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新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脑病科( 常熟 215500 )
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
姚建新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脑病科( 常熟 215500 )
目的:观察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黄芪15g组、30g组及60g组),并予常规基础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4d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改善程度与黄芪的剂量呈正相关。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补阳还五汤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补气活血良方,本研究采用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脑病科入院的120例缺血性中风(均符合气虚血瘀证的证候),年龄40~ 80岁之间,性别不限,起病6~72h以内。对照组:30例,男1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54.0±3.7岁;黄芪15g组:30例,男15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 55. 0±4.6岁;黄芪30g组:30例,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 56. 0 ± 3.6岁;黄芪60g组:30例,男14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53.0±3.8岁。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纳入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中风病及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非出血性中风;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神志不清,或有颅内压增高伴呕吐患者;由脑肿瘤、脑外伤引起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合并有严重心律失常、呼吸功能障碍等。
治疗方法所有入选患者采用常规基础对症治疗,包括: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国药准字J20130078)或硫酸氢氯吡格雷(国药准字J20080090)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降脂固斑等治疗,酌情予降压、降糖等针对病因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煎剂口服,基本处方:炒桃仁、大川芎、炒当归、川赤芍、干地龙各10g,宣红花6g,三组中黄芪分别为15g、30g、60g。每日1 剂,由我院制剂室统一煎煮(采用JHO724O/3001型煎药机、包装机)为真空包装袋煎剂,每剂煎煮成2袋,每袋200mL,每次1袋,每日2次,四组均在疗程14d时观察疗效。
疗效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IHSS ) 的减分率来观察及评判,患者入组后,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进行评分,计算方法:( 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 100%。 日常生活能力( ADL )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 BI) 记分法来观察及评判。临床疗效标准:参照1995年《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分率:减少91%~ 100%为基本痊愈,减少46%~ 90%为显著进步,减少18%~ 45%为进步,减少17% 左右为无变化。其中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为显效,进步为有效,无变化为无效。 ADL 评分:0~ 20分为完全依赖,25 ~45分为重度依赖,50 ~ 70分为中度依赖,75 ~95分为轻度依赖,100分为独立[1]。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的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采用χ2检验,P<0. 05 为所检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NIHSS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四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比较[n( %)]
ADL的评定治疗组的 ADL 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表2 四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n( %)]
讨论 脑梗死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其中气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因病机。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从而创立了留传至今的名方-补阳还五汤。王氏在用药上有独到之处,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配以活血化瘀之品,通经络以助气运。现代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具有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中的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K 值、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多项指标[2]。还具有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起到减少神经元死亡,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等脑保护作用[3]。因此,从古至今众多医家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研究通过不同黄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观察经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其改善程度与黄芪的剂量有无相关性,为临床实践应用提供依据。
本组研究经过14d的治疗,从四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可以看出,三个治疗组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而其中60g黄芪剂量组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个剂量组(15g、30g 黄芪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良方,其改善程度与黄芪的剂量呈正相关。但本案的病例较少,所涉黄芪的剂量不多。因此,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其中黄芪的剂量,以及与活血药的比例,有待从临床、实验等进一步研究、验证。
[1] 李江,赵雅琼,包晔华.基于混沌和替代数据法的中风病人声音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49(1):101-104.
[2] 张林军,刘军,常超,等.补阳还五汤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98-101.
[3] 韦家俊,李浩,廖小明,等. JAK2-STAT3通路介导肢体缺血后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12):1056-1059.
(收稿2015-04-20;修回2015-05-30)
R225.2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9.003
主题词 中风/中西医结合疗法黄芪补阳还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