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霞等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这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对高等职业院校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更应该贴合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切入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51-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社会岗位的计算机操作的普及,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和标准,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高校公共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这门课程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而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设计、实践操作还是技能考试,都应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后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适应社会需求,实现教学与职业的快速对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根据市场的变化而改革教学模式。
一、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操作的课程,不仅仅需要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笔者对一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调研,分析总结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基础上,教师职业教育思想还需进一步转变
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适应岗位需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有岗位需要的岗位职业综合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还处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上,需要尽快改变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一步转变职业教育思想,贴近职业需求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对计算机操作的需求脱节
由于教师对于目前社会各岗位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了解不够,采用的教学实例和教学模式没有及时针对市场需求在教学上做出相应的更新。
3.在教学过程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思想
目前实践操作环节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示范讲解操作为主,学生再模仿操作练习,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实践操作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没有真正参与到实训过程中。
二、教学改革实施要点
1.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构建突出实践操作教学模式体系,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中,将系统化实训项目充分融入到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在高职院校中,应着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主线,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相比以前普遍采用教师先进行知识传授再布置实训任务的教学方法来说,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都要高出很多,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容易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取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牢固。
2.构建第二课堂,开阔学生眼界
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学校还可以通过构建第二课堂,如开展计算机知识讲座,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前培训,计算机技能大赛来扩展学生知识面,开阔眼界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3.深入市场调研,紧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精心设计案例库
担任计算机基础的教师应该经常针对岗位需求做市场调研,掌握最新的岗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及结合各专业不同的就业需求设计多个实用的实训案例,形成了案例库。这些案例中既有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可以做实训项目的实例,也有因为考虑到学生入学基础差异性,如一些来自于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条件所致在大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计算机基础较差,所以案例库中有最基础简单的实例适合这类学生实践操作,巩固基础,循序渐进。同时对于一些来自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的学生,因为经常使用计算机,接收新的计算机知识较快,所以案例库也有相对较复杂的实例可供这部分学生扩展实践。案例库还可根据市场调研结果贴合市场需求随时更新,动态扩充,学生在操作具体实例时,就可以进入实际工作情境,更加贴近岗位能力的需求。
4.深化计算机教材改革,突出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材应突出它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根据理论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应以技能训练为特色。最好能组织本校教师结合市场需求和本院生源特点编写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自编教材,教材内容要适应岗位需求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基本要求。
三、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改革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和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创新、探索及总结,重视实践教学,让职业教育真正贴合职业需求,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吴绪福,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科学咨询,2007年第24期
[2]王勇,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发展,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