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轩
(华北电力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0)
体育综合课是我校针对大一、大二体质相对较差,甚至体育达标不及格学生开设的一门体育选项课程。近些年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高校这一群体体质好坏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通过率,由于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体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因此,该文分析影响高校体育综合课教学效果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体育综合课教学效果问题进行思考,以期为我校实施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开展“校园阳光体育运动”服务,从而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更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体育综合课教学效果影响因素。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书籍、新闻媒体等途径,查阅、收集、检索大量文献资料,为该课题的设计与构思提供了参考。
1.2.2 专家访谈法
对于该文研究的可行性、调查问卷的设计、构思与选择等问题,走访了体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相关专家(见表1)。
1.2.3 问卷调查法
用普通高校体育综合课教学效果影响因素问卷对华北电力大学25名体育教师和体育综合课的347名学生进行测试。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了R型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2)长放。对1年生发育枝不剪叫长放。长放枝枝势缓和,萌芽率高,枝条长放可以增加中短枝比例,有利于成花结果。
通过对2014—2015学年华北电力大学1~4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得出:体育综合课学生《学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不达标的占绝大多数,体育综合课教学效果已经影响了全校的《学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达标率,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提高体育综合课教学效果是高校体育教学重点。
通过对2014—2015学年华北电力大学大一、大二体育综合课学生期末成绩(见表2)统计可以看出体育综合课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提高幅度偏低,而考试不合格率且偏高,有待进一步提高。原因在于学生出勤率偏低,病事假较多,导致练习时间无法保证等原因影响到了体育综合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提高体育综合课教学效果也应当作高校体育教学的难点。
2.3.1 教学主体因子
研究发现,学生对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健康的认知较高,但并没有真正去落实锻炼行为,这与其学习目标不明确、身体综合素质普遍较差、学习方法及手段不得当等因子有着必然的关系。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的认知如何,对体育课的认知如何,是我要练还是要我练,关系到学生体育综合课堂的学习态度、兴趣、参与练习积极性。其中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积极、最活泼的一个心理因素。学生对练习本身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练习,这就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由于在体育综合课堂上的学生身体综合素质能力普遍偏低,所以这部分学生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寻自己在体育综合课中学习的兴趣点,明确设置自己的学习目标、任务、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手段,才能将“知”和“行”有效地统一起来,提高体育综合课堂教学效果。
2.3.2 教学主导因子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是教师课堂的灵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改变只注重在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的教学多下功夫,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目标、任务不仅仅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单纯技战术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一项基本技能的为初级目标及任务,还要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特点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任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以人为本”的多层次目标、任务。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应该对学生负责、对课堂教学负责、对学校、社会、家长负责,更重要是对教师这个职业、岗位负责,因此,教师的责任心是对体育综合课堂学习效果影响很大的一个指标。教师的教学经验、专项业务能力、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经过长期教学历程的理论学习、技能提高、经验积累、探索创新所培养出来的综合能力,具体体现在理论知识渊博、丰富;专项技能纯熟、高超。
表2 综合课学生成绩提高幅度及考试不合格率情况
2.3.3 教学制度因子
教学制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风向标。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参考资料、教学项目内容、考试内容、方法要根据体育综合课堂学生的身体特征、技术特点、综合能力等情况进行选择,在考虑全面的基础上突出个性、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选用做教学内容的运动项目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多项指标,使其具有普适性、大众化、实用性的特点,简单容易掌握并有一定的趣味性。考试内容和方法既有利于考察学生的技战术能力,又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持续地练习;既有一些定量的考核,也要有相应的定性考核;既能较全面的体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又能激励学生在课余生活中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奖惩制度就是在原有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对一些更特殊群体的相关奖惩,一些特殊的定性要求,以促进其对体育活动情感、热度、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体育综合课堂的教学效果。
2.3.4 教学环境因子
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前提条件,为教学主体提供物质和心理环境,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各种环境因素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参与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干预教学活动的进程与效果,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场地器材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的练习场所和应用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物质硬件环境;运动互助是指同学间、师生间、运动伙伴间互相帮助、促进、带动、影响的一种潜在的软环境,对提高体育综合课堂学习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学校大环境、系、班级小环境之间进行与体育相关的知识竞赛、演讲、辩论等文化活动;举办体育摄影、表演、图片展、体育趣味比赛等活动;建立体育论坛、社区等交流平台所营造的运动氛围也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的软环境;时常出现的运动损伤是影响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一大心理障碍,因此,运动时预先的安全措施保障也是必要的,是提高学生运动自信心、连续性的必要条件,这几个方面都对体育综合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1)如何提高体育综合课教学效果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难点,它已经影响到整个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通过率。
(2)体育综合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学生的进步幅度和考试不合格率相对偏高。
(3)体育综合课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主要由教学主体、教学主导、教学制度、教学环境四个因子构成。
(1)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寻学生在体育综合课中的兴趣点,明确教学目标、任务,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项目,提供学生详细的体育锻炼计划,使健身活动成为学生业余生活中的一部分,并能长期地坚持下来。
(2)高校体育综合课程设计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手段运用、考试内容、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同时要加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建设及安全措施知识的宣传,以满足这部分学生学习、训练、健身的需要。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Z].教体艺[2006]6号.
[3]尹从刚.我国大众体育竞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3):10.
[4]王乃虎,白素丽.不同目标设置对武术普修课教学效果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4(4):67-69.
[5]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