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骥
(菏泽学院文学与传播系,山东菏泽274000)
永恒美丽下的代价
——《项链》的写作艺术赏析
高骥
(菏泽学院文学与传播系,山东菏泽274000)
莫泊桑的《项链》是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故事情节曲折,布局精巧;语言简洁明快,字字珠玑;对人物刻画生动细腻,入木三分;既有外部描写,又揭示深刻内涵;结构严谨,环环相扣;精彩的开头,奇妙的结尾,堪称鬼斧神工之作。
项链;结构;情节;布局;描写
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项链》是外国文学中的精品。它犹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使文学爱好者倾心赏玩,爱不释手。它多次被选入我国的一些教材中,这对于我国青年学生了解外国文学,认识19世纪的法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对它的写作特色作些分析。
《项链》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醉心奢华生活的小职员的妻子路瓦裁尔夫人,为了出席教育部长的家庭晚会而借项链。在晚会上她出尽风头,深深陷入自我陶醉之中。然而乐极生悲,不慎丢失了项链。为了赔偿别人的项链,她饱尝了十余年还债的艰辛。从故事本身来说,也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仅是一个家庭妇女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插曲。但是,经过巨匠的精心构思,女主人公生活道路上的不幸遭遇被巧妙地安排在一系列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故事中。因此,故事虽平,情节曲折;事件虽小,动人心弦。
《项链》的整体结构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节段。“项链”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主人公的命运始终与项链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的喜怒哀乐,不幸和艰辛,也是由一挂小小项链牵出。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是三节。作者神奇地使故事情节沿着这条主线,步步深入,层层展开,每一步都令人神往,每一层都扣人心弦,真可谓一波三折。
文章开头写道:“她也是一个漂亮迷人的女子,然而,似乎被命运之神安排错了。”文章开头十分精彩,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心:命运之神是如何错误地安排了美人的命运?造成美人悲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接着作者交待:她诞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里,她想嫁给有钱有地位的男子,可是,她不幸嫁给了教育部的一个小职员。她虽然出嫁了,但她奢望凭借自己的美貌、娇艳和丰韵享受各种精美豪华生活的欲望更炽。这种强烈的欲望与寒酸的现实生活形成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造成她心理上的极大不平衡。一方面,她更加奢望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在风流场中得到风流男子的爱慕和追求,给自己的青春增添异彩,于是终日沉醉在虚无飘渺的梦幻中。另一方面,在空闲之余,又使她内心充满了痛苦、悔恨和失望。奢望与现实的矛盾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正当玛蒂尔德为不能涉足上流社会而痛苦万分的时候,她的丈夫路瓦裁尔带回了教育部长及其夫人邀请他们夫妇参加家庭晚会的请柬。她梦寐以求的愿望即将实现了。本来她应该高兴,然而她却伤心地哭了。因为她没有华丽的衣服,在那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里,她怕自己的寒酸形象会遭到豪门显贵们的冷遇。现实与欲望产生了矛盾。
她的丈夫倾其所有为她做了艳丽的衣服。矛盾解决了,可她又陷入忧郁和苦闷之中,因为她没有支撑门面的项链,难以出席晚会。无缘涉足上流社会是痛苦的苦,有缘而不能实现这个愿望更是痛苦的。我们的女主人公在人生旅途中步步有艰难,处处是矛盾。
她的丈夫提议向她的朋友福雷斯德蒂埃太太借。她的女友应允了,把一串“钻石项链”借给了她。作者在不断设置矛盾、不断解决矛盾中完成了第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一个妙笔。作者从开始就称呼女主人公为“她”,“她”又是谁呢?作者迟迟没作交待。到第二自然段,读者从部长的请柬中知道“她”是路瓦裁尔夫人,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她”的名字。直到第三自然段,读者才从她丈夫的嘴里知道“她”就是玛蒂尔德。交待这位漂亮迷人的女主人公的名字一拖再拖,给读者造成一种探奇的心理。同时,作者没有直接把“玛蒂尔德”推上舞台亮相,而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剧中人之口自然呼出,给人一种亲切感。尽管这只是一个细节,但作者也作了精心布局,足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路瓦裁尔夫人的各种要求都如愿以偿了,长期积结在胸中的郁闷和忧愁即刻烟消云散。她穿着光彩夺目的华丽舞衣,戴着熠熠生辉的钻石项链,在舞会上如醉如痴,如颠如狂地跳啊,舞啊!她忘掉了一切,只是沉浸在一片幸福的彩云中。
她终于攀上了生活的巅峰。但是,当她从“极乐世界”回到清苦的家里,趁着荣耀的光环还没消失,再来欣赏一下自己的美貌时,突然发现项链不翼而飞了。这犹如晴天霹雳,惊碎了她五彩缤纷的梦,震碎了她那理想的世界。她从幸福的彩云上急速地跌进了生活的深渊。她没有勇气向借主说明丢失项链的事情,只好和丈夫一起东拼西借,花了三万六千法郎买了一挂同样的钻石项链还给朋友。从此,他们债台高筑,开始生活在还债的艰难困苦之中。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既没有赖账,也没有买假充真,蒙混过关等不道德手法,而是诚实相对,反映出她正直的一面。
面对巨额债务,玛蒂尔德和丈夫坦然处之,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推卸责任,更不出卖灵魂,而是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节衣缩食去偿还债务。还债过程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使她颇具有英雄气概,“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她做饭、洗衣、打扫厨房,包揽了家里一切粗笨活儿。“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作者揭示了一个家庭妇女纯厚正直的内在本性。这也正是玛蒂尔德身上的积极因素。作者在批评她的小资产阶级虚伪性的同时,肯定了她诚实、善良、勤劳的可贵品质,从而褒扬了劳动妇女的真、善、美。
她历经十年辛酸,终于还清了全部债务。在刚刚解除心头重负时,她偶然碰到自己的朋友福雷斯德蒂埃太太。她是多么想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和英雄壮举告诉自己的朋友啊!当她把真相告诉她的朋友时,她的朋友却说:“我那一串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就在这时,全篇嘎然而止。——热热闹闹的一场戏,喧天的锣鼓,人来人往的演员,突然停止了。一切都陷入沉寂。静,静,静得一点余音没有,静得几乎吓人。
看到玛蒂尔德这样的结局,有人不免感叹。十年,整整十年,玛蒂尔德付出如此巨大代价,最后发现借来的钻石项链,竟是假的。这“玩笑”开的未免太残酷了,真让人欲哭无泪。其实这一结尾精彩也就精彩在这里。它不仅在结构上把故事推上了高潮,使情节曲折跌宕,波澜起伏;而且在思想内容上起到了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收到了对小资产阶级虚伪性无情嘲讽的艺术效果。
《项链》的语言简洁明快,字字珠玑。如描写路瓦裁尔夫人的天生丽质时,没有任何溢美之词,只是说她“漂亮迷人”。而她娇柔妩媚的风姿和楚楚动人的丰韵,都是在故事情节中让读者品味、体会到的。
作者在较小的篇幅里,用优美洗练的文笔成功地塑造了一组众生相。人物描写生动细腻,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主人公路瓦裁尔夫人是一个爱虚荣,追求享乐,梦想过奢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典型。作品通过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突出了她的个性特征。例如小说描写路瓦裁尔夫人不满眼前的寒酸生活,梦想过奢华的上层社会生活时这样写到:她心情痛苦,没个尽头,总觉得她生来就该是凭借自己的美貌和丰韵享受荣华富贵的人。一看到寒伧的住房,破旧的椅凳,丑陋的窗帘,便感到穷困的痛苦。她多么希望讨人喜欢,惹人羡慕,被人追求啊!追求奢华生活方式是她人生的最大理想。这充分体现出了玛蒂尔德的思想境界是多么狭隘,生活志趣是多么庸俗。
当他们渴求步入上流社会时,她的丈夫得意洋洋地带回部长的请柬,她乐不可支,为有机会和“大人物”在一起而感到殊荣。可是,她的表情却显得懊恼,不耐烦。出人意料的是,她用平静的声音说:“没有什么”。突然又说:“你的同事。谁的妻子打扮的比我漂亮,就把这请柬给谁去吧。”这是打趣呢,愤怒呢,还是不满呢?看了让人啼笑皆非。短短数语,把她的矫嗔形态,复杂心理,急速变化的情绪,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她为没有机会攀龙附凤而苦恼,有了机会又为没有华丽的衣服赴约会而忧愁,有了华丽衣服又为没有珠宝首饰而郁郁寡欢。真是欲壑难填,得陇望蜀。当一切条件具备,她终于走进上流社会的舞会时,她醉了,确确实实醉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荣光,陶醉于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于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
她在美妙的音乐中跳啊,旋啊,尽情地舞啊,大有飘飘欲仙之感!难怪在她为此而付出沉重代价,饱偿十余年辛酸以后,仍念念不忘当年那幸福而浪漫的时刻。“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由于爱慕虚荣,一夜风光换来十年艰辛,作者对小资产阶级虚荣心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女人,对此我们也应该给与体谅。
作者在批评玛蒂尔德的同时,不免引起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玛蒂尔德产生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又是什么哪?作者并不是仅仅写一个孤立的玛蒂尔德。看他的家庭,一个典型的小职员家庭。看他的丈夫,一个节衣缩食,积攒了400法郎,准备买杆猎枪打云雀的小职员。看十九世纪的法国,弥漫着浮华、骄奢、虚荣的社会风气,人们只认服饰不认人;刚刚开始飞黄腾达的资产阶级,过着骄奢淫逸,花天酒地的生活,人们只认金钱不认人;小资产阶级仰慕这种生活方式,一心想挤进所谓上流社会。作者鞭挞的应该是法国的社会风气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这正是造成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
《项链》在艺术构思和人物心理描写方面,既有外部的渲染,又有内部的刻画,匠心独运,造诣极深;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字字珠玑,让人赞叹不绝;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井然有序,扣人心弦;精彩的开头,奇妙的结尾,堪称鬼斧神工之作。
[1]吴岳添.法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吴岳添.法国小说简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郑克鲁.法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高临.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M].北京:张江文艺出版社,2003.
[5]莫泊桑,顾加琛(译).项链[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I565.074
A
1005-5312(2015)26-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