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碰撞·融合

2015-10-28 14:31忘川
曲艺 2015年7期
关键词:曲艺团院团茶壶

忘川

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方言剧《茶壶就是喝茶的》经过修改重排于2015年5月7日晚亮相济南市群星剧场。

主创班底阵容强大:由总政话剧团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宏执笔,总政歌剧团导演胡宗琪执导,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黄楷夫担任舞美设计,上海话剧中心一级灯光设计师胡华庆担任灯光设计,总政话剧团创作室主任赵晓丹担任音响设计;同时由济南市曲艺团创演。强大的制作班底加之由专业曲艺院团创演,使得该剧一经问世即成为街谈巷议的焦点。全剧围绕一把茶壶展开情节,讲述了一个普通济南家庭的离奇遭遇。剧中人物以浓浓的济南乡音对话,大量运用相声组织包袱的技法手段,更穿插多段山东琴书以丰富舞台表现。这次修改重排,较之前版本在叙事手段上发生了变化、艺术表现力增强,尤其是“低头族”设定的加入引人瞩目。这个群体既游离于剧情之外,所讨论话题又与剧情息息相关——他们的穿着、语言、行为、状态无形中把整个社会背景铺陈于戏中,推动了剧情,增强了观赏性和多层次的艺术张力。

据济南市曲艺团团长韩波介绍,按照国家艺术基金要求,获得基金资助的剧目要在通过验收后演出40场。近期,济南市曲艺团将开始演出计划。修改后的《茶壶就是喝茶的》形式比较灵活,演出规模能大能小,可以进入大剧院,也可以走进社区小剧场,还可以进行商业演出。

该剧上演首日吸引到众多戏剧界、曲艺界人士前往观看。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在收获好口碑的同时,针对该剧的创作经验、曲艺院团的生存发展、曲种的传承与保护、不同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等话题也引发了角度各异的思考。然而有趣的是,更多人在观剧后将思考的焦点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今天,曲艺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同时,是否也是时候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不仅仅为了解决曲艺院团当下的生存问题,更为了艺术走进更加广大的视野和更广阔的舞台……

曲艺的融入为话剧开辟了全新的语言体系

对于编剧来讲最艰苦的往往不是新创作一部剧,而是对以往的作品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改。创作过《泉城人家》《老汤》等跨界剧目的王宏坦言:“这次的创作异常艰苦,说实话我不愿修改过去的东西——当年写这个剧本我用了十几天,而这次修改却用了三个月。过程中需要跟导演一轮又一轮地讨论、碰撞思想,着实下了很大功夫。”难点在于“从过去的基础上开始”和“另敲锣鼓另开戏”有区别,相较于修改之作显然后者发挥的自由和空间更大,“过去的东西很难舍弃,在作者的脑子里根深蒂固,而新的东西又在不断地发生撞击,想要把两处合为一体是比较难的。还好最后幸运地找到了‘低头族这个点从而打通了所有的血脉。”

王宏笑着说:“过去写剧本总还怀着一点作者的善良,落脚点总是希望落在‘人是可以改好的上面,而这次改编我彻底抛弃了这种想法:两个小时的戏,观众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恶,假如结尾处三言两语轻飘飘地就让剧中的不肖子改邪归正还不如让他们疯了更可信,这也是此次比较大胆的一个改动。”

从十六岁起就在济南市曲艺团里一待就是十六年,曲艺潜移默化的影响早就融进了骨子里。不论走到哪里,血液里流淌着的“曲艺情结”都让王宏不可能忘记自己是“曲艺出身”:“我从小就对曲艺的表演方式非常熟悉,割舍不去。我想我写话剧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我给自己找的特点是——一定要走‘世俗路线,讲述老百姓的日子。和老百姓的日子有关系的东西一定是平民化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甚至是带有一点儿讽刺意味的。我写话剧一定加入自己的个性,那么我的个性当中当然包含着曲艺的血脉。曲艺的滋养潜移默化地融入到话剧当中,发生着某种化学作用。一方面,这种创作对曲艺有好处,它发扬光大了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同时对话剧也有好处,曲艺的融入给话剧开辟了全新的语言体系,提供了新的语境。观众来看演出,在里边发现一些曲艺的东西,他们会感到新鲜。另外曲艺的叙事和曲艺的抒情是话剧做不到的,它可以把假定性发挥到极致。比如我们看到剧中尾声处将情绪推向一个高潮的山东琴书《养儿难》,曲艺演员就可以直接说主人公当时抚养一双年幼的儿女有多么艰难,而这在话剧中可能几场戏都说不明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曲艺扩展了话剧的表现力。假如全依赖话剧手段怎么表现这个‘闪回?恐怕很难,即使说了也很难打动人,而恰恰是曲艺擅长的假定性、抒情性、叙事性突破了话剧的一些限制。”

化他为我:新的尝试为曲艺院团生存提供了一种思路

曾经看过旧作,对比之下,看到面貌一新的《茶壶就是喝茶的》,曲艺评论家、曲艺作家孙立生难掩激动的心情:“现在常讲接地气,我总在思考什么叫接地气?我认为接地气就是老百姓能够得着。我们老是想着仰望星空,可是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美好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坚守。今天这个时代坚守和回归好的东西我认为就是一种梦想。因为在社会转型期,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金钱至上的所谓时尚的价值观、审美观,时刻在碰撞和博弈。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怎么去坚守好的,怎么去改正错的?《茶壶就是喝茶的》适时地给了我们一剂良药,让老百姓在看戏过程中思索,通过讲我们身边的事情,用喜剧的手段演绎了重大、严肃的社会问题。喜剧实际上是悲剧垫底——如果坚持不住,我们在金钱面前很可能被异化,变成无药可救的神经病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坚守自我?该剧的核心理念是‘是什么就是干什么的,回归本质,茶壶就是喝茶的。观剧中让我联想到很多问题:工人就是工人,农民就是农民,假如社会上每个元素都能回归本质,那么明天是不是会更好?这部剧是一个警醒、一个启迪,希望它像一枚火种一样引发人们去思考自己,思考社会,当然思考的结果可能见仁见智,但仅此一项,便是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

针对曲艺团演方言剧引发的争议和质疑声,虽然他并不认为将来曲艺非得走话剧路线,但他并不否认这种新的尝试为面临生存压力的曲艺院团提供了一种思路:“在这个时代我们如何去感染观众、启蒙观众,似乎是更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不要狭隘地去固守自己的疑虑,而是敞开胸怀,发挥曲艺的特长,看看世界会怎么样?原来为了坚守所谓的曲艺我们刻意让曲艺元素去贴近戏剧,而今天的尝试则把它们有机融合在一起,明确定位‘我是部喜剧,但是以我们曲艺元素去丰富它,使二者自然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看过这部剧我很欣喜地发现许多曲艺演员在胡宗琪导演的排练之下,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我相信将来他们在说相声的时候,在表演山东琴书的时候会丰富很多。用新的尝试丰富我们、强化我们、提升我们,化他为我,不是很好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曲艺团的新尝试,以长远、历史的眼光来看是非常有益的。我认为我们应该开放胸怀,开明心智,去拥抱和呵护新生事物,要明白所有的艺术和事业都是靠人的观念更新和素养提升去进步的。”

为艺术发展找到可能的出路是一项系统工程

《茶壶就是喝茶的》上演后,不但有来自曲艺界的声音,相关现象也引起了戏剧界前辈的关注和思考。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戏剧系主任冯继唐表示:“将曲艺的优势运用在戏剧方面是非常可行的尝试,比如将曲艺语言的优势、表演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以丰富戏剧表现。假如一部戏选择相声演员担纲,发挥他们扎实的语言功底,这么一来,一定会加强戏剧的表现力。甚至用一些单弦、山东快书的形式,都是可以的,但一定要用好,用恰当,用得漂亮,才能发挥效果。当前一些很有传统的曲艺形式,由于曝光率底,渐渐淡出舞台,被人们所遗忘了。市场就是这样,由于不受重视可能导致没人投资支持,慢慢生存也成了问题,一些地方戏曲就是如此自生自灭了。虽然有些形式受到冷落,但作为从业者非常有必要动脑筋、想办法为之寻求可能的出路。‘有人写、有人演、有人建立平台加以展现才可能让艺术生存的生态系统运转起来,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必定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

猜你喜欢
曲艺团院团茶壶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对文艺院团中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刘兰芳:我为人民说书
带孔的茶壶
粤曲的历史及我区粤曲(私伙局)的发展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怀念曲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