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玲
西安市第六医院 (西安 710015)
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64例
李君玲
西安市第六医院 (西安710015)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根据脾胃不和、脾胃气虚及脾胃阴虚产生的临床证候,分别采用“运脾”、“健脾”、 “滋脾”三个法则,根据临床表现分别采用曲麦枳术丸、启脾丸及加味益胃汤辨证治疗。对照组服用葡萄糖酸锌颗粒。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6.97%,高于对照组74.19%。结论:中医药在小儿厌食症治疗方面有较好效果。
小儿厌食症是小儿长期食欲不振或食欲减退为主的一类证候,是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是影响小儿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1]。对门诊64例厌食症患儿进行中医药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观察对象是我院于2011年5月~2014年5月门诊治疗的厌食症患儿, 共计64人入组,临床资料均符合小儿厌食症临床诊断标准。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其中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1~3岁23例,4~6岁9例;平均病程2.5±0.5年;治疗组运用中医中药治疗33例,其中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1~3岁20例。4~6岁13例;平均病程2.5±0.5年。两组分别在性别、年龄 病程 相关检查及其他基本情况上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目前厌食症的临床诊断缺乏统一标准。我院依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第九版《中医儿科学》中小儿厌食症的诊断标准: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见食不贪、甚至拒绝进食为特征,不同年龄阶段均可发病,1~6岁为多发年龄,我们选用年龄1~6岁厌食症患儿。病程有2个月及2个月以上时间食欲不振、食欲减退;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有不良饮食习惯和喂养不当史;相关体征如面色、体重、舌、脉等异常。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护理治疗,其中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国药准字H13021503)1~3岁,每次1/3包,3~6岁每次1/2包,均是1d2次,疗程1个月。治疗组采用运脾、健脾、滋脾为治则。脾胃不和型,临床表现面色不华、不思饮食、食不知味、拒进饮食、偶伴有胸闷脘痞、嗳气泛酸、精神尚可大小便基本正常、舌无特殊改变,指纹淡滞、脉濡缓。治疗健脾开胃,曲麦枳术丸加减:半夏、陈皮、枳实各4g、白术、神曲、麦芽各8g。重用白术健脾渗湿,用半夏、陈皮健脾燥湿,并神曲、麦芽消食和中,配枳实宽中下气,起到运脾通降之功能。脾胃气虚型,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厌食、拒食,或稍进食,大便不成形或夹有不消化残渣,形体偏瘦、易出汗。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而不显,脉无力。治疗健脾益气,启脾丸加减: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各10g,陈皮、泽泻、焦三仙、甘草各5g。方中人参益气健脾;白术、茯苓、山药、泽泻、渗湿健脾、陈皮燥湿理脾;焦三仙消食化积、和胃补中。脾胃阴虚型,厌食拒食、面色萎黄、皮肤干燥、形瘦口干、食少饮多、大便秘结、舌红而燥、舌苔少,指纹紫、脉细弱。治疗养胃滋阴,加味益胃汤:北沙参、石斛、麦冬、生地、玉竹各10g,生麦芽、生谷芽各8g,山药、莲子、乌梅各6g。方中北沙参、麦冬、石斛、生地、玉竹养胃生津,生麦芽、生谷芽消食和中;山药、莲子合用使得脾胃气阴得以双补;藿香醒脾气、行胃气,同时防止养阴药物滋腻而阻滞气机,从而达到气行津复的目的;乌梅酸甘化阴,清而不滋,养胃生津。用法与用量:上药将共细末,1~3岁,1次3g;3~6岁,1次4g,都是1d3次,1个月1个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食欲和食量均恢复到正常水平,面色有华,体重和发育正常。显效:食欲和食量有所恢复,面色少华,发育基本正常。有效:食欲尚佳,食量有增, 面色无华,形体偏瘦易于积食出汗。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临床疗效对比经过1个月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1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9.24,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
讨论 厌食症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故脾胃的运化受纳功能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2]。但其中的某些表象可以隶属于恶食、伤食、食积等范畴。小儿厌食症的发生, 多由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等原因,损伤了脾胃的正常纳化功能,致脾胃失和,纳化失职所致。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虚羸》指出:“脾胃不和,不能乳食。”《杂病广要》也说:“脾不和则食不化,胃不和则不思食,脾胃不和则不思且不化”。进一步说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或长期偏食,会损伤脾胃正常运化功能,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是发生的主要病机,故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重在运脾[3-4]。在良好饮食习惯的基础上,辨证论治,有脾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阴虚三个证型,采用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服药半个月基本就有明显的改善。说明中医药在改善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确切,并且明显优于其他的治疗方法。
[1] 谢晓丽.辨证论治小儿厌食症42例[J].陕西中医, 2012,33(4):447-449.
[2]何文华.健脾消食法治疗厌食症11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045-1048.
[3] 李小燕.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20例体会[J].光明中医,2010,25(7):66.
[4] 赖崇杰.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早报,2010,26(2):25.
(收稿2015-05-25;修回2015-06-30)
R256.35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30
主题词厌食/中医药疗法启脾丸益胃汤@曲麦枳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