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磊贾晓慧(.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09)
培养高校意识形态品牌的必要性及路径探讨
杨磊1贾晓慧2
(1.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既是知识的殿堂,也是精神的堡垒,是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能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
1.西方社会思潮的频繁渗透,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品牌的权威性。目前,国内高校存在盲目崇拜西方的现象。有些高校学者不以中国实际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而是盲目崇拜西方学术概念、理论、方法和话语体系,用西方的学术理论方法解释中国问题。有些教师不从中国国情出发,不进行科学分析和实证调研,迷信西方学术思想和观点,在课堂上公开宣传西方制度和理论,甚至出现攻击党和政府的现象。这些都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权威性。
2.高校周边环境腐化奢靡,降低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环境的严肃性。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裕,学校周边的餐饮、娱乐设施也越来越多。这在方便学生生活、放松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意志力和上进心提出挑战,容易让大学生不辨是非、迷失方向。酒吧、KTV、酒店、桑拿等娱乐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会消磨一部分学生的意志力和上进心,再加上高校管理上的松懈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空闲时间,部分学生甚至出现腐化、堕落的现象。这对高校展开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传播正能量产生了负面影响,削弱了意识形态工作的严肃性。
3.高校网络信息监管漏洞频发,增加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拉扎斯菲尔德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中提到了网络传播的两重性,他认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适当控制,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高校网络信息监管不严使得缺乏辨别力的学生从中获取大量黄、赌、毒等负面信息,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和意志消沉。另外,一些政治谣言、校内负面信息一旦在网上被不法分子煽动、污蔑和大肆传播,会对校内师生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4.高校公共政治课堂沉闷乏味,减少了高校意识形态品牌的魅力性。公共政治课是宣讲国家近代历史、党政理论和法律道德的重要课程。部分高校教师没有意识到其内容的重要性和自身责任的艰巨性,只是应付学生,照本宣科,讲课缺乏内容的生动性和形式的创新性,使课程的趣味大大降低。而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课程内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只是记录笔记,应付考试。部分师生的消极“工作”造成了高校公共政治课趣味减少,进而降低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魅力。
1.成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小组,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推进,需要有专门机构负责运行、管理和监督。成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办公室专门负责。投入专项资金、由校领导牵头,招募一批信仰坚定、品学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善于沟通的意识形态建设队伍,组成学校意识形态工作小组专门负责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成员量化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小组创新思路、高效工作、有效运转。
2.加强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高校建设的关键是对教职工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考核、规范和引导。校党委要定期开展对教职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培训和考核,让教职工深刻理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样才能使得教职工对下努力教育学生,对上认真汇报工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才能运转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3.创新高校政治课程教学与考核,增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认同。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使用新闻、讲座等视频资料和逻辑科学的PPT让学生从视觉、听觉和感觉等多个维度接受意识形态教育。运用对话交流法,以当堂提问学生问题、解答学生疑惑、学生开展辩论等多种方式开展师生交流沟通,增强教学实际效果。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法,把课本枯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中国实际社会和新闻相结合,多举例子,论证课本观点,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以小论文等开放形式进行考核,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完善高校学生社团党性建设,优化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环境。创新学生社团建设内容,如成立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习大大语录宣讲团等社团组织,招募热爱政治、时事的学生,举办各种活动在玩耍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完善学生社团的党性建设,可以让大学生在爱国宣讲会、党建理论知识竞赛等集体活动中学习党的理论和国家政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学生产生影响。完善学生社团意识形态建设,对于整个学校会起到优化政治生态的良好作用。
[1]王建南.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和主动权[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
[2]杭亮.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对策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1).
[3]刘福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4]孙晓华,高绪国.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的若干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2014(05).
G641
A
1005-5312(2015)23-02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