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梦境
——巴尔蒂斯少女形象分析

2015-10-28 14:12:31苗文哲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蒂斯特蕾巴尔

苗文哲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

少女的梦境
——巴尔蒂斯少女形象分析

苗文哲

(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

巴尔蒂斯作品透露着浓郁的古典精神,其人物画中关于少女题材的绘画作品是将内心情感注入了画面,充分展现了画家与客观的完美结合,在具象世界里展现现实场景中不可见的情感,体现青春期少女朦胧的诗性美,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创造出自己的艺术,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具象大师。

具象绘画 少女青春期

一、巴尔蒂斯生平

巴尔蒂斯1908年出生于波兰,后因战争辗转于其他国家。他的父母及家庭生活对他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父亲埃里希·克洛索夫斯基是艺术史家、画家,母亲巴拉迪娜也是一位画家,他的父母与当时法国的很多著名艺术家有往来,这使得幼年的巴尔蒂斯对艺术耳濡目染。1917年,巴尔蒂斯的母亲拉迪娜离婚后结识了诗人里尔克,里尔克与巴尔蒂斯成了忘年交,他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巴尔蒂斯的精神成长。

巴尔蒂斯没有受过绘画教育,只是从父母那学来基本的绘画技法,但是从小他就闪现出绘画与文学上的天赋。13岁的时候用40幅墨画表现了他对丢失的宠物猫———米索的悲伤之情。对绘画的热爱,促使他自己去研究、观察、学习及实践,年少的巴尔蒂斯在博纳尔的建议下到卢浮宫与意大利去学习,临摹大量古代大师的作品。这对于巴尔蒂斯始终忠实于内心的感受,坚持用写实手法进行绘画,而不是随时代的大流进行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巴尔蒂斯人物画的绘画风格

为了更真实的表达创作的初衷,巴尔蒂斯在绘画中,尤其是他的人物画中,对人物的刻画并非以人物表情变化来反映描绘对象的内心世界,他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来传达某种信息,这是巴尔蒂斯人物画作品中的一种特有方式。对巴尔蒂斯来说,模特只是他所需表现对象的参考,在作画过程中,画面中的形象是根据画面需要而改变的。在这一点上,生活在现代的巴尔蒂斯受到了塞尚“为艺术而艺术”的影响,尽管巴尔蒂斯遵循古典具象绘画,但他不是完全按照事物来描摩对象的,在他的人物作品中,人物造型不遵循传统,单凭画面中人物的面部几乎无法区别是成人还是孩童,是男人还是女人。这样的变形并非画家随心所欲,而是为了更好地突现画面的整体效果。

由此可见,巴尔蒂斯的具象绘画关注的不再是真实描摩的对象,而是在保留形象的可辨性的基础上,强调一件视觉艺术品的完整性,人物形象打破了以往在绘画的中心地位,而成了画面的一个组成部分。作品中所表现的可见之物以及可见之物与不可见的关系都是经过画家深思熟虑的,以便能更好地表达当下人们生活现状的理解和画家自身情感的外露。

三、巴尔蒂斯笔下的少女

11岁的少女特蕾莎·布兰查特是巴尔蒂斯的笔下反复出现的少女形象的现实模特,初遇特蕾莎的巴尔蒂斯正为肖像画的重担所折磨,他称这些任务为“恶魔”,但这是他唯一的收入来源,那个时期他笔下毫不客气、毫无修饰的人物形象无疑显露出这种厌恶之情。特蕾莎的出现给他带来了一次喘息的机会,巴尔蒂斯一直以来对儿童有种天然的亲近,1922年一封写给父亲朋友的信中,14岁的他写道:“如果我能永远做一个小孩,天知道我该有多幸福”他笔下有意而为的纯真风格有时会让人感到年代错置。1936年的特蕾莎肖像是对巴尔蒂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组绘画的第一幅,巴尔蒂斯使用惯用色调——深棕、赭色和黑,以及衣领上的几道红来描绘这个11岁少女,但是这次他营造出的氛围与其描绘成年人的作品迥异。1937年,特蕾莎和她的兄弟赫伯特一起出现在大型绘画《布兰查特家的孩子》中,在画家简陋阴郁的工作室里,赫伯特一手托腮凝望前方,特蕾莎怪异地伏在地下的一本书上,传统绘画中的儿童通常被玩具围绕,比如约翰·卡林的《禁果》、作者不详的《白日梦》,而巴尔蒂斯却将所有可玩耍的物品隔绝于其作品之外。在1938年的特蕾莎肖像画中,她仍然保持着既强韧又脆弱的正经面容和自信仪态,身着成人化服装的女孩显露出弥漫于青春期的两种主要情绪——厌世和叛逆,这种通常用文字才能表达的状态被贝尔蒂斯诉诸于绘画。这个时期,巴尔蒂斯早年的硬朗风格已经缓和,成为他后来所说的“永恒的”现实主义,兼具早期文艺复兴绘画和库尔贝的艺术方法,特蕾莎肖像确立了巴尔蒂斯人物画艺术创作的主题——立于幼年和青春期之间的少女。他对这一主题的热情经久不息,甚至于后来经历二战的爆发、迁居异国、事业的成败以及个人情感的变故等都不曾改变。

正如巴尔蒂斯所说,他将青春期的少女当作一种象征,他难以描绘妇女,因为在他看来青春期的美更为动人,青春期代表将来,它面对的一切成为一种完善的美。而一位妇女则已经找到了她在世界上的位置,一位青春少女却没有,一位妇女的胴体已经被定义下来,其神秘性已然消失。

巴尔蒂斯的绘画关注的不再是真实描摩对象,而是在保留形象可辨性的基础上,强调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完整性,画面的主体也只是作为画面的组成部分。正如罗丹所言:“一切大画家都是探测空间的,他们的力量就在这一厚度的概念中。”20世纪,几乎是以现代派主宰的画坛,巴尔蒂斯却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在少女题材的人物画中充分展现了自我与客观的完美结合,展现给我们青春期少女独具的、且处于界定与未界定之间的诗意美,体现了画家在艺术上的独特视角与艺术表现魅力。巴尔蒂斯不仅属于他的时代,也属于未来,他以超人的坚持与专注,成就了一个个真实而又虚幻的视觉画面,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使少女诗意般的美不以时间而存在。

J213

A

1005-5312(2015)26-0092-01

猜你喜欢
蒂斯特蕾巴尔
昆虫骑士巴尔格 6
昆虫骑士巴尔格4
找找看
凌波微步
畅谈(2018年20期)2018-01-22 09:21:32
英国提前大选,特蕾莎·梅正在下一盘大棋
南风窗(2017年9期)2017-05-04 13:31:10
特蕾莎·梅——英国版“默克尔”
海外星云(2016年15期)2016-12-01 04:18:14
巴尔蒂斯的绘画艺术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4
搞定
环境与生活(2015年1期)2015-12-16 06:31:58
Boarding school holds “Failure Week” to celebrate failure Victoria
独享清凉
环球时报(2009-06-22)2009-06-22 0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