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究*

2015-10-28 03:20时玉柱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红色基因井冈山革命

时玉柱

(井冈山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江西吉安34300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探究*

时玉柱

(井冈山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江西吉安343009)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探索与奋斗、抗争与改造、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凝练形成的伟大精神成果,其包含了实事求是、改革创新、坚定信念、牺牲奉献、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等基本的精神内核。因此,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文化氛围营造等多种形式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红色元素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军区部队视察期间首次提出“红色基因”这一概念,指出要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深入进行党史、军史和优良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基因”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奋斗、抗争与改造、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主动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形态发展的实践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中孕育并不断凝练而成的伟大精神成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

(一)实事求是,改革创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也是共产党人最锐利的思想武器。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湘赣边界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起义失利后,毛泽东正确分析敌我形势并果断作出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城的计划,将起义部队带上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井冈山革命斗争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创建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培育了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革命斗争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进程,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井冈山革命传统的灵魂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1]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2]3-13

(二)坚定信念,牺牲奉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斗争中,共产党人坚信共产主义理想能够实现,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正是有了信仰的力量,有了对崇高事业的追求,我们党才能够不断壮大,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3]110革命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做出巨大的牺牲。正是凭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党才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一步步走向了胜利。例如,在历时两年多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4万8千多人,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5 744人,平均每天约牺牲56人,还有3万多革命烈士连姓名都没有留下。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指出:江西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赣南苏区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体,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4]革命烈士的鲜血洒在红土地上,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三)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两个务必”,其中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来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高度凝练,也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时说,正是因为始终强调和坚持“两个务必”,我们党才能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5]早在2003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考察时就提出,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我们一定要牢记“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让老区精神代代相传,让艰苦奋斗的精神永放光芒。[6]5

(四)廉洁自律,一心为民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人民政府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革命政权建设和执政的尝试。苏维埃政权把廉洁自律作为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当时,苏区干部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群众满腔热情,对工作尽心竭力,他们振奋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就是要为实现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而奋斗。后来,中央苏区流行着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的赣南山歌,歌词中有这么几句:“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打火把访贫农”。这首歌唱出了老百姓对党的干部发自肺腑的热爱和歌颂,这正是对那个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说:“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7]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价值

(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一种伟大的精神成果,其蕴涵的执政党意识形态、思想本源、精神境界、价值诉求、光荣传统、作风气派、实践基础等,都集中反映和展示了历史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真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可以说,“红色基因”表达了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及其本质,它所蕴涵的革命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能够为中国梦的教育提供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社会观、民族观和个体道德观的导向和精神本源,为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优秀革命文化的根基,为凝聚当代中国力量、稳定社会政治思想基础提供先进的政治文化保障和感召力,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提供精神灵魂和文化自信”[8]16。因此,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引导大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必然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9]4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秀养分,才创造了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等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直接成果,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库中最宝贵的文化基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1976年编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教育被界定为:“教育是有组织地和持续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该文进一步阐述“知识”是指人的行为、见闻、学识、理解力和态度、技能以及人的能力中任何一种可以长久保持(而并不是先天或遗传产生)的东西。[10]193-194据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教育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高等教育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11]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对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目前,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面对“西方国家企图利用西方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文化‘植入’;西方国家通过与我国经济交往挟带意识形态‘私货’,以近似强制的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以达到‘以接触促演变’的目的;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信息网络等媒体输出文化产品,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13],妄图破坏我们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发生动摇;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部分大学生出现疑惑、彷徨、失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红色基因”中所蕴含的国家观、社会观、民族观和个体道德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指导思想上同宗同根、在本质内涵上同质同源、在价值思想上相乘相融。传承“红色基因”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改革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道德品质,增强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而为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路径

(一)在教育教学中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

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形势政策教育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的多数课程,均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因此,要通过实施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创新计划,整体推进教材、教学方式、课程评价、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另外,高校还可以结合地域红色文化特质,开设红色文化专题课程。综合运用讲授式、展示式、音像式、参与式、体验式、研究式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使大学生通过对党史、国史的直观感悟,将“红色基因”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为了增强课堂教育教学传承“红色基因”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还需高校思政课教师“认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性,解决好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实现在教材教法上由照本宣科型向解疑释惑转换;明确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正确处理好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真正使思政课成为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确立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确立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解决思政课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矛盾,实现在思政课教学上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14]30-31

(二)在社会实践中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促进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按照“目标共同、机制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原则建立实践育人共同体,整合各方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推进深度融合,实现实践育人规范化管理、常态化服务、品牌化培育、项目化配置、信息化支撑、社会化运作。坚持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当代大学生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远地区,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走访老党员、老红军、专家学者,参加寻踪调查、文艺演出、红色采风、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活动,接受红色教育,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成为“红色基因”的自觉传承者与忠实发展者。例如,从2007年开始,井冈山大学坚持开展“红色采风”系列活动,暑期组织大学生深入井冈山、延安、沂蒙山等革命根据地所在县、市,采集红色传说,记录当年红军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感人事迹1 000多篇,陆续出版了《井冈山的红色传说》和《中国的红色传说》。湖南工业大学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组成创业团队,通过创业实践,设计衣帽、休闲挎包、衣服、文具、红包等在内的“红色主题”产品,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在文化育人中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

文化育人属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在教育过程中完善学生的人格,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高校可以将“红色元素”融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体现“红色韵味”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鼓励大学生以文字、图片、视频、动漫、微电影、讲故事、大合唱、诗歌、散文、原创Flash动画、漫画设计大赛等方式表达对革命精神及其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另外,高校可以积极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构建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通过校史馆、校报、广播、宣传栏、图片展览等,宣传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在“国家公祭日”“五四”“七一”“烈士纪念日”“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如井冈山大学通过打造红色文化精品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把节目内容渗透到舞蹈、剧目表演、编导、声乐、合唱、指挥、作曲、和声、电脑音乐、曲式分析、国画、油画、铜版画、动漫、平面设计等专业课程之中。自2006年3月以来,先后有10届数千名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创演,在学校演出150余场,观众总计已达10万多人。

(四)在研究传播中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研究宣传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发挥高校在推进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深化党史育人和党史研究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3年7月,教育部批准在复旦大学、嘉兴学院、湘潭大学、井冈山大学、赣南师范学院、遵义师范学院、延安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立8个“高等学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此外,全国十多个省市、几十所地处红色区域的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红色资源或与之相关的研究机构,如华中师范大学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研究中心。可以发挥这些机构的学科、专业和人才等优势,系统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基本要素和实践途径,为激活和传承“红色基因”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同时,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优势,围绕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开展网络主题教育活动,扩大传承“红色基因”网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建设好、使用好主题教育网站,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微博、微信、手机APP应用等平台建设,向师生定期推送相关信息,促进红色文化网络化传播。

[1]李长春.在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10-30(1).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1(13).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摘录[N].赣南日报,2015-03-20.

[5]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N].人民日报,2013-07-13(1).

[6]俞文明.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四明山革命老区学习考察时说:要着力提高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J].中国老区建设,2003(5).

[7]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1-05(1).

[8]李康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精神成果——论中国革命精神[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0).

[9]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J].党建,2013(9).

[10]陈桂生.教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1]中国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7/30/content_20605477.html,2010-07-30.

[1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13]秦宣.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方式新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5-24(6).

[14]陈二祥,陈志超.担当起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责任[J].红旗文稿,2014(22).

G641

A

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5.10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红色文化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12JZD004)、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以江西省为例”(MKS14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5-04-20

时玉柱,井冈山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红色文化与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红色基因井冈山革命
井冈山诗五首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井冈山抒怀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激活红色基因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的生命力
粉红革命
七绝 井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