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通常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表达形式,具有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的功能。那么中学生如何运用好语言这门艺术,为自己的写作服务呢?
一、语言要有针对性。“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本意是指在处世为人上要圆通。借用到作文中,即是指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环境(时代背景与现时场合)、思想主题,语言要符合文体,也就是说“写什么文,用什么语言”。如记叙文,要内容具体,形象生动;说明文,要条理清晰,明白晓畅;议论文,要有理有据,逻辑严谨;应用文,要明确规范,朴实简练。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针对说话的对象及受众群确定说话的内容。语言既要符合说者的身份,又要适应听者的身份。
二、语言要有实景性。“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由于每一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同一人物,因所处的环境不同,说出来的话自然也要对应此时此刻的场景。例如本期所刊文章《初夏的校园》,“初夏”锁定了季节,“校园”限定了场所,于是小作者抓住初夏校园(由晨曦到午休时段)的景致变换,抒发莘莘学子的爱校之情。语言表达及谋篇构思上,具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之神韵。时光流转,季节变换,露珠灵动,太阳微笑,杨柳依依,花香幽幽,林荫寂寂,美不胜收……这一切,为篮球场上的跃动蓄足了势。以静衬动,动静相得益彰,形成强烈的视听效果。创新之处,摒弃了朱文中“淡淡忧伤”的情感基调。情与景的交融,突出新时代少年学子“心花怒放”的勃勃生机。
三、语言要有鲜活性。语言是有生命力的,是活着的语言。一篇好文章,除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外,语言的鲜活、生动尤为重要。例如,卢子越同学在《鼻涕虫,说声谢谢你》(本期所刊文章)中,采用拟人修辞格,对鼻涕虫绘形状貌:“软如蜗牛的身段……这可是我们女生人人梦寐以求的呀!”栩栩如生,犹在眼前,写活了“我们”与“你们”(鼻涕虫)朝夕相处中所发生的故事: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上演着一场假面舞会。“你们”粉墨登场,“我们”尖利嚎叫;“你们”无孔不入,扰乱了“我们”的生活,考验了“我们”的耐性,终因忍无可忍,采用科学的手段,驱逐、杀戮……其观察细致,笔触细腻,生动再现了科学杀戮的过程。语言风格上,活泼而又不失诙谐,亲切而又不失感性,能够触动读者心中最柔软的神经。
四、语言要有感染力。一篇文章是否具有语言艺术的魅力,运用正话反说等修辞手法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尹杭同学的《怎一个“牛”字了得》(本期所刊文章),本是一篇“纠错”小品文,作者却巧妙地隐藏了这个意图,采用反话正说、正话反说的修辞手法,即运用实际上的意义跟字面意思正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情达意,在文章中取得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且无不直指“牛”人错字连篇的病症与病因:记忆力差,主观臆造字词,异形同音字混淆乱用,望文生义不求甚解,一心二用,提笔忘字等等……警示读者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以引起疗救的可能。标点符号,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双引号的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文中的“超强”“超好”“超转”“谦逊”“精彩”等词,既否定了“牛”人并不具备的能力,又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把一篇批判、声讨的文章写得风生水起,引发了阅读的“快感”,大有酣畅淋漓之感。“牛”人的种种错误,恰恰是我们在今后作文时应力求避免出现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是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艺术。写作技巧上,针对特定的对象、场景,使用鲜活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叩动心弦,引发共鸣。行文中,根据写作的需要,注重锤词炼句,诗意表达;巧用正话反说,出奇制胜;善于拟人状物,生动形象……皆为语言追求的至高境界,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体现出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
(作者单位:辽宁省锦西工业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