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解读

2015-10-27 09:30吴海萌
参花(上) 2015年3期
关键词:笑语青玉案蓦然回首

◎吴海萌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解读

◎吴海萌

在中国文学史上,辛弃疾是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生于北方,一生大半辈子都在南方度过,他既有军人沙场征战的豪迈气概,又有文人花前月下的敏感多情,他是南宋的著名词人,更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词人。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品之一,全词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上阕极力渲染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的繁华和热闹。“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在词人的眼中,表达节日喜庆气息的彩灯张扬、烟花绽放演绎成了具有瑰丽浪漫情思的“花千树”“星如雨”“千树”和“如雨”等的运用更是形象地表达了词人的喜悦和兴奋。

紧接着,词人写到“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词人沉浸在元宵夜晚的喜悦气氛之中,歌舞声动,百戏上演,车马喧哗,鼓乐齐鸣,这些热闹给词人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此情此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在此,词人用了这些浓墨重彩的炫词丽句,出神入化地写出了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和兴盛,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和兴奋,也带给了读者很好的审美享受。何况,这种情景,即使放在今天的杭州也堪称惊艳。

词的下阕,词人在有意无意间看到了元宵赏灯盛装出游女子的身姿和笑脸,“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雪柳”“黄金缕”等当时时髦的装扮点出了女子的身份,估计是一位风姿绝代的豪门闺秀吧,“笑语盈盈”“暗香”更是引起了青年词人的赞赏和爱慕。如此良辰美景,如此美貌女子,怎能不令人心动呢。然而,此景此女却要乘风而“去”,又怎能不令人惋惜呢。

叹息之后,词人终于点题,他缓缓地写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这热闹和美艳是别人的,词人只能偶遇,却不能深入,即使用尽浑身手段上下求索也不能得偿所愿。不过,词人不气馁,他历尽挫折后依然带着希望去追求,终于在那“灯火阑珊处”追寻到了“蛾儿雪柳”“笑语盈盈”的“那人”。然而,良景已逝,良人已去,只留下一个遥远的背影和一个遥远的期盼。与良景、良人之远相对应的是词人之近,此心之落寞和孤独。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瑰丽灿烂,多有靓词丽句,多有哲语警言,有着非常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时空穿透力,王国维《人间词话》曾举例此词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成大事业者必须经历的三个境界的最高境界,今日读来,追忆往昔,仍让人血脉沸腾,感慨当下,总催人赞叹惊醒。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出生时,山东济南已被金国统治多年,辛弃疾祖父辛赞身在金国,心向宋廷,有着强烈的北宋遗民情绪。辛弃疾从小所受的就是“宋金之仇不共戴天”的激进民族主义教育。辛弃疾少年时,辛赞曾安排他“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以为宋国收复北方早作准备。

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62年),中原各地反金起义蜂起,年仅二十三岁的辛弃疾带着两千人的队伍投奔义军领袖耿京,充任掌书记。其后,辛弃疾受耿京委托渡江南下,授官承务郎。后因耿京被判将张安国杀害,辛弃疾闻讯后带兵夜袭金营,活捉张安国,连夜绑送健康,将其枭首示众。这一壮举,让南宋官员对他刮目相看,这也成了辛弃疾一生中最引以为豪的英雄事迹。

辛弃疾南归后,曾担任江阴签判、通判建康府、滁州知州等。后因镇压鄂赣茶商暴动有功升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大理寺少卿、湖南转运使等。后因“贪酷”被罢免,在家两度闲居近二十年。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辛弃疾离职回家,不久病逝。

与其仕宦生涯相对应,辛弃疾的宋词创作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南渡初年到淳熙八年第一次罢官;第二阶段,淳熙八年第一次罢官到嘉泰二年结束两度闲居生活;第三阶段,嘉泰三年重新起复到开禧三年去世。

《青玉案·元夕》就是辛弃疾宋词创作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品。从中,我们看到了初到南宋的辛弃疾的新鲜和好奇,词中也隐约的表达了他无人赏识、壮志难酬的困惑和孤独。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笑语青玉案蓦然回首
董长贵
雾中行
庆幸
青玉案·元夕
赏“蓦然回首”
你的笑语
锦诗: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
笑语笑画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