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度刘郎今又来,北京赵刚策划出版了文革电影和样板戏连环画系列。这几部戏剧电影,同由其改编而来的连环画一块,当年曾大红大紫。这一段历史渊源便成今天的理由:既然八个样板戏纷纷上演,并且好评如潮,属于一拨儿的文革连环画为何不能再度辉煌呢?
是啊,文革连环画再版这个现象,的确耐人寻味。巴金最早主张禁止文革艺术样式尤其是样板戏,痛陈一听到样板戏旋律,就如同皮鞭抽在身上,让人神经受不了。这是因为戏红火时,巴金先生正在挨鞭子。可是,既然有挨鞭子的,就必定有抽鞭子的。当时抽鞭子的这拨人,看到文革连环画,除了肯定没有挨鞭子的感觉之外,说不定还会勾起一些别样滋味来。另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的一代对这些文革连环画已不带感情色彩,既不带恶感,也不带亲密色彩,他们仅仅将其作为艺术欣赏。还有,时光也能冲淡一切有色彩的东西。比如我爷爷,《艳阳天》《金光大道》《红灯记》跑火的时候,背上也挨过鞭子。昨天,他捧着那本新鲜出炉的《沙家浜》连环画,不但认真看,我甚至分明听到他不由自主地哼出两句:“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看来,要老人家回到甲乙两派、眼里不揉沙子的时代,只能梦里去寻了。
如今公办出版社再版连环画,复古倾向势不可挡,现代题材很少,文革题材尤其成为禁区。这一批文革连环画属私人出版,制作实在精良,从大家的反映看,一刷齐的鼓掌欢迎。实际上恐怕也心态各异:有的出于由衷高兴;有的出于礼貌;有的出于从众心理;有的出于逆反心理,你过去越奇货可居,现在出来了,他越抢购;有的则出于健忘。
最可怕的是健忘。看戏读连环画眼光越来越宽容,一部戏一本连环画可以兴邦可以丧邦的文字狱理论,已为人们抛弃,是一种成熟。不过如果推而广之,眼光宽容到对文革也温情脉脉了,一旦有事,历史这一部活剧也要求登台重演,就糟了。一位先贤说,理智教人向前看,感情教人向后看。人们对过去的事物,难免要蒙上热色,抹上甜昧。最酷烈的痛苦,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冲淡。报载,有的年轻人不知林彪何许人也,一叶惊秋,这很值得深思。仅仅过去30年,印象便如此之浅,将来呢?所以,搞个像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样警醒后来的博物馆,不失为好主意。再版一点文革连环画,其实也是一种展览。至少可以引出话题来,不时回忆一下八亿人八个样板戏的荒唐岁月。泯灭了,不是很可惜吗?
人的毛病,往往远处的苍蝇蚊子能看得清楚,背上的虱子跳蚤却难以看见。三K党新纳粹都看见了,并且有所警惕。抽鞭派呢,老的新的,有多少人真正留意呢?我猜想,赵刚或许就想通过重印文革连环画给世人敲响警钟,也未可知。
文章写到这,诸位可能会笑,出一本连环画,有那么邪乎?别太迂腐了!
谓余不信,请看崔永元为这套书写的序言:
“被运动过的物件升值,最好不是这个民族淡忘运动之灾祸的标志,这个民族再经不起折腾了。”
“我要说的是,我们不可以在怀旧中止步不前,当然也不可在奔忙中迷失方向,《红灯记》这一段历史一定要经常拿出来翻翻。”
“不提阶级敌人,管好码头也是代代面临的课题,今天的码头,效益与效率并存,走私与走货角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今天的码头才更象舞台。”
“看看《沙家浜》,想想人走茶就凉,我们交易并思考着。”
我原想给赵刚建议,在这批文革连环画再版时,最好请大名人叶永烈写一篇序言,讲一讲文革连环画的浮沉经历,教不知道或者忘了那段历史的读者了解一点底细。就如现在许多烟厂在烟盒上边印上温馨警告:吸烟有害健康。看来我是多虑了,赵刚请到了更大的名人崔永元写了更加深刻的序言,想得比我周全。
此外,主张不可再版的,我看也是犯了点健忘的毛病。他们对文化禁锢都有切肤之痛,盼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呼唤宽容。怎么轮到自家,就偏偏也忘记了为之奋斗、得来不易的原则,而求助于行政手段,要加以禁锢呢?须知,抛弃一个原则,比让一千万本文革连环画存在都危险!
文革连环画也是商品。只要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有人要读,便有人会卖;没有读者,也就自然无人再卖。这个铁的法则,任何人都奈何不得。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决不可能是神经脆弱的民族,决不会因为看一本连环画,听一句有刺激性的反对的话,就惊吓,就受不了的。
根据这一条线索,如果让我创意,索性把文革期间的诸如“革命样板戏”系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系列、“红小兵”系列等“一片红”连环画汇拢起来出版,供人把玩,引人深思,说不定会成为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