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转型实际,针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的探索,提出一种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优化物流管理专业方向模块及课程;在过去校企合作“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实践模式基础上,继续深化合作,形成“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企订单班培养”的校企双主体实践模式,并深入新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阐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关键词】高校 物流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
【Abstract】Combining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s hig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aiming at the reform of college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xploration, and put forward a kind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university?鄄enterprise cooperation double subject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 on “professional + foreign language + modern skills\” train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demand to optimize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direction and the cours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past practice outside the “Campus training + Off - campus internship” practice mode, on the basis of deepening cooperation, formed “Campus training + Off - campus internship+ School & business class order” of double subject practice mode between colleges, and further elabor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w mod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ultiv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
【Key words】University;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Double Subjec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16-0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环境下,现代物流业将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产生大量的物流人才需求。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为了适应新环境的要求,要求物流教育也要不断优化改进,为区域经济培养所需人才。而作为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探讨如何结合社会需求、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对于解决我国物流人才短缺问题,缩短与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的差距,为振兴我国物流业贡献力量。
1.校企合作培养物流人才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及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一方面是企业对物流人才求贤若渴,但物流人才缺乏,特别是物流高级人才难求常令企业着急;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也逐年增加,同时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就业感到愈来愈困难。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部分校企合作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根本措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上,要求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提出要“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就是要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优势,采取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技术工人素质的要求,快速提高高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有效缩短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使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紧密对接。因此,校企合作是推动高校发展改革的根本制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精神,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做出部署,要求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需求导向、分类推行,顶层设计、综合”的原则展开转型工作。试点高校将从校企合作、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2.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双主体”,是指企业和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二者结合即校企“双主体”。此“双主体”在合作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共赢关系是校企“双主体”关系的本质所在。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双主体”的合作项目是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双方由原先的松散合作关系转向深化合作关系,“双主体”均以联盟主体的身份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如在需求方向分析、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模块优化、实践课程的优化与开发、实践课程教材编写、教学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建设、考核方式优化、学生技能( 设计、作品) 竞赛、就业指导等,“双主体”优势互补,实现人才与社会需求的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共赢局面。
3.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总体设计
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结合西安翻译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物流学科的特殊性,在“专业+外语+现代化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根据社会需求优化物流管理专业方向模块及课程;在过去校企合作“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实践模式基础上,继续深化合作,形成“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企订单班培养”的校企“双主体”实践模式,并深入课程改革、过程考核改革、教材改革,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
4.物流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措施
4.1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课程建设合作化
课程建设合作化体现在校企双方合作进行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的评价等。要求企业较早地介入学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合作,实施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发;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合作开展专业教育、教学和培训。如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陕西顺丰速运合作,成立了“顺丰订单”班,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与陕西顺丰速运共同参与理论课程教育,陕西顺丰速运分阶段实施认知实习、项目实习、顶岗实习,最终考核通过、有就业意向的学员可直接进入企业就业。
4.2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课程结构模块化
模块化结构更有利于知识、技能体系的合理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课程模块化是将对实现养目标有重要作用的各学科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内在的逻辑整理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单元,相关单元组合成同一模块,不同模块组合成不同目标的课程,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为“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方向模块+订单模块+实践模块”六大模块。模块组合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可以实现专业方向的调整,实现教学内容的推陈出新,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4.3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化
课程教学采用灵活的“校企合作、师生互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在校以理论学习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用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强化学生技能,增强动手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订单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行业专家给订单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最新业务知识,开展技能培训,介绍企业文化,学生走出校门到物流企业去实习、实践;组建特色班,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变“以产定销”为“以销定产”,是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可实现人才数量、质量上的按需培养,其过程中的双向培养,就业上的“绿色通道”培养,使毕业生真正适应企业、行业的需求,同时有利于校企合作建立起长效机制,更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西安翻译学院从成立开始就加强多种形式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用性,促进了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学生、学院和用人单位的“三赢”效果。
4.4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下“双主体双师型”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工作的保证,培养“双师型”的教师,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校外导师,更好地利用校企双方的人力资源,调动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教师走进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也是实施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方面。
通过国内外高校进修培训、“双师型”职业培训、企业培训等方式,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便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引进校外专家作为客座教授,帮助高校自身教师和学生开拓视野、了解行业发展、了解前沿管理理念与技术等方面,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引进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际业务组织和操作能力。
4.5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考试+考查”的考核方式,采用“考试+考查+过程考核+实践考核+企业反馈+家长反馈”灵活客观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综合的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考试”和“考查”方式评价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过程考核,利用社会调研、课程设计、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价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实践考核,了解实训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企业反馈和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社会中的认可程度。
5.结论
总之,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培养掌握物流系统化管理的专业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探索,必须在社会、高校、企业多方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期望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海英,严中华. 双主体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企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 物流技术,2011,( 7) ,224 - 226.
[2]郑克俊,于桂芳,关冬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5(35):242-244.
作者简介:
孙艳(1983.5.25-),女,汉族, 2008年7月硕士毕业于长安大学,硕士,现在西安翻译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任教,讲师,物流管理教研室主任。多次获得“西安翻译学院优秀教师”“西安翻译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发表《高速公路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等论文十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