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棋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谈城区景观改造中的可持续发展
林棋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变化速度也是让人应接不暇,大大小小的新城区、新商圈、新建筑出现在城市之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与这些相对比的则是老城区中的传统商业和老旧的传统建筑。为了不断的适应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为了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正在不断的有老城区被重建和拆除,从而也造成了城市资源的破坏,城市文化的遗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关键,作为设计师应当要从可持续发展这个方面入手,在城区景观改造的过程中既能够将城市资源、城市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又能够解决因为人口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紧张的问题。
城区景观改造;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城市文化传承
何为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最初这一理论多被运用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问题上,而沿用至今已经从单纯的环境保护、生态资源保护领域发展到经济、文化等大大小小各个领域。
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一个城市也是如此。若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应用到旧城区景观改造之中就可定义为: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保留旧城区的文化环境元素,又要在使用条件、功能和审美等方面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在城区的景观改造中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1)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提供人类居住的场所,所以城市必须需要良好的可生长的自然环境。谈到景观,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就是植物,一方面植物景观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亲切感,另一方面大量的绿色植物使社区景观充满生命力,净化空气,提高生活质量。而在改造过程中则要面临着原始植物的去留问题。这一问题则要考虑到众多的因素,植物的分布应该与规划后的城区建筑、城区道路在空间上相适应融合,植物的外观应该与整体景观相搭配、融为一体。
无论是原始植物还是新增植物,最好的选择就是当地的本土植物,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完全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状态好,存活率高,为城市增添活力也为日后植物的养护减少了不少的开支。对于那些不可再生,维护成本较高及不再符合现代审美要求和城市景观需要的原始植物在尽量保护原始植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移除。充分利用好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原始植物景观,切勿用人工美化来代替自然景色,在景观改造的规划阶段,对于原始植物的去留应该是把植物放在主体的位置,在以最大程度保护植被的原则下对植物进行修剪和重新配景,而不是为了改造而去破坏原始的植物,必须尊重人对自然的情感,勿违背了我们最美好的初衷。拆除和拔除不如好好利用其优势,配合新建的植物景观将审美与功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又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家园,随着当今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随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和欲望也慢慢的提高了,渐渐明白只有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才能建设出更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而城市文化也成为了城市竞争的重要因素,城市竞争不仅仅只是经济实力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说被赋予的精神文化力量的竞争。
城市文化的主要内容包含了人们的衣、食、住、行、语言和休闲娱乐等几个方面,而与城区的景观改造有着密切关系的就在“住”这一方面,它又包括了居住环境、建筑、居住习惯等。
城区的精神文化影响了城区景观改造中的设计理念的形成,要想更好的将一个城区的文化传承下去,走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城区改造的过程中有取舍的利用原始景观,可以适当的保留利用原有的景观资源,不必完全的拆除舍弃,列如古城墙,桥梁,廊道之类的原始景观。保留城区的标志性景观和建筑,这样不但可以节约资源保留下旧城区的精神文化,也留存住了居民对城区的美好记忆和精神寄托。
景观的改造也必然需要新建,如何挑选文化的符号元素成为了关键,文化符号元素不仅要贯彻到整体景观做到完整统一,而且还要表达出这一城区所呈现出的或是说所继承下来的文化精神,做到可持续的继承发展。景观的造型,路线,导向设计,都可以作为城区文化元素的重要表现形式加以设计。
从原始的景观改造到新的城区改造完成,经历了从新建到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景观与原始景观二者相融合,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新的景观可以在功能审美上为原始景观增加效果,原始景观也在新景观中的到发展和延续,做到文化的传承。
城市在不断的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运用到城区景观的改造中,做到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可持续。一方面通过可持续发展对旧城区景观的改造和再利用来减少城市负担和土地负担,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增加旧城区的土地利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可持续发展将城区的文化融入到城区的景观设计之中,尽可能的保留历史发展给城区乃至城市所留下的精神“烙印”。所以,要发展就必须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TU984.12
A
1005-5312(2015)08-02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