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方谈话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比刍议

2015-10-28 03:15杨学平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三个自信决定全面深化改革

杨学平

摘 要: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它把改革开放推向了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彰显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方向和总目标、总任务和总布局的纲领性文件,它把改革开放推向了纵深发展阶段。邓小平南方谈话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 全面深化改革;南方谈话;对比研究;邓小平;三个自信;两个一百年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4.08

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力化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不断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为改革开放史上两个重要经典文献,挖掘其差异性、总结其共同点,对深化改革开放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环境对比

(一)邓小平南方谈话背景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其国内外背景如下:

从国内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的探索已取得丰硕成果,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一些人仍然没有摆脱“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思想上还存在顾虑,对姓“资”姓“社”的问题存在模糊认识,特别是中共十四大即将召开,究竟以什么理论作为十四大的指导思想,不少人心中存在困惑和茫然。思想的僵化也影响了经济增长,1989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15 677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点,1990年和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也不乐观。面对这种状况,邓小平不无忧虑地认为经济不景气背后实际上是政治问题。于是便促成了南方谈话,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国际上看,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球风云变幻。一方面,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制裁,趁机掀起反共浪潮,导致我国处于比较孤立的国际政治环境中。在这样严峻、复杂的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冷静、客观地分析了国际形势,主动担当,以一个卓越政治家的睿智和高度的责任感,敏锐意识到要尽快消除人们的思想迷雾。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背景

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通过了《决定》。其国内外背景如下:

从国内看,随着改革开放进入第36个年头,改革使我国发生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但与此同时,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其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社会各界对改革充满新期待。事实证明,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创新上下功夫,全方位深化改革,才能增强“三个自信”,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国际上看,新一轮改革开放处在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战略从未停止,甚至越演越烈,他们凭借其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利用经济全球化大力推行文化输出和思想渗透,兜售其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企图影响中国改革,延缓中国发展。但另一方面,今天的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日益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虽然地区热点问题仍不断反复,但大国关系和国际格局总体稳定,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浪潮正在将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互相依存的共同体,这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最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主要内容对比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容作了系统概括:重申了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突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①和两个“不等于”②;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抓住有利时机,依靠科技和教育,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错误倾向,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明确提出要搞好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这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

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主要内容而言:一是概括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二是提出了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方法论,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形成各项改革相互促进与良性互动、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良好局面。三是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围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来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四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些内容非常重要、非常丰富,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和主轴,使改革优先顺序和关键环节一目了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三、理论贡献对比

邓小平南方谈话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求实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一是关于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370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这一发展规律的重要补充,也是对以往社会主义实践中只重视革命而忽视发展观念的纠正。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上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之上,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三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373正是在此论述中,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明确概括,打破了以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观点的教条式理解,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有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一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性方面,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这一重要论断第一次高度概括而又精练、精确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二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这一重要论断准确回答了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和精彩亮点,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适应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和条件,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方向。三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方面,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这一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何在、怎么改的问题。四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机制上,指出了过去的改革是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辅助性、补充性作用,或者基础性作用,而今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不仅有力地回答了中国改革是走向市场化还是强化政府对经济管控这一争论已久的问题,也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更对市场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和外延是质的提升,是对市场与政府关系认识的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也是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认识问题的又一次深化和飞跃。五是在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上,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3]。这一重要论断回答了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应纠正什么偏向、考核哪些指标、重视哪些指标、加大哪些指标的权重等问题。

四、实践意义对比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在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空间。一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把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作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行动纲领。同时,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邓小平的发展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开辟了新领域。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向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经验借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本精神、原则、思路和策略对当今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教益,为社会主义国家在革新精神和措施上提供了参考。三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突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除了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上也有新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国家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逐步做到了有法可依。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开放战略也逐步形成。

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意义,对于增强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实现此目标,必然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同时也要涉及发展方式转变、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方面。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唯一途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逐步深化的。因此,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路。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因此,它是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的改革。习近平明确提出,改革要有方法论,那就是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加强顶层设计,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去进行阶段性的改革实验,把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

当然,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除了以上主要不同点外,也有其共性。首先,它们都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明确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和理论智慧。其次,虽然全面深化改革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但依然是邓小平思想的延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届党中央都强调改革,这无可厚非,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邓小平改革思想上升到了新高度。因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是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最后,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没有变,人民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共享成果的期盼没有变。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越走越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将越来越美。

注释:

①“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两个“不等于”,即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参考文献:

[1]1989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topic.rbc.cn/08zt/hczg/GGKF30NSHJTJ/200809/t20080923_868979.htm,2008-09-23.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

11-12/5494385.shtml,2013-11-12.

猜你喜欢
三个自信决定全面深化改革
国务院《决定》:再取消114项职业资格许可
1941年党性《决定》 中对党性有何要求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及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启示
从改革开放历史看“全面深化改革”
对“三个自信”的认识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