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的乐趣
A DELIGHT OF THE SHADOW PLAY DRAMA
钟倩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副教授
一个幕布,幕布后面一群小学生正有次序地用小木签舞动着影人,或高或低,或跳跃或俯冲,或搭档或独舞,根据表演配音,惟妙惟肖,诙谐有趣,台下的观众看得都入了迷……去参加作家进校园活动,趵突泉小学皮影社团奉上的节目,看得我意犹未尽,不由得想起儿时看皮影戏的场景,唤起美好的回忆。
小学生们表演的这出皮影戏叫《我要上春晚》,讲述“羊羊宫殿”和“狼狼宫堡”参加春晚选拔赛,竞争激烈,互设陷阱,想方设法不让对方被选上,中间发生一连串啼笑皆非的趣事。该皮影戏糅合很多现代时尚元素,影人是卡通造型,用塑料制成,配音也很洋气,还有龚琳娜的神曲《忐忑》,在传统皮影戏基础上进行改良,时代气息颇浓。
小时候,我看得最多的皮影戏就是《西游记》,看过很多遍,都不烦。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不像现在的孩子选择空间大,我对皮影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据一位老艺人讲,将皮影带到济南的人是李克鳌。他是农民出身,跟从曲阜艺人张胜旺学习,张孤家寡人,后在李家养病,临终前嘱托他:“我在你家吃住,欠了你不少账,这些皮影人留给你,算是顶账。”此后,李克鳌成为邹县有名的皮影艺人。后来,鲁南地区闹灾荒,他带着家人和弟子逃荒到济南,在趵突泉、新市场等地演出,皮影的种子根植在这片土地上。解放后,他在人民商场建有皮影戏院,用两个儿子的名字福增、福祥合称命名,即“增祥茶园”。
后来,皮影戏传到李兴堂那里。那一年,他16岁,因为家贫拜李增福学艺,白天为师傅干杂活,晚上跟着师傅演出,深夜忙着制作影人。4年学徒,他制作过100多套影人。令人扼腕的是,1966年到1976年期间,创作的1000多套影人全被烧毁,但这并没有挫伤他的信心,1976年后,他把压箱子底的皮影拿出来,再度搭台演出。
制作皮影都用驴皮或牛皮,李兴堂专程去上海买水牛皮。凭借记忆复原被烧毁的影人,他耗费10年时间,仅梁山108将便用去一年多。制作影人,从制皮、描样、雕镂,再到着色、熨平、上影、钉缀,每一道工序都需要高度地耐心,近乎修行的态度。
近几年来,活跃在济南皮影界的是一对祖孙搭档,爷爷叫李兴时,为李家皮影第三代传人,孙女叫李娟,为第四代传人。“银灯映照千员将,一箱容下百万兵”,从艺术角度说,皮影戏的精髓不是表演,而是制作和说唱,是台下的工夫,后者凝聚的是传统文化的营养,是经过民间熔铸而成的粗朴手艺,
我想,这也是济南皮影戏的魅力所在:于细琐中感受传统的美好,在制作中抵达生活的优雅,拥有精神的净化和自由。想起艺术家黄永玉说过的一段话,有人问他:“你为什么爱民间艺术?”他回答说:“我是中国人,面对民间艺术,好像母亲在远古呼唤我们还在摇篮时期的感情。只要不是铁心石肠,很少人会不为其感动,因为谁都有过童年。”我悟道,皮影戏之所以能够勾连起我的记忆,是因为心底积淀的那个“情”字,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乡土的眷恋,这些都是人生的深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