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芬
【摘要】学校是育人的摇篮,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主角”,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是通过班级活动落实到每个学生,并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教育效果。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者。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加速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展现学生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班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86-01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班级工作的直接管理者,直接责任人,是做好班级管理的关键核心。怎么做好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而小学生比较小,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小学班主任更应重视班级管理。
小学时期,学生都爱玩爱闹,有的学生会比较听教师的话,遵守学校纪律,努力学习等等,有的学生却也非常顽皮,不服管教,偶尔会出现迟到早退等情况,对于这些情况,教师不仅要有耐心,还要有智慧,当教师有耐心,就会对班里的学生更加关心,当教师有智慧,就会对工作进行有条不紊地处理,所以,教师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因素,也要考虑到自身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
一、以身作则,充实自己
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要不断地学习,要不断地充实自己。班主任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表现,聪明的班主任,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对班主任不仅尊敬,而且信服,这对班主任管理班级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平时,班主任也要经常充实自己,这不仅仅只是体现在知识上,还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一个知识渊博的班主任,当学生有不懂的事情询问时,教师要做到能清晰地向学生讲解,这带给学生的是更为重要的财富——能力。
二、严格与放松
小学生大多自制能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思想尚不成熟。这就要求班主任制定一些严格的制度,并在工作中认真执行这些制度,做到一丝不苟。但“严格”应是动之以情,应是疏导帮助,应是爱的升华、“放松”是指在教育对象一时不能接受教师“严格”规定的情况下,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说服学生,使其晓之以理,心悦诚服,知理自律。事实上,一个班的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也不会始终以“恒速”前进,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班级的管理需要学生的配合,而学生意识的培养对班主任管理班级是非常有效的,不管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还是教师工作的角度来看,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会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效进行。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生学习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学生参加教师组织的活动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参与管理班级中的事务。因此,班主任在平时要刻意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在学习上尽量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多地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
四、经常与家长联系
教育学生,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很重要,学校与家庭的相互配合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作为家长是非常清楚的。但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家长并不一定了解,所以我经常以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相互告知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共同配合教育管理学生。我家访时不是一味的告状,而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给家长交谈学生在校的情况,以争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配合探讨教育管理孩子方式方法。
五、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
全面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是进行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需要。班主任在不断的总结中,可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吸取相应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我国班级授课的制度下,要求班主任能够全面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学会关心,这就使得班主任的工作较为繁重,但是只要班主任能够本着一颗爱心,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去完善自身的水平,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这样才可以在班级管理中作出非常出色的成果,并且游刃有余。
总之,班主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心中拥有太阳,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是班主任的愿望,把愿望变成现实,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实实在在地去做,肯定会经营好一个班级,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沈清峰.管理有方法,真情最为佳:谈谈我眼中的小学班级管理[J].学周刊,2013(15).
[2]张义. 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点滴体会[J]. 考试周刊,2012,2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