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的崩溃与重建
——评园子温《纪子的餐桌》

2015-10-29 16:41张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纪子园子餐桌

张钰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现代家庭的崩溃与重建
——评园子温《纪子的餐桌》

张钰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日本电影导演园子温自编自导的作品一贯具有强烈的风格和异色的内容,通过电影《纪子的餐桌》,他确立起个人导演风格与主题倾向,关注现代家庭的破裂与自我人格的构建,并将希望寄予日本年轻一代。

日本电影;园子温;现代家庭;去主体化

园子温是本世纪以来十分活跃的日本电影导演,其编导的作品具有强烈的风格和异色的内容,颇受到欧洲电影节青睐。2005年《纪子的餐桌》,着力于刻画家庭关系,风格较温情内敛。《纪子的餐桌》不是园子温口碑或票房的最高作,却是他重要的创作转折点,他自认在此之前一直探寻自己电影的风格和人物的特点,经过这部电影才终于找到。①

一、打破家庭,逃离家长

17岁的女孩纪子一家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但表面的温馨无法掩盖女儿与父亲的紧张关系。在名叫“废墟”的网站上,纪子结识了网友“上野站54”,离家奔赴东京。几个月后,54个在“废墟”上结识的女高中生手拉手跳向了飞驰而来的列车。妹妹由香也离家出走,母亲自杀,家庭陷入崩溃,父亲不得不来到东京,寻找女儿们的下落……园子温的电影往往就是讲述一个家庭的破裂,让故事走向超乎想象的深渊。

为什么一定要逃离家庭?因为在园子温电影中,家庭令人窒息,万恶之源就是父亲。《纪子的餐桌》中的父亲是个老老实实的好人,孩子并不憎恨他,观众甚至喜欢他。但不管父亲是邪恶还是善良,在园子温看来,作为家长一定会控制家庭成员,也必将被孩子反抗、推翻。纪子离家出走的那夜,父亲喋喋不休地教育她不要去东京上大学,无言的纪子眼光落在被父亲折起来丢在烟灰缸的橘子皮上——橘子皮消弭了父亲的力道,逐渐恢复原形。父亲的教诲不也是如此无力?他要左右孩子的意志,却无法束缚年轻的生命,只会引起反弹。纪子默默用脑中的呢喃自语盖过了父亲的声音,两代人之间无法沟通对话,家族在破裂前已是貌合神离。在公园,一家四口拍下合照,两个女儿脸上满是不耐烦;母亲把合照绘制成一幅画,画面上女儿们的表情却被改成笑脸。家庭就像一幅被伪饰过的画,幸福祥和只是虚假的装饰品。孩子想逃出这画面,家庭的瓦解由此开始。

现代生活的冲击加速了家庭的崩坏。网络的出现打开一扇窗,大都会东京截然不同于家乡小镇,令少女纪子神往;虚拟的交流使她认为在东京有许多可以沟通的朋友。到了梦寐以求的城市,女孩们大喊要做东京的主人,可在东京场景几乎都是内景,生活空间变得逼仄许多。纪子追求的自由只是幻影,她失去了故乡的晴空和自由空气而浑然不觉。

二、个人的“去主体化”历程

纪子走出东京车站时,扯下绿色外套上的红色线头,斩断了与过去生活的联系。红色、绿色指示灯遍布的东京车站就是她生活的分水岭,正值圣诞节将近,深夜人潮涌动,陌生的环境令纪子茫然无措,即便如此她也不愿回到那个暖色调的家里。几个小时前,她还闷坐在暗红色的餐桌前,听着父亲的教诲。红色与绿色成为一组对比:一边是暗红的父亲的餐桌,是安全平稳的传统沿袭,看似温暖实则沉闷压抑;一边是执拗的纪子的绿色外套,样式难看,却是少女自己选择的,是新鲜的叛逆力量。背弃了家庭的纪子加入上野的“出租家庭”公司,应客户要求扮演其家人,一起表演出完美的幸福家庭。放下曾经的社会角色,投入各种新角色,产生的游戏感和满足感渐渐使人麻痹。扮演的极致是彻底掏空自己,服从他人的指派,不加选择地接受一切符号性委托。最后完全丧失主体的能动地位,仅作为置身事外的表演者存在,乃至扮演被牺牲、被杀害的角色——这就是彻底的“去主体化”。

三、浴血重生,爱与死是生命的救赎

主人公偏激地出走,偶遇神秘的邪恶组织,或迷失于邪教,或沉沦于情欲,失去自我……这是园子温电影常见的情节模式,源自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奥姆真理教②”的影响,以及导演个人经历。把主人公从睡梦中惊醒,一定要付出血的代价——影片结尾是园子温继承于B级片传统的大撒血浆,也是电影高潮必需的释放。父亲努力让一切回到从前,那个他可以理解和控制的样子,最终似乎如愿以偿:四个人在餐桌前达到了幻想的和解,重建起四口之家,但这不也是一场表演?醒来的纪子与青春作别,接受平凡的生活;小女儿由香却穿起纪子的绿色外套,扯下线头,踏上了自己的路。电影以一个少女的出走开始,以另一个少女的出走作结,生命就是这样一个圆圈,不断循环往复。

同样是铺着榻榻米的日式建筑场景,园子温总是使用动荡不安的手持摄影,不时以特写逼近人的极端情绪,明艳的色调更凸显这种狂热、情绪化。在《纪子的餐桌》和《爱的曝光》里出现了相似的餐桌场景,就来自于园子温童年噩梦般的餐桌回忆。园子温和纪子一样出身于丰川县,并在17岁时离家出走来到东京,甚至遭遇了相似的相约自杀、加入邪教和恐怖组织③。不同于常人的经历使园子温面对所谓的幸福家庭有不同的感受,他看到的是矛盾和压抑,他追求的是揭穿假面、释放爱与真实。因此,园子温的作品往往看起来幼稚“中二”,没有大师温润包容的气度,却有难得的“狂气”和锐利。

注释:

①搜狐娱乐.专访园子温:害羞让我的电影暴力交织温情[EB/OL]. http://yule.sohu.com/20110908/n318716634.shtml.

②奥姆真理教是日本邪教组织,由麻原彰晃(原名松本智津夫)创立于1984年。策划实施多起恐怖活动,1995年3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铁投放“沙林”毒气,造成5500多人受伤,15人死亡,震惊全世界。

③边小河.我希望日本人讨厌我——对话园子温[J].电影世界,2011 (10).

J905

A

1005-5312(2015)08-0137-01

猜你喜欢
纪子园子餐桌
小狗甜甜在巴黎躲猫猫
色彩缤纷的腊月餐桌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镰仓物语》:善良的人,有永恒的爱
我和祖母的园子
大餐桌,小小船
小餐桌上来点“鲜”
园子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