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巷老街

2015-10-28 01:07金志新
参花(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冯氏门楼淡定

◎金志新

余巷老街

◎金志新

余巷老街属于苏南平原上许许多多乡村景象之一。既有着南方乡村的全部特质,又呈现了中国城市的最初雏形。但它的规模要比普通意义上的乡镇小了许多。

现存的余巷老街,长则二三百米,宽不过丈余。就在这小小的扁担街上,茶馆、当铺、小吃店、杂货铺、理发店、豆腐坊、竹器店、裁缝店、照相馆、铁匠铺应有尽有,虽说几经多个朝代的损毁和挤压,如今早已满目疮痍。但遥想当年,这里的繁华与热闹仿佛触手可及。每当一轮红日升起的时候,家家店铺前张灯结彩,街道人流穿梭,小贩们的吆喝声、迎客声此起彼伏,欢声笑语连成一片。那糕团小吃店飘出的刺鼻葱香味儿也充满了整条街巷。

老街两头设有门楼,门楼的二层还安置了门岗,有专人负责值勤。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门楼关起,外人无法进入,既确保了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又能让街民们读书的读书,忙活的忙活,休憩的休憩,安安心心地度过每一个夜晚。

这里有一则数据能让所有游客侧目。据考,在宋元明清四代,余巷老街共出了十九位进士,在朝中当宰相、朝臣、省吏、御史、知府等大官的也有二十多位,而冯氏一族,更以儒学而闻名,曾经一度五品以上官员就有十二位相聚于这条老街,这在江南乡村乃至全国都是之最的。这自然也跟余巷人好读书的学风不无关系,当然也跟冯氏家学有一定渊源。近代曾获毛泽东亲自颁发的“一级八一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号称“一门两部长”的抗日名将冯仲云(曾任水电部副部长)及中联部部长冯铉以及闻名世界、被国际生物工程界公认为“生物力学之父”的美国三院院士冯远桢就诞生在这里。这让我多少隐隐觉得这里的老街相比其他老街似乎多了一份文化底蕴,更多了一份静气与境界。那朗朗的读书声在老街人渴盼人生希望的奋斗中,显然注入了更多的宁静与淡泊。

说实在的,我喜欢乡村的老街就是喜欢它的宁静,确切地说,是它那忙碌中的偷闲与淡定。张中有弛,忙中有静,还有就是它的乡情。走在街上,看到的人都能亲切地跟你打声招呼。这样你会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真实而又坦然,使我们的心不至于那么的焦虑与惶恐。

其实,要说老街的热闹也只是一景:早市!你要是在中午或是傍晚的时候来,那完全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你甚至会觉得冷落萧条得跟一个村庄完全没什么两样。这也就是老街的特色。它能让你看到一个人生的全部。青年的忙碌,中年的蓄势,晚年的淡定。

老街少了许多的浮躁,它能让我们的心沉淀下来,步伐慢而扎实。对我们的人生成长起着不可忽略的基石作用。历史上许多成功人士甚至名人伟人,像茅盾、华罗庚、竺可桢等都出自小镇。正是因为小镇的人生经历给他们的成长注入了不可小觑的人生营养。

人生需要积淀,老街就是一个能让我们的人生有所积淀的港湾。当我们的心智渐渐成熟的时候,老街就像一艘小小的渡船,能把我们载向大海,载向我们想去的任何遥远的地方。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诗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我想,也只有老街能孕育出这样淡然朴实的境界。人生要想最终取得突破与成功,光有名利的张狂与不懈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人要想取得成就都少不了如此的慎思淡定与苦痛酝酿。

我喜欢老街,更喜欢余巷老街冯氏先人们那般“慎独”的境界。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冯氏门楼淡定
门楼
十二星座是如何应对期末考试的
太谷明清民居门楼类型特征浅析
武汉大学冯氏捐藏馆藏品展
破案赚酒
破案赚酒
前门楼子九丈九
追梦路上竞淡定
冯邦与他的《中华冯氏史典》
“淡定”宝爸的小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