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外貌描写,让文章靓起来

2015-10-30 03:01潘永梅
学生之友·最作文 2015年7期
关键词:罗敷特写镜头清洁工

潘永梅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主要是指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神情、姿态、风度等。把人物外形的这些特征描写出来,就是外貌描写。准确而适当的外貌描写,可以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性格更突出,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从而也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细致描绘,做到定格特写

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特征,做具体细致的描绘,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大雾中,隐隐约约看到前面一个橘红色的影子在动,慢慢地,他的样子清晰起来。一身清洁工人专有的工作服更加显眼了,还戴着一顶同样显眼的帽子,嘴上戴了个白色的口罩。他拿着竹扫把,低着头,专心打扫着地面。我从他身边走过,他抬起头朝我微笑。我看到他眉毛上挂着晶莹的水珠,都变白了。我想他一定是在大雾里工作了很长时间。”在这段对一个普通清洁工人的外貌描写中,由远及近,再给一个特写镜头,使这个人物形象丰满有层次。

二、抓住特点,做到人各有貌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这里所说的画眼睛而不要画头发,就是指要抓住特点。人物的外貌千差万别,两个人长得再相似,也会有不同的地方,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个千差万别。所以要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是面面俱到。

只要写出了特点,你笔下的人物就会变得神气活现。如一位同学写老师:“王老师总是以一种时尚靓丽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她的头发很神奇,总是可以变换出不同的发型,有时候配上一个小小的蝴蝶结,有时候夹一个发夹,还有的时候会结成一个蜈蚣辫。她的衣服多得数不清,每天都是不一样的,随着衣服的不同,她提的包包也会不同。”有个学生写妈妈:“妈妈今年三十几,别看她矮矮胖胖,力气可大了。她出门时总是会带一个小小的‘百宝袋,里面装着钥匙、手机和钱……她从不带钱包,因为她怕带多了钱就花掉,但是她的‘百宝袋里却总是装着一个可以收缩的环保购物袋。”王老师的发饰、妈妈的“百宝袋”是不是给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增添了一些特色呢?

三、议论抒情,做到情感描绘

和以往的纯客观描写不同,如果作者在记叙、描写中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插入了恰当贴切的议论和抒情,人物就会更加生动。

比较一下这两句话的效果:

A:肥胖的脸,近视眼。

B: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带有情感的描绘就把人物写活了。

比如以下两段的描写也充满了情感:

A:同桌的眉极浓,如同墨一般的黑。倘若他发起怒来,横眉冷对,势过张飞。人常说眉毛粗黑的人性格凶暴残忍,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极为和善,见人总是笑脸相迎。

B:他整天都乐呵呵的,好像不知道痛苦二字怎么写。他见人就问:“Are you happy?”如果你回答:“yes!”他会很满意地一笑,好像在分享你的快乐。如果你回答:“No.”他也会笑着说:“Why?人生就应该快乐!”搞得很像哲学家似的。

四、借用其他,做到侧面衬托

直接描写抓住了特点,让人感到贴切逼真,但我们还可以把镜头移开,对准他人或他物,让外界事物充当最佳配角,以期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比如《陌上桑》中经典的段落:“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对罗敷的描写,写观者的反应,以此烘云托月,衬托罗敷的光彩照人,真可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五、善用修辞,做到强化效果

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导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表达,只有一个动词表示它的行动,或只有一个形容词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即这个动词或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满足于‘差不多……”在众多的修辞方法中,比喻、夸张、排比、引用等会经常使用。巧妙精确的修辞会让你的文字插上彩色的翅膀,流转出绚丽的色彩。

比如“他有一双长长的腿,加上长长的双手,远远看去好像一根穿了衣服的电线杆。”一句话,就简简单单地描写出了他“高”的特点。“弟弟总是活蹦乱跳的,经常在客厅开运动会。地板上堆满了积木,好像菜市场。”写出了弟弟“顽皮”的特点。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858农场学校)

猜你喜欢
罗敷特写镜头清洁工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判断:哪位洗得快
清洁工
环境清洁工
陌上桑
浅谈特写镜头在电视专题片中的作用
穿越幽暗的隧道,世界重见天光
特写镜头
桑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