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 刘 伟 孙晓旭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3)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实施快通道麻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周 丹 刘 伟 孙晓旭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3)
目的 探讨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实施快通道麻醉的可信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病例数分别为25例,A组采用快通道麻醉(使用瑞芬太尼),B组患者采用大剂量芬太尼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拔管时间、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和B组相比较,A组未有病例出现肺部感染,同时患者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也比较短,二者数据经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对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实施快通道麻醉,应用瑞芬太尼实施麻醉,可避免和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值得应用与推广。
快通道麻醉;芬太尼;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因心脏瓣膜病变者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再加上心肌受累重,易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肺动脉高压或者使其他脏器功能出现障碍等,因此手术麻醉风险大,手术病死率高[1-2]。本次研究择取了我院近年收治的25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实施了快通道麻醉,所获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1研究对象:所选对象为2011年9月至2015年2月到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全部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把5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病例数分别为25例。A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18~68岁,平均年龄为(46.74±5.63)岁;B组25例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在19~67岁,平均年龄为(46.71±5.64)岁。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和性别比例构成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性较好。
1.2方法:两组患者手术前均均肌注0.006 mg/kg的东莨菪碱与0.2 mg/kg的吗啡。进入手术室后,密切监测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以及心率,实施桡动脉穿刺置管对患者血压以及平均动脉压进行监测。A组患者麻醉诱导以静注的方式使用咪达唑仑(0.05~0.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瑞芬太尼(0.8 μg/kg)。麻醉维持中,以吸入的方式使用异氟醚,使用剂量为1%~3%,而后借助于微量泵进行丙泊酚的泵注,剂量为2~6 mg/(kg•h);在切皮和体外循环之前各追加0.05 mg/kg的维库溴铵以及0.8 μg/kg的瑞芬太尼;在构建体外循环以后停止异氟醚的吸入,持续泵注丙泊酚,根据患者MBP合理使用咪达唑仑,从而确保镇静效果;复跳以后以泵注的方式使用硝酸甘油与多巴胺,在停机以后使用短效肌松药,即0.5 μg/kg的瑞芬太尼和0.08~0.1 mg/kg的阿曲库铵,在使用期间可结合患者关胸时间对药量进行合理地增减;缝皮之前停止使用异氟醚,同时减少丙泊酚的剂量。最后进行机械通气,其中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次,潮气量在8~10 mL/kg,所吸氧气的浓度≥50%。B组患者麻醉诱导所用芬太尼剂量为5 μg/kg,其余和A组一样;麻醉过程中,切皮和体外循环前追加相同剂量的芬太尼,停机以后追加0.05 mg/kg的维库溴铵和5 μg/kg的芬太尼,其余均和A组一样。
1.3观察指标: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情况、拔管时间以ICU停留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拔管的标准为患者可保持清醒的状态配合、未出血、呼吸和四肢活动恢复正常、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通气符合要求。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对实验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比较检验,用卡方比较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芬太尼用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比较见表1,经分析可知,A组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有病例出现肺部感染,B组有5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比较()
组别 住院时间(d) 拔管时间(h) ICU停留时间(h) A组 28.4±8.8 7.8±3.2 25.2±7.4 B组 38.1±12.8 13.6±5.7 37.6±13.2
所谓快通道麻醉就是指借助于小剂量阿片类药物和短效麻醉药、肌松药、镇静药实施麻醉[3]。在本次研究中所用快通道麻醉法为小剂量的瑞芬太尼联合泵注丙泊酚、吸入异氟醚予以麻醉,瑞芬太尼作为超短效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可被组织或者血液中非特异性酯酶所水解,受机体拟胆碱酯酶的影响干扰小,可快速分布于体内各位置,清除快且不残留[4]。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快通道麻醉的A组和采用大剂量芬太尼的B组比较,A组患者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在手术期间患者心率以及血压均比较稳定,同时术后未出现肺部感染病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实施快通道麻醉,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丙泊酚以及异氟醚进行麻醉,可避免和减少肺部感染问题的发生,所获效果显著,可行性强且安全性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ICU停留时间,在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1] 谭义文,田毅,田国刚,等.瑞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快通道麻醉中的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406-408.
[2] 邴海龙,李华平,张新建,等.靶控输注丙泊酚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0):183-185.
[3] 曾庆玲.快通道心脏外科手术麻醉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5,(24):361-362.
[4] 杨洪生.瑞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快通道麻醉中的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35):189-190.
R614
B
1671-8194(2015)34-0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