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藏戏《卓娃桑姆》的创作艺术及社会意义探究
刘勇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藏戏是藏民族的传统艺术瑰宝,也是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中,而作为八大藏戏之一的《卓娃桑姆》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本文将简单分析剧本《卓娃桑姆》,并探究其创作艺术和社会意义。
藏戏;《卓娃桑姆》;创作艺术;社会意义;佛教思想
(一)《卓娃桑姆》简介和故事起源
藏戏《卓娃桑姆》是著名的“八大藏戏”之一,为蓝面具藏戏觉木隆戏班及其艺术流派的保留剧目,亦是门巴戏主要传言的剧目。据传17世纪中晚期高僧梅惹洛珠嘉措根据门巴族历史传说和藏族民间故事《俩姐弟》创作而成。是一部反映人情世态的剧目。同时也是唐东杰布所创藏戏表演艺术中的典型代表。
(二)剧情概要
从前,一对老人住在一座山里,没有孩子,后来老妇人生了一个女儿。因为这个女儿美丽又善良,就给她取名叫卓娃桑姆。
一天,这个地方的国王打猎时猎狗丢了,四处寻找来到了老两口的门前,国王看到这个美丽的女子,一见倾心,便说“这个美女一定要嫁给我”。因为王权甚大,老两口不得不把女儿嫁给他,于是,卓娃桑姆就被国王强行带入王宫。此后不久卓娃桑姆生下一儿一女。
大王妃魔女十分嫉妒卓娃桑姆,她毒疯了国王,而后每天对卓娃桑姆又打又骂。卓娃桑姆无法忍受不得不留下自己的两个孩子,因为卓娃桑姆是空行母的化身,她便从王宫上方飞向了天空。
此后魔妃想到卓娃桑姆虽然走了,但是她的孩子以后不会来报仇吗,就派了一个佞臣去杀两个孩子,可是大臣良心未泯,偷偷告诉了两个孩子,两孩子知晓后神不知鬼不觉地逃走了。
逃走时两个孩子迷路失散了,小王子走到了另一个王国,这个王国的国王没有儿子,便把自己的王位传给了他。此后十余年,王子长大后成了国王,他领兵回到自己的王国后杀死了魔妃报了仇,迎回了亲姐姐,给父王治好了病。两国的政权都由他掌管,从下次这个地方的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卓娃桑姆》的现状
1.传统艺术在现代化浪潮中举步维艰
藏戏主要由专门的藏戏剧团来演出,过去有觉木隆、江噶热、香巴、炯雅砻扎西雪巴等等,明见的藏戏演员也有一些。现在主要的是西藏藏剧团和“雪”藏剧团。而上文所说的江噶热等表演团体则是各自在当地演出。总体上说,包括《卓娃桑姆》在内的藏戏的发展是不容乐观的,其观看者和表演者基本上只局限于藏族同胞,而且是年纪稍长的藏族老阿爸老阿妈。藏戏虽然是藏民族的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在社会发展、信息爆炸的今天,藏戏所固有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与当今的流行元素相比,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如何权衡传统艺术保护和变革发展,将藏戏这一藏民族传统艺术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藏戏,喜欢藏戏,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旧瓶新酒”传统艺术迎来第二春
2008年10月举行的首届校园艺术节,《卓娃桑姆》作西藏入围的唯一剧目为,在各高校的23台剧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高奖项—中国校园戏剧节校园戏剧奖。本届戏剧节设立的“中国戏剧节校园戏剧奖”为中宣部批准的国家级文艺常设奖项,是目前唯一由国家级的校园戏剧最高奖。由西藏戏剧家协会推荐并组织实施的《卓娃桑姆》,作为唯一一部传统戏剧节目在校园戏剧节中受到组织者和观众喜爱。2004年9月在杭州举办的中国第七届艺术节上,大型传统藏戏《卓娃桑姆》成功入选,被确定为演出剧目,剧团在原剧目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使该剧的舞台综合演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卓娃桑姆》改编后,获得了中国第十一届文化新剧奖。
可见,藏戏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保留住藏戏传统的剧本和唱腔,而在艺术上面改革创新,这就能够在保证老年人喜欢的基础上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继承和发展两者兼有,藏戏就能振兴起来。
(一)剧本题材紧贴生活
《卓娃桑姆》的选材不但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还符合观众的审美需要,具有生机勃勃的艺术活力。其中,有平凡人家的女子卓娃桑姆,有权力甚达的国王,有良心未泯的大臣,也有心狠手辣的魔妃,这些都让观众深切的感受到,《卓娃桑姆》这样的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好像是街坊邻里的家长里短,这样的选材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紧贴生活,以藏戏独特的表演方式加以演义,自然有无穷的感染力。
(二)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剧本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作为剧中主线人物的卓娃桑姆表现出的主要性格是忍耐,对于国王的霸占,她选择了默认,对于魔妃的欺凌他也苦苦忍受。始终不渝地奉行佛家忍辱无争的理念。而魔妃则是剧中最大的反派,残忍、冷酷、卑鄙。王子作为智慧和正义的化身,最终打败了邪恶,大臣在剧中戏份很少,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臣能够明辨是非,不去残害无辜的生命,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角色,让剧情更加自然地向后推进。
(三)情节安排跌宕起伏
《卓娃桑姆》的情节安排别出心裁,剧情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剧中矛盾冲突激烈,富有戏剧性。所选取的一些典型事件能够引起激烈的冲突,而不断推动剧情的发展,纵观整个故事,内容环环相扣,毫无拖沓之处,如剧首,当观众还未国王霸占民女而愤愤不平时,忽而发现卓娃桑姆其实在宫廷中过上了快乐的生活并且诞下一双儿女,而此时情节转折,魔妃的嫉妒打破了王宫的宁静,害的国王家破人亡。在买通坏人杀害王子公主时,情节再次转折,王子逃走,最终成为另一个国家的国王,最后报仇雪恨,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情节不断转折,使得整个故事扣人心弦,此外,作者在营造紧张激烈的气氛之余,还以人物对白的形式加上了一些优美的诗歌。使整个节奏显得张弛有度。同时也突显了当时藏族文学作品的一些特点。
(四)语言词汇隽永典雅
作者很好地继承了藏族文学的优秀传统,整个剧本语言优美,用词考究,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点,其一是,很注重谚语的使用,这使得剧本具有了更强的文学性,如魔妃说“火苗在微小时如果不扑灭,须弥山一般的草堆也有被烧掉的危险;决口在细小时不堵塞,整个大洲都有被淹没的危险”。其二就是上文提到的,文中加入了一些优美的诗歌。如在遭到追杀时,小王子对姐姐唱到:“阿姐阿姐,你看湖中的鸳鸯吧。公的是爸爸在前头领路。母的是妈妈在后面跟随,小的在中间任意游玩。他们都有如此幸福的天伦之乐,我们王子公主倒不如鸳鸯的儿女!”这样的诗歌在文中是不胜枚举的,可见藏族文学底蕴之深。
(一)《卓娃桑姆》在当时具有的意义
《卓娃桑姆》中蕴含着丰富的佛家理念,这部藏戏和其余的传统藏戏曲目一样,都是以宣传佛家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所谓的佛家思想不外乎是以上所说的劝人积德行善,让人忍辱无争,告诉人因果报应。此外还有诸行无常等等。这些思想都是相当有利于统治者巩固自己的王权的。通过戏剧的形式来教化民众,宣传思想,以达到安邦定国的目的,这也是藏戏之所以能在雪域高原上一直存在并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而从另一角度来说,民众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一心向善,供奉三宝,事实上也改良了社会风气,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美满。
(二)《卓娃桑姆》在当今社会具有的意义
时过境迁,在当今社会《卓娃桑姆》的社会意义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我们更应该把包括《卓娃桑姆》在内的藏戏看作是我国藏民族文化的一个标志,甚至是我们整个国家,全国各民族共同拥有的一个文化标志。现在西藏相比较于内地还是较为落后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宣传西藏,发展西藏。事实上西藏是有很多独特而又具有无穷价值的东西的。只是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去发掘,包装和推广。
[1]刘志群.藏戏与藏俗[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
[2]丹珠昂奔.藏族文化发展史[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
[3]魏强,嘉雍群培,周润年.藏族宗教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4]胡坦,索南卓噶,罗秉芬.拉萨口语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5]张鹰.藏戏歌舞[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6]阿绒甲措,噶玛降村,麦波.藏族文化与康巴风情[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J825
A
1005-5312(2015)23-0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