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贝芳
新形势下国有施工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文/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贝芳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国有施工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培养复合型政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国有施工企业;政工建设
近年来,受到社会新思潮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效益优先原则和利益多元优级趋势的冲击,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大家愿意主动选择更有利于自身发展和生活相对稳定、安逸的工作,跳槽、人员流转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对企业稳定与发展非常不利。
(一)对政工队伍建设的认识有偏差。在“经营业绩、生产成本、质量压倒一切”根深蒂固的思想支配下,有些部门领导、基层项目部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此作为唯一考核标准,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导致基层队伍涣散、人心不稳等诸多问题。在国有施工企业上层管理中,相对注重党建、工团建设等思想政治工作,设置了较为完善的政工部门和培养了自有的专业性政工人员,但是对于基层建设中或在层级的落实中就出现了偏差,基层单位领导不注重和政工人员不作为使得基层思政工作成了“虚设”。笔者认为,企业队伍建设和凝心力的根应该在基层,发芽应该在基层,由此引起了员工意识形态出现偏差,企业人员流动性增大。
(二)政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偏弱。在调研中发现,施工企业相当一部分政工干部是由工程技术人员兼职,个别领导认为政工师是“打杂”的工种,谁都能胜任,整理资料,应付上级检查,或者负责管食堂、勤务、卫生等后勤的琐事。此外还有部分政工人员,不善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导致工作方法单一,不受职工欢迎。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国有施工企业大有“能说的不会写”“能写的不会说”的情况,造成了“推拉上岗”“勉强为之”等局面。这些新情况的出现往往导致工作推动不了,工作支持度不高,对企业制度、文件讲不清摆不透的现象时有发生,削弱了政工干部的感召力和威信。
(三)政工工作定位不准。有些国有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不准,职能作用发挥不好。目前国有施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在党建工作和工团服务工作上,单线发展反映出政工部门或岗位责任,与经营生产的管理岗位责任界限较为明显。真正体现企业中心工作显示价值的是经营生产管理岗位,使得政工服务的显性作用得不到体现。特别是年轻的基层政工干部,由于上任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开展工作时放不开手脚,对队伍建设中暴露的问题不敢管,监督管理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所以政工就需要根据实绩性目标找准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实现工作的实际价值。
在市场化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国有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性职能在逐步分离,日趋凸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的性质,职工的价值观需求呈现由单纯状态转变为多元化的趋势。政治工作被要求为企业生产经营做好服务,为确保企业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提供精神动力。因此,分析国有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未来定位,我们认为必须要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建立与之匹配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组织结构与资源配置方案。比如加快政工系统与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融合。在规范的企业管理概念及其职能分配中,思想政治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职责可以分别细化到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流程中。就目前思政岗位单线分列很难出现显性绩效,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会被认为是“虚设”。或者是就行政岗位职能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宣传、稳定队伍建设等政工工作职责充实进去,将政工工作效果有隐形走向显性。
国有施工企业当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形势要求政工干部不仅要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还应主动参与到企业经营生产和现场管理当中,直接为企业和员工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努力成为素质高、作风硬、懂生产、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对于现在的专职政工人员,应该深入经营管理工作中,例如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咨询管理、行政管理、公关危机应对等,协调内部问题和外部事务,包括维稳、处理矛盾、公务接待等,有效缓解行政职能的压力。
另一方面,对于兼职政工人员,公司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和培养。特别是要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上有所思考。例如以说理的教育形式。这类形式,灵活机动,针对性强,解决问题及时,收效快。有企业运用党建微博微信、企业报、内网、党建宣传栏等多种载体进行宣传。还有单位建立纪委书记约谈制度、党支部书记谈话制度,设立心理咨询室等,特别是在思想困扰、情绪波动时找谈心,进行心理疏导,体现人文关怀。
例如形象化的教育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通过举办书法、绘画、征文等比赛和挖掘闪光人物、先锋人物等来传递正能量;有通过建立道德讲堂、廉洁文化节目展演等多种形式建立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感。在这个基础上,企业也加强了阵地建设,建设图书室、活动室、民工学校等五小设施,便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今后国有施工企业政工队伍应本着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原则建设;采取双向培训、双向轮岗、双向任职的办法,培养既懂政工业务、又熟悉经济管理的政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