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伟
(江苏宜兴214221)
宜兴“瑰宝”紫砂壶
张利伟
(江苏宜兴214221)
紫砂壶艺造型博大精深,蕴涵了人文、哲学、宗教、史学、文学、书画艺术等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形成了江南陶都特色的紫砂文化精神;形成了注重整体,体现个性,推崇和谐,修身养性的从艺道德和艺术风格。
紫砂;造型;文化
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追求并演变着文明,从新石器时代起,标志着人类文明巨大进步的即是――陶土器具的发明,而宜兴的古代制陶尤为发达。从最初粗糙的土陶茶具,到今天蕴含民族精髓的紫砂艺术器具,它的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历程。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曲型作品。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型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份。
宜兴紫砂素身素面,是一种无釉陶。它并非以釉彩绘画装饰来达到陶瓷艺术中美的效果,而是通过造型结构来表达其外观美、内在美,这是相对其他陶瓷工艺的一大特色,宜兴紫砂经过长期的发展,凝聚了许多先辈的心血,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原理,增加了宜兴紫砂的艺术价值。简要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紫砂壶造型设计上常采用局部的导曲来增强外观造型计。通过对壶体大小、造型的方圆、线条的曲直、泥料的粗细、色彩的冷暖等视觉效果元素的有机搭配,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协调。以取得更佳的视觉效应。如传统的四方抽角竹顶壶,在形体和轮廓上,体面方圆结合,线条曲直并举,线、面、体曲线过渡街接得当,取得了整体造型美学上的统一协调性。
从历代宜兴紫砂制作高手造型设计上看,基本上都符合稳的要求。也就是掌握重心的问题。除了在日常使用中重心的稳外,也要求视觉层面上具有安定感。紫砂壶的制作或创作过程中,一般以壶体中心线为轴,多做成圆琪或对称的形体,确立了壶的重心必定落在中轴线上。为此,我们一般要求宜兴紫砂壶壶身较矮、底部较大,造型重心下降,在视觉美学原理上增加安稳感。也就是大家对宜兴紫砂壶的一般感受即稳重、敦厚、古朴、典雅。比如,文革期间生产较多的牛盖洋桶壶,它的形体比较高,为求造型稳重大方,提携使用方便,所以把壶底做得较大,使其外观匀称。
一般一把紫砂壶是由壶口、颈、肩、腹、足、底、盖、钮、嘴、把等组成。这些细部都要把它们纳入造型设计中,同时要把好比例关系,使局部服从整体,并要做到与整体有机结合。比如,壶钮的造型为求得与壶身的协调,我们在造型设计上往往将其外形做成壶体正立形或倒立型的缩小,或是壶体和盖面外轮廓的延伸。钮部造型虽简单,但细部的处理仍要一丝不苟,防止呆板粗糙,钮部与盖面的接缝,应注意过渡自然,防止生硬。
一般一把好的紫砂壶壶嘴,壶把与整个壶体非常协调,对整个造型结构起着均衡作用。如果壶嘴或壶把一方过重或过大,都会使造型重心偏离中轴。若把壶嘴和壶把在壶体两侧的位置、空间安排不当,也会影响造型结构的均衡。一般来说,可用三角形的方法来确定壶嘴、壶把的装配位置。首先以壶底中心为点,以壶口为水平线,画出一个倒立的等腰三角形,以决定壶嘴壶把的位置,求得壶嘴、壶把与壶体三方面整体的平衡。以这种处理手法对掇球壶、虚扁壶、线方壶等类型,有独到的美学平衡视觉效果。
宜兴紫砂造型设计上,也要认真研究整个实体和虚空内的相对抽象概念。通过恰当的虚实对比有利于加强造型的特点和装饰性,也是取得整体造型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大彬提梁壶,在壶体上回转构成的两形空间,可进一步呼应整个壶体的大气特点,加强整体形象感观功能。如裴石民的三足鼎壶,在壶底加上三个友架即足,将壶体架空,加强了造型下部的虚空间感,提高了强明力的视觉冲击力,使一件不经意的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紫砂壶艺造型博大精深,蕴涵了人文、哲学、宗教、史学、文学、书画艺术等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形成了江南陶都特色的紫砂文化精神;形成了注重整体,体现个性,推崇和谐,修身养性的从艺道德和艺术风格。
[1]卞宗舜.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曲延波.中国明清紫砂壶艺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3]韩其楼.紫砂壶全书[M].北京:华龄出版社,1980.
J527
A
1005-5312(2015)35-00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