烦,会感觉到千篇一律的枯燥?李哲宇已经悟到了蕴藏在琐碎之中的道理:“工作就是简单的重复,干好平凡的事就是伟大。”

曾经,李子超也有过天真的想法,现在的他,显然更成熟、稳重。这个改变与他4年来不间断重复的琐碎的开机动作密不可分。在李子超眼里,老员工们对工作是忠诚的,他们与机器之间仿佛建立了某种默契,如同心灵感应一般。这种默契是他正在追求的,他希望自己也能像老师傅们那样,面对机器的“刁难”,却能做到游刃有余。

肖源的工作内容是弥补机器的不足——手动拣除机器无法剔除的杂质。在这道工序里,他悟出一个道理:人也是机器的一个“零件”。作为机器的延展,人的因素在机器的运行中占有重要份量,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裨益。设备的自动化节约了人力,使得他们得以将精力放在更重要和精细的地方;反之,人又可以成为机器的补充,总有一些事是机器无法替代人的。

这些也让肖源相信:操作机器,简言之,便是“事在人为”。目前,肖源正在师傅的带领之下,进行科研项目,研究如何提高压缩烟包经烟叶回潮机松散之后的烟叶质量水平。

从适应到熟练 对身份转变的认同让工作充满快乐:魏明(左),新疆卷烟厂卷包车间包装机操作工;蔡玲艳,会泽卷烟厂党群工作科员工。

操作机器,需要的是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人与机器之间的。这个过程对于高鲲鹏而言,就像与不同脾气的人打交道。熟悉了不同机器的秉性、脾气,就好比号准了他们的脉搏。实习期间,高鲲鹏是卷包车间的电工,与不同的卷烟机打过交道。“比如上盘纸时,有些机器的要求很‘严格’,双面胶的位置稍有偏差就会断纸,有些机器则比较‘宽容’,只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都不会有事。”去年12月,高鲲鹏调岗到物流科,负责信息软件的维护。现在,他正致力于摸清手中这套“物流系统”的脾性。

让心思“随心所欲”

李民始终相信,新进厂的这些年轻人拥有高学历,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他们是“见过世面的”。这些小娃娃们很聪明,一点就透。“新人的思维开放、活跃,思考能力很强。”在这一点上,他们带给厂里的影响是巨大的。李民说,原来厂里的QC成果,上报集团都很难,但现在不仅在量上有了突破,更达到了质的变化,有一些奖甚至报送国家参评。目前,会泽卷烟厂正在进行就地技改项目。“我们的技改指挥部办公室共28人,年轻人就有20个,是绝对的主角。”

张云飞也颇有感触:“很多课题中,都是老人出经验,新人出办法。”“老人”们经验丰富,有明显的个人风格,而新人们经过统一的培训,他们的操作更标准化。开放的思维让他们容易理解为何要做某种规定,也能更快地适应新标准的变化。梅云俊曾特地观察过几个青工机组的机长,认为他们的操作习惯更加规范。思路很清晰,遇到故障时判断时间较长,但修理时间很短。会根据工艺流程判断症结所在,学习能力很强。张云飞说,目前的任务,就是让新人们在规范的前提下“随心所欲”的开放思维。

很多情况下,老员工们依赖经验,这些经验通常只作用于个体本身,但新人则有更好的方法,这些方法更为标准化,更适应制造企业的标准化生产。

7月15日,天下着小雨,会泽卷烟厂的白媛萍在技改新厂区动力车间值班。一名职工打着伞碎步小跑而来,隔着门问了一句:“5AP(配电柜)有没有送电?”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来人又踩着雨水匆匆离开。白媛萍所在的变电站班组的一级配电柜里有300多个开关,分别对应着300多台二级配电柜,她是如何确认每一个开关所对应的是哪个柜呢?

在她之前,老师傅们靠的是经验,靠对设备的熟悉程度。白媛萍则动了点儿心思。今年年初,在师傅的指导下,白媛萍将班组所辖配电柜的所有开关与二级配电柜做了梳理,整理成一个表格,已经确认开关名称与实际使用柜对应无误的,表格中都做了标红处理。对应有误的,则在表格中做相应更改。这个表格,是她能快速确认某个柜是否送电的保障,也是整个班组快速回应设备使用部门供送电要求的保障。

新人进厂,除了带来更活泛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改变”本身。这个变,除了打破企业内部原有的平衡,改变企业的人员结构外,更促进了企业为应对这种变化而做出制度上的革新。红云红河集团团委负责人表示,目前,80后、90后的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推动集团发展的生力军,他们身上有着这个时代赋予的鲜明特征:文化水平高、竞争意识强、思想活跃,他们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和很大的发展潜力。眼下,迫于经济的转型压力,制造业正在谋求变革。创新、压缩成本、每一个企业都在竭力提高效率。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业的融合不简单等同于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改造,关键在于能否通过智能转型,培育出新的业态和模式。而这一切,都将依赖于技术人才。

近年来红云红河集团所聘新人的学历越来越高,学科背景越来越深厚,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出这个趋向。2013年7月进入曲靖卷烟厂的何孝强深知,应用统计学出身的他,一定能作用于现代企业需要的精益管理。他说:“如果有机会我会竞聘其它岗位,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在生产管理、品质管理中,通过数据发现并解决问题。”

变则通,通则久

一方面,处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企业正在努力革新自己以紧随潮流。当需要由“人手”变为“人才”时,选拔经过系统学习,具有强大理论知识和开放思维模式的技术型、专业型年轻人才入厂几乎是“顺应天命”。另一方面,年轻人身上具有的“变”性正在积极地推动企业的革新,无论是职工的精神、意识,还是生产制度。

管理者开始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给予新人方便,让他们尽快融入企业、投身生产,并产生效率。张云飞说:“红河厂近年来人力资源的压力很大,逼着让我们去想办法,让新人在最短时间内成长为合格的工人。”青工机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6月份,曲靖卷烟厂技改指挥部竞聘,杨剑锋的部门去了5个人。他认为,车间外,工人们可以根据个人所长有所发挥,车间内,他们也能走上职能、管理岗位,这才是理想的职业通道。如果没有大量的新人涌入,企业也无法做到如此的“花样百出”。

多年来,张云飞的思维被“师徒制”限定。但新人的到来带来了冲击,企业开始思考:称职的师傅有多少,每个师傅教的内容是否全面?类似于学校教育的“团对团师徒制”开始取代“一对一师徒制”,新工培训开始由原先的“私塾”向现代教育转变。“老员工年龄大,与新人之间交流会有代沟,思想交流很难做到无障碍,但新人之间可以。”

这个看似有风险的模式,最后证明张云飞思路的改变是正确的,无论在制度上,还是职工的心理上。

新鲜、活力,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这些特质在冲抵着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带来的惰性。新工们或许并不清楚,他们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已经给老师傅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危机感。他们活跃在每一个角落,也激发出老员工们曾经的热情与激情。

除了本职,年轻人的热情更体现在一切可以“表现”的地方。曲靖卷烟厂制造一部党总支书记尹峻说:“2013年、2014年的新人进厂后,制造一部在厂里所有的行政、党务、质检、文体等工作中全是第一,年轻人担了主力。”高宇会吹萨克斯、葫芦丝,会指挥乐队,邵敬峰会剪辑、会拍摄,李子超几乎参加了厂里、集团里举行的一切运动比赛……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或正在成为一线生产的主力。

下了班,信步在绿树掩映的厂区里,高宇仍能回想起当时在北京学校的毕业宣讲会上,看见红云红河集团招聘的红布标,看见云南家乡人时心底的那份熟悉和热切。站在青工机组的机台边,看着急速转动的传送带,听着机器的轰鸣,李哲宇的心也跟着跳跃:“我能感觉到它在不断的改变、进步。”

保尔·柯察金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或许让这些年轻人在红云红河找到归属感的,正是这份在将来回首时,得以“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的心。

(摄影杨赋 王峻峰 朱宝健)

猜你喜欢
红云卷烟厂红河
魅力红河 大美梯田
高中作文选粹
红河学院作品选登
红河书法作品欣赏
广州:吹响“红云”集结号
矿女
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在卷烟厂的节能应用分析
生存夹缝里的躁动
——《空中飞鸟》中红云的“高飞”现象分析
精益之路
简析如何降低卷烟厂空调的电能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