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锋
【摘要】传统教学中,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课堂的从属者,是被动参与者。而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端正教育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学生主体参与型课堂,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本文将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对当前初中数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模式的几点策略,希望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主体性 主体参与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53-01
新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吹进了沉闷的课堂,为教师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育理念,而如何落实这些科学的教育理念,以此指导教学,便是教师应该着重思考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要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遵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地促进学生发展。
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要求,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可以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教学动力。
1.可以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
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智力因素参与,还需要非智力因素的保障。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却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因此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障。而学生的主体参与则涵盖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可以充分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二者和谐共振,共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可以形成强大的教学动力
教学动力论认为,教学活动的双边性决定了教学动力是由教和学两方面参与者的动机共同构成的,单方面的动机不可能形成强大的教学动力。而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做法往往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的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被调动起来。而主体参与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数学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依然是缺失的,尤其是在乡镇初中,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践行没有落实到位,加之学生性格相对内向,缺乏质疑精神,一味听从教师安排,对于数学的学习通常是以教材为本,以教师为准,课堂上的主体参与性较低,课堂气氛相对沉闷、闭塞,因此乡镇地区的初中数学教学通常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模式
教学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课堂应该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体性。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将课堂交给学生,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模式。作为一名乡镇初中数学教师,笔者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得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1.增强课堂趣味性
要想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使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首先要增强课堂趣味性,使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才会逐渐由“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进而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增强课堂趣味性,可以通过讲故事、设悬念、做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实现。比如,在解方程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立遗嘱”的小故事。一位数学家在妻子怀孕时立下了一个遗嘱:“如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到三分之一。”不幸的是,这位数学家立完遗嘱后很快就去世了,后来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对龙凤胎。那么根据数学家的遗嘱,遗产应该如何分配呢?听到这个故事,学生求知欲立即被激发,从而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纷纷开始帮数学家的妻子计算,课堂趣味盎然。
2.提高课堂互动性
教学活动是双边性的,不仅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教师主导下的课堂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教学双边性发展呢?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课堂互动性,为学生创设互动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互动中实现主体性的发挥。互动性的提高也有许多途径,比如提问、竞争、合作、游戏等。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时,教师要求学生同桌间进行折纸活动,一人对折,再对折,一人记录对折的次数和每次对折后的层数,一直到无法对折的时候。然后请学生观察对折的次数与层数,研究规律,并推断出假如纸张足够大,那么对折n次后会有几层。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发了兴趣,又在教师的提问中激发了求知欲,在同桌之间的合作中互相探讨与研究,很快发现了规律,得出了有理数乘方的书写形式。这样的互动合作学习方式能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3.强化课堂开放性
所谓“开放”,是指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数学活动开放、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开放、师生之间的关系开放等几个方面。只有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开放教学中的所有因素,才能使学生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展开思维活动与学习活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教学理念落后,乡镇教师在教学开放性上略逊于城镇教师,导致乡镇学生思维固化,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为此,乡镇教师应积极探索,利用乡镇资源强化课堂的开放性。比如,学习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相关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拿来苹果和土豆,在课堂上进行随意切割,看谁切割的多边形最多。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切割出正方体、长方体、三角形。教师让学生总结规律,最少几边形,最多几边形?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边观察正方体边思考,很快就得出了答案。教师也可以创新课堂形式,对于一些非重点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之后以“小老师”的身份讲授给其他同学,教师则进行补充与优化,如此一来,学生会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享受角色变化的喜悦感。课堂的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师生关系作为其中一个因素,也应得到优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开放、合作、共促的关系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三、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精心的研究和设计,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让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为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尤其是乡镇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遵照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懈探索开放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出发,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学生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和学新.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性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1)
[2]李振江,安俊凤.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绥化师专学报,2001(04)
[3]胡克娟.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实施建议与策略[D].首都师范大学,2006
[4]叶政,徐青红,徐竹芬.新课程改革与数学开放型题教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