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梨白又一春
——平谷太后煎饼香

2015-10-27 03:01马昊楠房志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9期
关键词:农家院平谷兴隆

◆本刊记者 马昊楠 房志雄

平谷区地处北京市区的东北部,因其境域内著名的自然风光、古迹建筑及人们耳熟能详的平谷大桃、核桃等农副特产,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郊游的首选去处之一。本期的美食地理,记者来到了位于平谷城区北十余里的太后村,据说那里不仅有让人大快朵颐的特色美食,还有一段说不完的历史故事。

太后山下的太后村

最初听到太后村的村名时,记者原以为此村与清王朝的孝庄文皇后有着怎样的联系,亦或是孝钦显皇后,后经过询问才得知,此村的得名是与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另外一个政权——辽政权的一位极为显赫的太后有关。纵观辽政权200余年的历史,有一位太后的名字不得不提,正是在她摄政期间,辽进入了历史统治最为辉煌的时期,这便是尊号承天皇太后的萧绰,而这位皇后就出生于太后村中。据《平谷县志》记载,萧太后出生在村中的萧家院,太后村也一度通称为萧家院,民国年间,因山中有座兴隆寺,改称兴隆庄,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村名变为太后村,并沿用至今。

也许是因为萧太后一生临朝摄政,力革弊政,两败宋军,是辽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亦或是许久以来,人们本就对政坛上的女人尊崇有加,时至今日,村民们提起萧太后,依旧会感到自豪,以至于村后的山都被质朴的村民叫做太后山。

太后村地处肖家岭的群山峡谷之中,三面环山,南为出口。如今,在太后村的村域内,还可以看到萧太后的出生地、箭口山、发箭台等古迹20余处。据村民介绍,村落南陡坡曾有一块大岩石,民间有传说,萧太后曾登此石射箭狩猎,发箭台便由此得名,历史上金章宗也曾出游平谷,到此狩猎,登此石以观逐兽。

与记者曾经去过的康陵村一样,村中随处可见一棵棵柿子树。因为山中天气还冷,柿子树还只是吐出嫩芽,并不显眼。但可以想象,金秋十月,山上、路旁、村中的柿子树上结满了黄澄澄的大柿子,果实累累,一嘟噜、一嘟噜的好像要把树杈都压断一样,那又该是怎样的丰收景象?

不仅如此,村中还种植着平谷人引以为豪的桃树与梨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玉渊潭的樱花已经开败了,位于山脚下的太后村才只是繁花点点,还没有迎来山花的怒放。将村子围起来的大山,也只是翠绿翠绿的,偶尔有早开的梨花、桃花点缀,让大山看起来不是那么单调。

声名远播的太后煎饼

“太后煎饼”和“果园采摘”是太后村的特色“名片”,加之周边的旅游景点较多,前来踏青赏景的人络绎不绝,久而久之太后村的煎饼声名远播,村民们也纷纷开起了农家院经营各自的“太后煎饼”。记者来到太后村的当天并不是周末,可穿过村子的公路旁已经停满了来此游玩、踏青、品美食的人们的车辆。因为处于山中,太后村的地势并不平坦,但村中房屋因势而建,错落有致,不少村户盖起了两层小楼,在这深山中显出一丝别样的韵味。

进入村中,记者来到了一户经营“太后煎饼”的农家院,从随行的人们口中得知,这个农家院的经营者是村中第一批经营“太后煎饼”农家乐的村民之一。在与掌柜聊天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她家的煎饼是用小米面和黄豆面制成的,将两种面粉混合,调入冷水,而后放在柴灶上的圆铛上摊开烙熟,伴随着阵阵面香和柴香,只需一两分钟,一张金黄色的煎饼便可烙好。太后村的煎饼在外形上与山东煎饼类似,相比之下却又更加小巧,松软,并没有山东煎饼的那股韧劲。

制作煎饼的灶台单独设立在农家院中,金黄色的面糊不断在村民手中拨转,锅台下的炉火不时发出“噼啪”响声。掌柜介绍说,煎饼使用柴火烙制,因此需要通风,但也正因如此,煎饼才会更好吃。太后村的煎饼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吃法,不过,根据村中的传统,一般裹着嫩葱,豆芽食用,也可卷着各种肉食。除了特色的煎饼以外,在太后村也可以吃到各种新鲜的山野菜,如花椒芽、野蘑菇、槐花等,还有像小锅饽饽、粉糕灌肠和早年间只有村里喜宴中才能见到的鸡蛋丸子等极具特色的农家饭食。

如今太后村的煎饼生意越来越好了,就在记者与掌柜交谈的过程中,她不时还要照顾点菜的客人,经营农家乐的生意虽然辛苦,但掌柜的目光中却始终透着幸福。

元代碑文下的沧桑

品过太后村的煎饼,记者一行沿着村中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径,前往村民口中所说的太后山。沿着这条石径走出百余米,远远地就能看到两块矗立的石碑,走近细观,发现一面篆刻着汉文,一面篆刻少数民族文字。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便是当年大兴隆禅寺中所矗立的石碑,而上面的少数民族文字就是元代巴思巴文。碑旁曾有一泓泉水名曰龙潭,早年自溢成溪,是全村百姓的饮用水源,近年来逐渐干涸。这里还有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故事。村民对记者说,几年前,龙潭还是有小股水流的。不过有一年,石碑旁的一块水槽突然惨遭行窃,经过多方协作,犯罪分子并没有得逞。但奇怪的是,水槽移动后,龙潭的水脉好像被掐断了,潭里的水一年比一年少,不久便干涸了。

龙潭旁曾有元代兴建的大兴隆禅寺,据当地村民讲,大兴隆禅寺坐北朝南,东西宽和南北长各约15米,围有院墙,前有山门,砖砌门楼,两扇对开门,门额有匾嵌在上面,年代久远,当地人已记不清匾上写的什么字了。院内,只有正殿,没有配殿,而正殿没有耳房。对于正殿,当地人有的说5间,有的说3间。

寺庙原建在龙潭上方西南处,坐西朝东,始建年代不详,后下迁到潭东重建,改为坐北朝南。寺东南一里左右,有一塔,约4米多高,座为汉白玉石所砌,塔身砖砌,如一坛子倒扣,上有三层塔刹,最上是塔尖。塔刹东面有一小门,里面供奉一尊铜观音菩萨像,30公分高。根据当地人所述,此塔类似于京城北海的白塔。山门前,左右各有一石碑,座为龟趺。还有一六棱碑,即经幢。寺外西南角,有一棵大黑枣树,树围粗壮,两三个人才抱得过来。

在《平谷县志》中,也有大兴隆禅寺的记载。《古迹·坛庙》中提到“兴隆寺,在瑞屏山下,至县二十里,元大德元年建,宏(弘)治年间重修,今俗称萧家院。”《名胜》有文:“县治西北二十里,山势高耸,叠嶂环抱,中心砥平。西山下有龙潭,水势渊深。相传旧有尼庵,幼尼出行汲,忽内急而溺于潭侧,潭中龙因有人道之感,孕而生女,弃之山陬。邻村萧姓者怜而养之,长而聪慧,后入辽宫为后,主卒子幼,后即专政,遂有萧太后之称,至今其地名萧家院。中有僧庙,遗古碑一,皆蒙古文,土人莫之能识。”

而今村子里的寺庙虽被焚毁,但当地的村民们自发在原地搭建了一个简易的佛龛,供上菩萨,并经常在此上香,祈祷和平安康。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村民也会自发来此,纪念由村中走出的萧太后。

猜你喜欢
农家院平谷兴隆
平谷区总工会 争做“文明平谷人”,助力平谷创城活动
题小园自种花椒树
收稻谷
兴隆山楂管理技术
北京平谷举行“甜桃王”擂台赛
特别的生日礼物
生态公路 平谷“绿”动
农家院网络推广调研分析研究
平谷“共保联办”的动力和拓展
农家院里的升旗人